江西大崗山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江西大崗山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簡稱“大崗山森林生態站”)創建於1984年,隸屬中國林科院森林生態環境與保護研究所,是國家林業局科技司所轄CFERN網路(中國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網路)的主要台站,也是科技部批准的國家重點生態環境野外觀測台站之一。

2019年6月27日,科技部對該站的梳理評估結果為良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江西大崗山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 創建於:1984年
  • 隸屬:林科院森林生態環境保護研究所
  • 位於:江西省分宜縣境內
概況,主要設備,研究隊伍,研究方法,研究成果,

概況

站區位於江西省分宜縣境內,東經114°30’~114°45’, 北緯27°30’~27°50’,站區面積9339.9公頃。屬羅霄山脈北端的武功山支脈,地質構造屬華夏系,地勢起伏較大,相對高差達1000m, 最高峰大崗山海拔1091.8m。站區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具有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的特點,特別適合林木生長。年平均溫度15.8°C,年平均日照時數1656.9小時,年平均降水量1590.9mm,其中4~6月份降雨量占全年的45%,無霜期265天。土壤屬長江中下游低山丘陵紅壤、黃壤類型。地帶性植被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代表種是青岡櫟、刺栲、大葉錐櫟、甜楮、苦楮、木荷、紅楠等。植被類型主要有常綠針葉林(杉木林、馬尾松林)、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混交林(杉闊混交、杉竹混交)、毛竹林、油茶林等。
大崗山森林生態站建設的目的是對我國中亞熱帶用材林基地的人工杉木林、人工毛竹林和地帶性植被——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群落開展一系列自然生態系統和社會經濟系統背景的調查研究、森林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規律的研究以及森林經營管理(包括造林、採伐、撫育、科技示範)和林業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研究。

主要設備

-氣象觀測系統: 美國產Campbell自動氣象站1套,
設備及景觀圖片設備及景觀圖片
美國產HOBO自動氣象站1套,
英國產Delta-T自動氣象站1套,
-水分觀測:
美國產Diviner 2000攜帶型土壤水分廓線儀1套,
英國產智慧型中子水分儀1套,
英國產Oddyssey水位儀5套,
-土壤要素觀測:
6400-09土壤呼吸室1套,
-生物要素監測:
美國產LI-6400P光合儀,
英國產OPEC開路式渦動相關測量系統,
英國產ADC-2250 CO2/H2O梯度觀測系統,
美國產AI-2000植物冠層分析儀,
澳洲產GREENSPAN樹幹莖流儀,
德國產 Lantab樹木年輪分析儀,
-其它設施:
碳匯觀測配套設施, 野外觀測實驗樓,客座專家公寓等。

研究隊伍

學術帶頭人: 蔣有緒(中國科學院院士,博士生導師,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津貼獲得者)
劉世榮(首席科學家、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國家林業局跨世紀學術帶頭人)
站  長:王兵(博士生導師、研究員、首席專家, 生態系統關鍵過程長期觀測與模擬 )
研究成員: 郭泉水研究員、郭浩研究員、趙廣東副研究員、白秀蘭工程師、夏良放教授級高工、李江南教授級高工、鄧宗復工程師、劉苑秋教授、楊清培副教授、阮宏華教授、丁訪軍副研究員。

研究方法

近年來,作為森林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研究領域的排頭兵,大崗山森林生態站一直發揮著重要的帶頭示範作用,在國內率先開展了“數位化森林生態站構建技術研究”,首次提出並定義了“數位化森林生態站”的概念,並對其構建框架、技術原則、研究內容及實現功能與方法等做了深入的探討,該技術已在CFERN所屬森林生態站進行推廣套用。通過十多年的探索,以現任站長王兵研究員為首的科研團隊創造性地提出了“一站多能、以站帶點”的生態站建設8字方針以及“基於樣帶觀測理念的森林生態站構建與布局模式”,並以水熱梯度為主線和森林隨海陸抬升格局為基礎,構建了中國南部東西大樣帶(WETSC)觀測體系格局;創建了湘贛邊界“九連山——井岡山——大崗山——廬山”為綠色觀測鏈條的“紅色小樣帶”尺度轉換理念,對傳統生態系統定位研究方向與手段做了創新性的調整。

研究成果

目前,我國現代林業已經發展到標準化戰略的新階段,標準化已成為實現林業科學化生產和規模化建設的必要條件。大崗山森林生態站作為森林生態系統長期定位觀測研究標準制訂的孵化器,在2007年國家林業局發布實施的67項林業行業標準中,牽頭制訂了5項,占年度發布量的7.5%,使生態系統長期定位觀測與研究工作邁向了標準化戰略的新高度。近5年來,由大崗山森林生態站牽頭制訂出版了國家林業行業標準7項: LY/T 1606-2003《中國森林生態系統定位觀測指標體系》、LY/T 1626-2005《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建設標準》、LY/T 1687-2007《熱帶森林生態系統定位觀測指標體系》、LY/T 1688-2007《乾旱半乾旱區森林生態系統定位觀測指標體系》、LY/T 1689-2007《暖溫帶森林生態系統定位觀測指標體系》、LY/T 1707-2007《濕地生態系統定位觀測指標體系》和LY/T 1708-2007《濕地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建設技術要求》,這些標準已在全國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推廣套用。《中國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觀測與評估規範》和《寒溫帶森林生態系統定位觀測指標體系》2項標準已通過審定,即將頒布實施。
大崗山森林生態站憑藉自身雄厚的基礎條件和科技優勢,對江西省主要森林生態系統類型碳匯功能進行了測算,完成了江西省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估,對江西省森林生態系統服務的物質量和價值量進行了分散式評估。利用其已有的數據和研究成果,推出了一整套森林生態系統健康評估指標體系。此項工作對於宣傳森林健康理念,指導區域森林健康經營,保證生態安全,實現可持續發展均具有重要意義。
大崗山森林生態站積極參與科技服務林改工作,利用優秀的科研成果服務地方林權制度改革。先後對廣豐縣、遼寧省本溪市的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和健康狀況,林權制度改革前後的森林生態效益動態進行評估工作,為當地在生態林業建設中存在的問題,科技服務林改的最佳效果和最佳模式,提供切實可行的方案。
如今,大崗山森林生態站已成為國內外科學研究與成果示範平台。經過多年的開放性嘗試,先後接待了1000多位來自國內外各大學、研究機構的科研人員進行考察、實習和交流。建站以來,承擔或參與國家、省(部)級以上課題100多項,總經費達1.6億元以上。以大崗山森林生態站為依託,已在國際國內各種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500餘篇,出版具有代表性的論著15部,多次獲得國家林業局、中國氣象局、江西省政府等部門的嘉獎。
1、“中國森林生態系統水文生態功能規律”1999年獲國家林業局科技進步三等獎;
2、“太行山低山丘陵區複合農業綜合配套技術研究”2002年獲得河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3、“大崗山森林生態系統研究”獲得江西省2003年科技進步2等獎;
4、“大崗山林區水文氣象長期觀測與模擬”,榮獲2006年中國氣象局“氣象科學和技術工作獎”二等獎;
5、“礦區廢棄地植被綜合恢復技術研究”2007年榮獲第二屆梁希林業科學技術三等獎;
6、“礦區廢棄地植被綜合恢復技術研究”2007年榮獲中國水土保持科學技術三等獎;
7、人事部、國家林業局2007年“全國林業系統先進集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