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美
空軍對
納粹德國本土及其占領區實施的歷時5年的
戰略轟炸。
1940年5月~1942年8月,對德轟炸由
英國單獨進行,目標是
石油工業及
科隆、
柏林等大
城市。1942年8月,英、美開始聯合對德轟炸。美軍在晝間對關鍵性目標實施精確轟炸,英軍在夜間對大城市實施面積轟炸。因出動
兵力不大,轟炸效果並不明顯。1943年1月,英、美商定增大轟炸規模。轟炸目標以潛艇和飛機
製造業、
石油工業及
交通運輸為主,並企圖通過轟炸奪取
制空權。從1944年2月起,轟炸規模增大,到1944年6月諾曼第登入前,奪得了
制空權。此後,轟炸規模更大,效果日漸顯著。
1944年7月~
1945年4月,投彈量超過前幾年的總和。1945年4月,
柏林戰役開始,英、美空軍主要用於支援地面軍隊,對德戰略轟炸至此結束。5年內,英、美空軍共出動轟炸機144萬餘架次,投彈量達270萬噸,一半以上投在德國本土。據戰後英、美的調查,1944年6月以前的轟炸,對
德國工業生產影響不大;同年下半年,由於轟炸造成巨大破壞,加上德軍地面作戰失敗,占領區縮小,工業生產開始迅速下降,經濟瀕於崩潰。事實表明,戰略轟炸與地面軍隊的作戰行動相結合,能對戰爭的進程和結局產生巨大影響。
現代戰爭中,空襲前,通常要使用各種航空航天偵察技術手段,對對方防禦縱深目標進行偵察和監視,將偵察到的目標圖像與地圖進行比較,然後精心選擇重點打擊目標,將目標方位坐標預先輸入機載電子計算機中,按照預編的程式,對對方實施遠程高空精確打擊。美軍空襲利比亞和海灣戰爭,都是採取這種空襲樣式,達成了作戰目的。同時,精確制導武器的發展為遠程空襲戰術的成功運用提供有力支撐。美軍此次在阿富汗戰場上發射的精確制導炸彈如改進型"戰斧"式巡航飛彈、鑽地彈、雲爆彈等,其最大有效射程達3000千米,巡航高度為海面或地面障礙物上8~152米,圓機率誤差為30米。海灣戰爭中,多國部隊投射的精確制飛彈藥雖然只占彈藥總投放量的8%,卻摧毀了伊拉克80%以上的重要目標,其超常作戰能力令世人震驚。
現代戰爭精確轟炸理論得以高度發展,美英對
薩達姆兄弟住宅就是實施精確轟炸。
目標實現
據
香港媒體報導:中國解放軍在上周進行的“曙光一號”的高科技戰略戰術演習中,西北地區空軍殲轟7發射雷射制導高爆飛彈,從150公里外對準軍事目標實行摧毀性打擊。
殲轟7是中國第一種自行研製的較現代化的中程打擊機,目前是中國除了蘇-30MKK外最先進的戰鬥轟炸機。自1992年預批量生產型服役以來,便不斷參加包括台海演習在內的沿海演習。由於殲轟7的國產化程度比較高(引進英國的
發動機),成本比較低,便於大量
裝備部隊。
據報導,此次殲轟7成功的實現150公里外精確轟炸具有重大意義,這意味著,在未來有可能爆發的台海戰爭中,殲轟7可以在台軍防空區域外對台雷達站、飛彈基地、空軍機場等重要設施進行飽和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