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刺須彷鯨(學名:Barbourisia rufa) 又稱紅刺鯨口魚,俗名:鯨口魚為輻鰭魚綱奇鯛目刺鯨口魚屬,僅有一屬一種。廣泛分布於世界各熱帶及溫帶海域。中國台灣分布於南部巴士海峽。幼魚為中層魚類,成魚則為底層魚類,棲息深度在200-2,000公尺間。生態習性不甚清楚,可能以甲殼類為食。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紅刺須仿鯨
- 中文別名:紅刺鯨口魚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綱:輻鰭魚綱
- 目:奇鯛目
- 科:須仿鯨科
- 屬:刺鯨口魚屬
- 種:紅刺須仿鯨
基本信息,形態特徵,棲所生態,世界分布,地理分布,經濟利用,
基本信息
中文名:紅刺須仿鯨紅刺鯨口魚
俗名: 鯨口魚
學名:Barbourisia rufa
英文名:Velvet whalefish
學名:Barbourisia rufa
英文名:Velvet whalefish
科名:Barbourisiidae
科中文名:須仿鯨科
科中文名:須仿鯨科
模式種產地:Gulf of Mexico, 27°01'N, 94°22'W, Atlantis sta. 2852, 750-1000 m., bottom depth 895 fm
瀕危狀態: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棲息環境:深海、近海沿岸
棲息深度:300 - 2000米
最大體長:34.5 cm
有毒魚類:否
經濟性:否
食用魚類:否
觀賞魚類:否
瀕危狀態: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棲息環境:深海、近海沿岸
棲息深度:300 - 2000米
最大體長:34.5 cm
有毒魚類:否
經濟性:否
食用魚類:否
觀賞魚類:否
形態特徵
體延長,側扁。頭大, 體鬆弛,皮膚平滑,無鱗。吻極長。眼小。眼徑只有頭長之15左右。口裂極大,但上頜後緣不及眼後緣;上下頜有細齒。鰓裂長。側線孔排列成互相平行之直列, 約有12行,第一列在鰓列稍後方, 各列間有一側線孔。背鰭與臀鰭對稱,位於體中點之後,背鰭鰭條數14-16,臀鰭鰭條數13-15;胸鰭鰭條數10-11;腹鰭位於肛門稍前方,其末端幾達臀鰭之起點;尾鰭微內彎。活體體呈橘褐色,口腔及鰓孔內側為橘紅色; 固定標本身體及口腔均為褐色。
棲所生態
世界分布
全球性
地理分布
廣泛分布於世界各熱帶及溫帶海域。中國台灣分布於南部巴士海峽。
經濟利用
罕見之魚種,除學術研究外,無經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