糟羹

糟羹

糟羹,是浙江台州傳統的小吃,元宵節食品。糟羹以米粉,薯粉或藕粉為主料調製而成,分鹹、甜兩種。各地元宵吃湯圓,而台州則是吃糟羹。每年正月十四看過花燈之後,人們便會回家美美地吃起糟羹來。台州習俗是正月十四吃鹹的糟羹,正月十五吃甜的山粉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糟羹
  • 屬於:浙江台州傳統的小吃
  • 節日:正月十四,台州地區元宵節
食糟羹來歷,版本一,版本二,製作方法,

食糟羹來歷

版本一

大唐初年,臨海還是一個小漁村,總是遭到海盜的搶劫騷擾。當時的台州刺史尉遲恭發動兵士築城防盜。開工那天,剛好是正月十四,老百姓照例要鬧元宵,海盜就乘機而入。尉遲恭聞報,一面派兵抵禦,一面加緊築城。入夜了,風雪交加,百姓就在一起商量怎么才能表達大家內心的感謝呢?有的提議送酒菜去,好讓士兵禦寒,但是刺史大人嚴令士兵不許喝酒,怎么辦好呢?有個老漢想出了個兩全的好方法:用帶糟的新酒當水,調進好菜和粉,攪成“糟羹”並送去。士兵吃了“糟羹”渾身是勁,不久就築好了城牆。從此,元宵就“糟羹”的習俗就這樣世代沿襲著。

版本二

早在明代,抗倭名將戚繼光浙東抗敵的時候,曾經被敵人追到台州三門的仙人洞裡。那一天正好是正月十四,當地的農民見戚家軍躲在山洞裡,衣不蔽體,食不果腹,便紛紛拿來衣物。但當時的農民也很窮,家裡哪有什麼好吃的?於是就東家湊一點西家湊一點,都是青菜、蘿蔔、筍啊什麼的。可是光吃蔬菜也吃不飽啊,又湊不出那么多的白米飯來,怎么辦好呢?一個聰明的農民就想出了一好辦法,把這些蔬菜切碎,再放進粉糊糊裡面一起燒熟,這就成了後來的“糟羹”。沒想到士兵們不但吃得很飽,還都說味道很好。後來,戚家軍度過了困難時期,終於贏得了勝利。於是,為了紀念戚家軍,臨海(臨海為古時台州府所在地)就保留了十四夜吃糟羹的習俗。這些都寫進了三門縣志,是有據可查的事情。

製作方法

用肉絲、冬筍絲、香菇、木耳、鮮蟶、豆乾油泡、川豆板、菠菜等炒熟,再加 入少許米粉,煮成帶鹹味的糊狀食品。正月十五喝的糟羹為甜的,用番薯粉或藕粉配上蓮子、甜棗、桂圓等做成。
鹹羹做法:
第一步,準備好青菜、精肉、香乾、筍、花生米之類的以顆粒狀切好並炒至半成熟。注意菜要剁得越碎越好,這樣才更能入味喔。當然別忘了,與此同時在鍋里燒一大鍋水,我們要好好利用時間嘛。當然,其中的料理中,青菜要最多,這樣煮出來的糟羹綠綠的會很好看也很好吃的;其他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決定放入量的多少。
第二步,等到水煮沸後,把各種顆粒逐一放入,與此同時倒入米漿(將米粉和水調勻),不斷攪拌。注意攪拌方向一定要統一,一直順時針或逆時針,否則糟羹不容易變成糊狀。
第三步,等到逐漸呈糊狀變稠,放入鹽、味素就可以了。
甜羹做法:
甜羹主要以年糕、川豆瓣、橘脯、葡萄乾、小湯圓等製成,以往都是用番薯粉(當地俗稱生粉)來做的,所以也有叫生粉糊的,也有用藕粉、荸薺粉等來做,口味也好了許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