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乾爐經歷了歷代朝都,它的歷史悠久,在清朝時才真正的體現了它的價值。在當地民間的一個節日裡“二月初二”里,人們要過一個“龍抬頭”的節日,因此要拿糖乾爐來供奉。
糖乾爐形成歷史
糖乾爐起源於宋代,興盛清代。糖乾爐又名為“閃塌嘴”,是懷仁最為出名的小吃。懷仁糖乾爐品種繁多,但宋氏家族製作是最為出名的,宋氏糖乾爐工藝精湛,經宋氏傳人不斷研究創新,製作出不同的風味,尤其是“油乾爐”特別香、酥、脆,甜而不膩,是饋贈親朋好友的特色食品。民間傳說“懷仁糖乾爐”源於遼代,是一個麵點師為官家傳遞情報而特製的一種郵寄載體。後因其品質純正,風味獨特,乾脆香酥,成了風靡一時的地方特產。清德宗光緒26年,八國聯軍由天津攻入北京,農曆7月21日,慈禧太后挾持光緒帝與王公大臣等人逃出京城後,向西逃奔。8月初3,慈禧一行人馬來到大同府,8月初5,慈禧一行自大同出發,往南而行,總兵馬玉昆率人保護送到懷仁,住在龐家大院。地方官員特將當地城內四拍樓一家麵點鋪製作的“糖乾爐”呈上。進膳時,慈禧見盤中一燒餅黃澄澄,圓敦敦的,於是拿起咬了一口,身旁的李蓮英見太后面帶驚訝,忙道:“老佛爺有何不妥?”慈禧笑道:“此物原有名堂,外事內空,險些閃掉我的牙。”故“糖乾爐”又俗稱“閃塌嘴”。新中國成立後,一次周總理陪同一位訪華美國總統路過懷仁就此品嘗過懷仁糖乾爐。
隨著時代的發展,懷仁糖乾爐也在順應市場的潮流。不斷推陳出新,在工藝和配料上不斷變化。郵過去單一的配料,變成現在的料酒、玫瑰、桃仁、芝麻仁、葵花仁;由原來的單一品種變成現在的甜、鹹、果、蛋等系列套裝品種等。在保留傳統的生產工藝和配料的基礎上,加大了產品的研發,更具耐咀嚼、易消化、乾脆香酥的特點。
宋氏糖乾爐香飄雲州大地
民間節日“二月二,龍抬頭”的到來,位於我縣東農貿市場新建的“宋氏糖乾爐”製作廠家協商與副食品廠加工合作製作的糖乾爐銷量很好,呈現出供不應求的局面。此次宋氏傳人正式大批量生產糖乾爐,一是為了讓祖傳手藝流傳下去,二是將“糖乾爐”這一縣名品推廣出去,打開境外市場,讓更多的人認識到山西懷仁的糖乾爐。目前“宋氏糖乾爐”製作廠家正開始對糖乾爐的外包裝進行研發了,為將這一名品飛出雲州大地做好準備。
宋氏糖乾爐—現狀
宋氏糖乾爐已插上了飛翔的翅膀,走出了雁門關,走向了全國的大小各地,他們的銷量也是遍布多個省份,大致可以分為北方與南方,讓他們可以嘗到宋氏獨特的產品,同時也展現了我們懷仁的人民勤勞與智慧,也展現了懷仁這個獨特的地方與本城的飲食文化的風格。
2010年走進世博會
宋氏糖乾爐的三個特點:帶糖、乾脆酥、內空,舊時親友之間相互饋贈,哄小孩,敬老人,供神靈皆用此物。已經註冊了商標,正式成為山西的特色美食,正是由於之前贏得了很好的享譽,因此,在2010年走進了上海的“世博會”,不只是成為中國人口中的食物,也成為了外國人口中的美食。
做法
是用1斤油 和2斤面,加鹽或白糖做成油酥面,然後用白面按8:1的比例,加上發麵,加水和成皮面,然後再用皮麵包油酥面,包好後揪成小劑,揉成小桃形,粘上麻仁按扁,形狀或圓或方均可,入爐烤熟。放鹽的就是鹹酥燒餅,放糖的就是甜酥燒餅,它們共同的特點是利口,鹹酥或甜酥
營養價值
配料富含脂肪酸,亞油酸等
食用指南
不易一次食用太多,常溫保存,放置乾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