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清科(山西吉縣森林生態系統野外科學站副站長)

朱清科(山西吉縣森林生態系統野外科學站副站長)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朱清科,男,出生於1956年10月,寧夏固原人,漢族,中國共產黨黨員,博士後,北京林業大學水土保持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水土保持、林業生態工程及複合農林學。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林業生態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山西吉縣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副站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朱清科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寧夏固原
  • 出生日期:1956年10月
  • 職業:教授
  • 畢業院校:北京林業大學
  • 學位/學歷:博士
  • 專業方向:水土保持、林業生態工程及複合農林學
人物簡歷,教育背景,工作經歷,社會兼職,教學工作,本科生,研究生,科研課題,方案編寫,學術著作,技術專利,獲獎,

人物簡歷

教育背景

1978年2月~1982年1月:北京林學院水土保持學院讀大學,獲農學學士學位
1996年9月~1999年7月:北京林業大學水土保持學院攻讀博士學位,獲博士學位
1999年8月至2001年4月: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博士後研究工作站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

工作經歷

1982年1月~1999年8月:西北林學院水土保持學院(系)從事教學科研工作,歷任助教、講師、副教授,兼任防護林教研室副主任、主任,水土保持教研室主任。
2001年4月:北京林業大學水土保持學院從事教學科研工作,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地理學科群負責人。
2004年10月至2011年11月曾兼任水土保持學院副院長。
2004年10,兼任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
2005年,兼任山西吉縣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副站長。
2006年,兼任林業生態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社會兼職

中國水土保持學會理事
中國水土保持學會水土保持生態修復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
中國生態學會長期生態研究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中國水土保持學會水土保持監測專業委員會委員
中國治沙暨沙業學會理事

教學工作

本科生

本科生主講課程:《水土保持原理》、《水土保持林學》、《水土保持規劃》、《水土保持效益分析計算》、《水土保持研究法》、《人文地理學》、《土地評價與土地管理》

研究生

研究生講授課程:《水土保持原理》、《流域管理信息系統》、《農林複合系統規劃設計》、《農林複合系統栽培與經營》、《數字流域》、《土地資源評價與管理》、《高級自然地理學》

科研課題

已承擔完成國家科技攻關專題、省部級重點課題、國際合作等項目39項,其中主持“九五”、“十五”國家科技攻關、“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等各類課題20餘項,主要包括“淳化黃土殘原溝壑區開發治理與農業持續發展研究”、“黃土高原南部台塬過渡區(淳化)高產型糧果林發展研究”、“黃河中游防護林體系綜合配套及功能持續提高技術研究與示範”、“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區水土保持型植被建設綜合技術研究與示範”等“八五”、“九五”、“十五”國家科技攻關專題,主持完成了“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畫課題“困難立地工程造林技術研究”研究,參與完成了多項省部級項目及中奧、中澳、GEF等國際合作項目。現主持“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重大計畫課題“黃土及華北石質山地水土保持林體系構建技術研究與示範”和林業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經費課題“黃土丘陵嚴重侵蝕區植被恢復和重建技術研究”等項目研究。出版學術著作15部,發表論文150餘篇,專利8項。

方案編寫

(1)參加完成了《農業科技發展綱要》調研、起草、修改工作(國務院已正式發布)。
(2)參加完成了《農業科技發展綱要》林業專題調研報告的調研、撰寫等工作。
(3)參加完成了“長江上游、黃河上中游退耕還林(草)試點工程科技支撐實施方案”、“防沙治沙工程科技支撐”和“中西部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建設“十五”計畫及2010年規劃科技支撐實施方案”等重大科技工程方案的編寫工作。
(4)參加完成了“九五”國家科技攻關項目“生態林業工程技術研究與開發”(96-007) “項目中期自評估報告”、“項目驗收自評估報告”及其附屬檔案起草撰寫等工作。
(5)參加完成了2116項目“林業生態工程構建及生態系統恢復技術研究項目可性行論證報告”的起草撰寫和修改工作。
(6)參加了科技部組織的“科技園區規劃”、“2001年科技成果轉化基金指南”等農業科技計畫方案的編寫與修改工作。
(7)參加完成了“森林植被生態效益定位監測站網建設與研究項目可性行研究報告”、“中國森林、濕地、荒漠生態系統研究網路建設情況”的起草撰寫等工作。
(8)參加編寫“十五”林業生態工程攻關項目建議書及可行性研究報告。
(9)參加國家林業局《林業科學和技術發展中長期規劃(2006-2020年)》起草和統稿工作。
(10)參加國家林業局《“十一五”林業科學與技術發展規劃》起草和統稿工作。
(11)參加國家林業局公益性行業科技發展頂層設計工作。
(12)參加國家林業局“十二五”林業科技發展戰略研究。
(13)參加國家科技部組織的“十一五”農業科技發展規劃編制工作。
(14)參加國家科技部組織的“十二五”農業科技發展戰略研究。
(15)參加國家科技部組織的“十二五”農業科技發展規劃編制工作。

學術著作

1. 《陝北黃土高原植被恢復及近自然造林》,朱清科、張岩、趙磊磊、秦偉、劉中奇等著,北京:科學出版社,2012年1月
2. 《晉西黃土區農林複合系統種間關係研究》,畢華興、雲雷、朱清科等著,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年7月
3. 《10000個科學難題 農業科學卷》(吳常信主編),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年9月
4. 《山西吉縣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數據集》,朱金兆、朱清科、張建軍、畢華興、魏天興、張學培等著,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0年11月
5. 《陝西省水土保持志》(陝西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6月
6. 《20世紀農業科技發展》(胡躍高主編),濟南:山東教育教育社,2004年6月,副主編
7. 《黃土區退耕還林還草可持續經營技術》(朱清科、朱金兆著),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3年
8. 《世界農業科技現狀與趨勢》(鄧楠主編),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1年11月,編委
9. 《21世紀中國農業科技發展戰略》(鄧楠主編),北京:農業出版社,2001年11月,執行編委
10. 《“九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林業項目成果彙編》(江澤慧主編),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1年4月,編委。
11. 《科技風景線》,(科學技術部農村與社會發展司編),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年5月,參編。
12. 參編《黃土高原治山技術研究》(朱金兆、松岡廣雄主編),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1年3月,編委。
13. 《黃土高原溝壑區綜合治理及其效益研究》(王佑民主編),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0齣版(參編)
14. 《北方經濟林栽培》(霍轉業、趙百選主編),北京:新華出版社,1998年6月,副主編。
15. 《黃土高原溝壑區綜合治理開發技術與研究》(王正秋主編),西安: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年6月。

技術專利

1. 獲發明專利:“豆科種子抗旱包衣組合物、包衣的種子和包衣方法”
2. 獲發明專利:“林木種子抗旱包衣組合物、包衣的種子和包衣方法”
3. 獲發明專利:“根土鑽一體式採樣器”
4. 獲發明專利:“由數碼照片估計植被蓋度的方法”
5. 獲實用新型專利:“用於數碼照片估算植被蓋度技術的腳架”
6. 獲實用新型專利:“一種土壤樣本分層採樣裝置及套頭”
7. 獲實用新型專利:“一種原狀土取樣裝置”
8. 國家著作權局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登記:植被蓋度估算軟體[簡稱:VCAP] 1.0

獲獎

1. “北方防護林經營理論、技術與套用”2008年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第六完成人)
2. “黃土高原農牧交錯帶生態恢復機理和關鍵技術研究”,2012年獲“陝西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第四完成人),證書號:2012-2-011-R4。2012年獲延安市科學技術獎特等獎,證書號:2011-特-85-R4
3. 參與主持的“山西吉縣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2009年獲得“全國野外工作先進集體”
4. “黃土區基於水平衡的水土保持林草覆被及林分結構設計技術”2007年獲首屆中國水土保持學會科學技術一等獎(第一完成人)
5. “黃土高原與華北土石山區防護林體系綜合配套技術”2002年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第五完成人)
6. “淳化黃土殘原溝壑區開發治理與農業持續發展研究”1998年獲陝西省林業廳科技進步一等獎,1999年獲陝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三完成人)。
7. “黃河中游防護林體系綜合配套及功能持續提高技術研究與示範”,2001年被國家科技部、國家計委、國家財政部、國家經貿委評為九五”國家科技攻關優秀成果獎(第二完成人)。
8. 套用Fuzzy中心逐步修改聚類法,對陝南山區封山育林立地條件類型評定,水土保持通報,(5),1990年獲陝西省水土保持學會首屆優秀論文二等獎(獨立完成)
9. 淳化泥河溝流域農林複合生態經濟系統優勢分析,1996年獲陝西省優秀學術論文二等獎(第一作者)
10. 博士論文“黃土區高效農林複合系統結構與調控技術研究”獲2001年北京林業大學優秀博士論文
11. 獲“10000個科學難題”徵集活動農、醫、信息領域“優秀撰稿人”
12. 獲“10000個科學難題”徵集活動農、醫、信息領域“突出貢獻獎”
13. 獲第十屆寶鋼優秀教師獎
14. 獲政府特殊津貼
15. 獲北京市“首都教育先鋒科技創新標兵”稱號
16. 獲北京林業大學“首都教育先鋒科技創新先進個人”稱號
17. 獲國家林業局“科技服務林改先進個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