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概念隱喻的英譯研究》內容簡介:文稿套用概念隱喻理論,以定性與定量分析,實證調查與理論詮釋相結合的研究方法,用《紅樓夢》的比較有代表性的英文譯本(楊益憲戴乃迭譯本,Hawkes譯本)為研究對象,全面系統地考察了文本的六大隱喻系統的翻譯基礎,策略取捨語境要素和評價依據,比較深入地論述了語境對策略的深層影響;明確提出並充分論證了翻譯的差額觀,突破了翻譯“等值論”的局限性,並結合漢語傳統翻譯理論中的“似”和“幅度”標準,以及模糊數學中的“隸度變”概念,以翻譯策略為評價依據,初步建立起隱喻翻譯的模糊評價模式。
基本介紹
- 書名:紅樓夢概念隱喻的英譯研究
- 類型:英語與其他外語
- 出版日期:2009年7月1日
- 語種:英語
- ISBN:9787500475750
- 作者:肖家燕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頁數:279頁
- 開本:32
- 品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紅色”隱喻的英譯研究
第一節 《紅樓夢》的靈魂——“紅色”隱喻
一 色彩隱喻與漢英“紅色”的文化體驗差異
二 “紅色”詞語與概念
三 “紅色”隱喻系統
第二節 “紅色”隱喻的移植與文化語境制約
一 關於“紅色”英譯的兩種文化傾向:歸化和異化
二 文化語境對翻譯策略的影響
第三節 “紅色”隱喻系統英譯差額分析
一 策略與文化語境制約
二 顏色詞語的改變與信息傳遞損耗
小結
第二章 人名隱喻的英譯研究
第一節 《紅樓夢》的人名隱喻
一 《紅樓夢》人物命名方法
二 從人名到人名隱喻
三 普遍的文化語境
四 特定的文學語境
第二節 人名隱喻與文學語境
一 《紅樓夢》人名隱喻的文學內涵
二 人名隱喻與文學語境的依存關係
第三節 文學語境與人名隱喻視角下的人名翻譯
一 人名翻譯的兩種方法:音譯、意譯
二 漢英人名的社會文化體驗異同比較
三 文學語境制約與人名隱喻的翻譯
四 兩種語境之間的矛盾衝突與加注補償
第四節 人名隱喻的英譯差額分析
一 人名隱喻:稱謂功能+文學功能
二 音譯之“失
三 意譯之“得
四 人名隱喻總體差額評價
小結
第三章 “冷笑”隱喻的英譯研究
第一節 《紅樓夢》的“冷笑”隱喻
一 從“冷笑”到“冷笑”隱喻
二 鳳姐的“冷笑”與她的性格特徵
三 黛玉因何而“冷笑”?
第二節 關於“冷笑”隱喻的情境體驗差異與英譯策略取捨
第三節 “冷笑”隱喻的英譯與上下文語境制約
一 “冷笑”隱喻翻譯中的語境因素——上下文語境
二 上下文語境制約與意譯的普遍性
三 上下文語境制約與“冷笑”隱喻翻譯評價
第四節 “冷笑”隱喻的差額翻譯分析
一 “冷笑”隱喻的整體差額評價
二 意譯差額分析
小結
第四章 “水”、“月”、“窗”愛情隱喻的英譯研究
第一節 漢英愛情隱喻比較
一 相似的愛情體驗
二 漢英愛情隱喻比較
三 不同的愛情隱喻意象
第二節 《紅樓夢》獨特的愛情隱喻系統:愛情是“水”、“月”、“窗”
一 《紅樓夢》愛情主題論
二 愛情是水愛情是月愛情是窗
第三節 “格式塔”意象再造的基礎——“水”、“月”、“窗”愛情隱喻意象的轉換
一 愛情是“水
二 愛情是“月
三 愛情是“窗
第四節 “水”、“月”、“窗”愛情隱喻系統英譯差額分析
一 “水”意象差額對比分析
二 “月”意象差額對比分析
三 “窗”意象差額對比分析
小結
第五章 “上一下”空間隱喻的英譯與優先概念化研究
第一節 《紅樓夢》“上一下”空間隱喻
一“上一下”空間隱喻
二《紅樓夢》“上一下”空間隱喻系統
第二節 “上一下”空間方位的文化認知體驗差異與英譯策略
一 漢英“上一下——UP—DOWN”空間隱喻系統對應分析
二 直譯的限度
三 意譯的普遍性
四 優先概念化與意譯
第三節 “上一下”空間隱喻的英譯差額分析
一“上一下”空間隱喻的翻譯策略定量分析
二“上一下”空間隱喻系統英譯差額分析
小結
第六章 詩歌隱喻的英譯研究
第一節 詩歌隱喻
一 詩歌與隱喻
二 意象與結構的投射:詩歌隱喻
第二節 歸化與異化:《紅樓夢》詩歌隱喻的英譯策略
第三節 概念隱喻與詩歌主題的異化翻譯
一 詩歌主題與概念隱喻
二 文化體驗差異與詩歌主題的異化翻譯
第四節 詩歌隱喻英譯的差額分析
小結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文摘
翻譯研究領域過去一直都將隱喻作為具體的語言表達來處理,認為是語言差異導致了隱喻轉換失敗。事實上,語言差異只是表象,究其實質,是體驗差異阻礙了隱喻轉換,因為語言差異源於體驗差異。語言本身是體驗性的——“人以‘體認’的方式認識世界,心智離不開身體經驗,作為心智的表征和對世界進行範疇化的工具的語言就具有了體驗性”①。體驗性的語言結構映照著人類經驗結構,而人類經驗結構總是有差異的,這種差異從根本上造成了人類的語言差異。由此可見,隱喻翻譯的基礎在於不同民族的體驗重疊程度,集中表現於譯者與作者的體驗差異。
隱喻翻譯是以譯者的身心體驗為基礎的認知過程。從文學翻譯活動的內涵看,文學作品中的隱喻翻譯“是一個由閱讀、體會、溝通到表現的審美創造過程。在這一過程中,譯者通過視覺器官認識原作的語言符號,這些語言符號反映到譯者的大腦轉化為概念,由概念組合成完整的思想,然後發展成為更複雜的思維活動,如聯想,評價,想像,等等。”
後記
十分感謝王維賢先生在語言學理論方面對我的悉心指導!正是因為有幸聆聽了王先生、唐孝威院士等學問大家的教誨,並得益於語言與認知研究中心這樣的交叉學科平台,我才有勇氣嘗試本書這樣的選題。
在論文撰寫過程中,陳宗明、方一新、龐繼賢、周昌樂等教授,以及中山大學的黃國文教授、華中師範大學的陳宏薇教授等,都曾提出了非常中肯的修改意見!
燕山大學的劉澤權教授和他的研究生田璐幫我複印全套Hawkes譯本,南開大學的王宏印教授寄來專著,南京大學的劉華文博士幫我複印有關資料,等等,這些專家、學者的幫助使我能夠克服重重困難,完成寫作。
三年來,伴隨著西子湖畔的草長鶯飛,我與許多學友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李恆威、陳輝、於爽等幾位博士都曾提出建設性的意見。
序言
本書從隱喻觀出發,認為隱喻是《紅樓夢》作品獨特的創作思維表現,如果在《紅樓夢》的英譯研究中對隱喻的認識不足,就可能導致翻譯過程中對作者的創作意圖的誤解。基於這一構想,本書從這部批判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的作品中,歸納出詩歌隱喻、“紅色”隱喻、人名隱喻、“冷笑”隱喻、“水”等觸發的愛情隱喻、“上一下”空間隱喻,並對Hawkes譯本為主的英譯文實例進行定性與定量分析,有針對性地對Hawkes譯本與楊戴譯本兩個英文全譯本進行對比分析和描述,從而總結出了《紅樓夢》隱喻英譯的若干基本策略。本書從語言的認知觀、體驗性等角度來解釋隱喻翻譯策略的內在動因,甄別其中的語境要素,評析翻譯結果的優劣,論證隱喻翻譯的體驗性和差額性特性,從而為隱喻的翻譯與研究,提供一條較為適宜和可行的參考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