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唇薄鰍

紅唇薄鰍

紅唇薄鰍,Leptobotia rubrilabris (Dabry de Thiersant, 1872),屬鯉形目,鰍科薄鰍屬的一種魚類。個體較大。為長江上游乾、支流的常見魚類。頤下有1對鈕狀突起。須3對。眼下刺不分叉。腹鰭末端超過肛們,體色變化較大,全身具不規則的斑塊,或僅背部具斑紋,或全身無斑紋而呈褐色。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紅唇薄鰍
  • 拉丁學名:Leptobotia rubrilabris (Dabry de Thiersant, 1872)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硬骨魚綱
  • 亞綱:輻鰭亞綱
  • :鯉形目
  • :鰍科
  • 亞科:沙鰍亞科
  • :薄鰍屬
  • :紅唇薄鰍
  • 分布區域:中國長江流域
  • 保護級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
識別特徵,生活習性,泌尿系統,保護級別,

識別特徵

背鰭iv-8;胸鰭i-13;腹鰭i-8;臀鰭i-5。第一鰓弓內側鰓耙10。脊椎骨數4+35~37+1。鰾2室。前室發達,呈梨形,被包於骨鰾囊內;後室短小,呈泡狀。僅為前室長的l/2。胃呈“U”字形。腸管粗短,彎曲成1個環。腹腔膜白色。標準長為體高的3.8~4.4倍,為頭長的3.8~4.1倍,為尾柄長的5.8~6.9倍,為尾柄高的7.7~8.1倍。頭長為吻長的2.1~ 2.2倍,為眼徑的13. 3~21.0倍,為眼間距的4.6~5.7倍,為尾柄長的1.4~1.8倍,為尾柄高的1.9~2.2倍。尾柄長為尾柄高的1.2~1.3倍。體延長,較高,側扁,尾柄拜才尋高而鰣扁。頭長,呈錐形。吻較長,前端尖,其長較眼後頭長短。懂頁轎口小,下位,口裂呈馬蹄形。上頜稍長於下頜,下頜邊緣匙形。唇厚,有許多皺褶。頦部中央有l對較發達的紐狀突起。具須3對,吻須2對,聚生在吻端;口角須1對,稍粗長,後伸達眼前緣下方。眼小,位於頭的前半部。眼下刺粗壯,光滑,末端超過眼後緣。鼻孔離眼前緣較近。鰓孔小,鰓膜在胸鰭基部前方與峽部相連。鰓耙粗短,排列稀疏。背鰭較寬,外緣截形,無硬刺,起點至吻端的距離大於至尾鰭基部距離。胸鰭稍長,末端蜜譽習圓鈍,後伸可達胸、腹鰭基部的1/2。腹鰭短小,外緣截形,起點與背鰭第2-- 3根分枝鰭條相對,末端常超過肛門。臀鰭稍長,無硬刺,外緣稍內凹,末端後伸不達尾鰭基部。尾鰭長,深分叉,上下葉等長,末端尖。肛門位於腹鰭基部後端與臀鰭起點的中點。鱗片細小,腹鰭基部具狹長腋鱗。側線完全,平直,位於體側中部。身體基色為棕黃色帶褐色,腹部黃白色。背部有6~8個不規則的棕黑色橫斑,略呈馬鞍形,有時延伸至側線上方,有時不明顯,體側有不規則的棕黑色大小斑點。頭背面具許多不規則棕褐色斑點或連成條紋。背鰭上有2條棕黑色條紋。胸鰭外緣具l條淺棕黑色條紋。腹鰭上有1~2條淺棕黑色條紋。臀鰭上有1條棕黑色帶紋。尾鰭上有3~5條不規則的斜行棕黑色短條紋。

生活習性

棲息在江河底層。個體較大,僅次於長薄鰍。有食用價值。種群數量較小,許多水系和江段都難捕到。50年代岷江中,下游漁獲物中占有一定的比例,現已稀少。

泌尿系統

紅唇薄鰍的頭腎極小,屬淋巴器官。泌尿系統由中腎、輸尿管和膀胱組成。中腎由腎小體和腎小管組成。腎小體有聚集現象且在中腎中段分布最多,腎小球大小(64.00±5.10)μm,屬於典型淡水真骨魚類的中腎單位。腎小管可分為頸段、邀櫻第一近端小管、第二近端小管、遠端小管和集合管。第一、二近端小管上皮為單層柱狀上皮,上皮細胞游離面具豐富的刷狀緣。遠端小管與集合管管腔游離面無刷狀緣。輸尿管上皮為假復層上皮,黏膜下層甚薄或缺失,肌層由環肌和縱肌組成,兩者界限不清。膀胱為輸尿管膀胱,粘雅提龍遙膜上皮為變移蜜邀境上皮,上皮中有分泌細胞分布。

保護級別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記舉捆設級。(僅限野外種群)

保護級別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僅限野外種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