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線女
原名
鄺健廉,
花旦,1927年出生,開平水口鎮泮村人。
1938年師從舅母何芙蓮學戲,初起藝名小燕紅,後同班著名藝人
靚少鳳對她講述了“
紅線盜盒”的俠義故事,建議她改為
紅線女,她高興地接受了這個藝名。
抗日戰爭時期香港淪陷後,隨
馬師曾的太平劇團(抗戰劇團、勝利劇團)在廣東、廣西各地演出。抗日戰爭勝利後回到香港,演出於港、澳、穗及
越南、新加坡、
馬來西亞各地。1952年在香港組建真善美劇團,並與
馬師曾、
薛覺先等合演《蝴蝶夫人》、《清宮恨史》等劇。1955年返
廣州,參加廣東
粵劇團,先後在廣東粵劇團、廣東粵劇院、廣州粵劇團工作,曾任廣東粵劇院副院長、廣州粵劇團藝術總指導,並曾當選為廣東省戲劇家協會主席,是第二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三、四、七、等屆全國人大代表。
紅線女從藝60多年來,演過近百個
粵劇,拍過90多部電影,成功地塑造了古今中外各類婦女的藝術形象。她在藝術上勇於革新,在繼承
粵劇傳統的基礎上,吸收、借鑑京劇、崑劇、話劇、歌劇、電影以及西洋歌唱技巧,加以融合創造。1955年回穗後,先後主演了《搜書院》、《
關漢卿》、《昭君出塞》、《李香君》、《山鄉風雲》、《昭君公主》、《白燕迎春》等許多
劇目,她所塑造的翠蓮,
朱簾秀、
王昭君、
李香君、劉琴、沈潔等人物,感情充沛,形象豐滿,性格突出,深入人心,形成獨具特色的“紅派”表演藝術。她所創造的“紅腔”,千錘百鍊,爐火純青,膾炙人口,廣為傳唱。
羅家寶
粵劇表演藝術家。生於 1930 年,
順德人,家父
羅家樹是著名的掌板師傅,叔父
羅家權是著名的
粵劇演員,香港粵劇演藝名人
羅家英是他的堂兄弟。
羅家寶自幼生於戲劇世家,從小受到了
粵劇的薰陶,對前輩藝人
薛覺先、
白玉堂、
桂名揚等名家的表演和演唱特色很有心得,顧集取各家之長,並結合個人的聲音條件,創造了獨樹一幟好聽好唱的 “ 蝦腔 ” 。 “ 蝦腔 ” 聲色渾厚甜潤,尤其是中低音區域音質厚實,共鳴強烈,行腔不事雕飾但極具堂皇華采,高音區域雖然非其所長,但他能根據本身聲線特點,發展出一套跌宕有致 , “ 亞蝦 ” , “ 蝦哥 ” 、 “ 蝦腔 ” 之名便是由此而來。
羅家寶的表演精湛洗鍊,儒雅溫文,風流倜儻。並被譽? “
小生王 ” 。首本名劇《
柳毅傳書》歷演不衰。
文革十年後,他從
小生轉攻官生,飾演了《血濺烏紗》中的清官嚴天民、《袁崇煥》中的主帥袁崇煥、《夢斷香銷四十年》中的詩人陸游,在
粵劇人物長廊里塑造了一個又一個深刻的藝術形象。 2002 年元旦的
粵劇新年盛會上,
羅家寶獲得了廣東省所授予的粵劇 “ 突出成就獎 ” 。叱吒了舞台整整一個甲子的
羅家寶在 2002 年 11 月成功地舉辦了 “ 從藝 60 年
粵劇藝術系列活動 ” ,包括巡迴演出、推出個人自傳錄、個人曲集、藝術展覽和藝術研討會。在社會上得到了很大的反響。
白雪仙
原名陳淑良,廣東
順德人。是香港著名
粵劇演員
小生王白駒榮的女兒,排第九,故行內人愛稱她為九姑娘。生於
廣州,後來白駒榮攜眷遷港居住,白雪仙便就讀敦梅中學,一年後轉到嶺英中學,後來又轉讀聖保祿中學。白雪仙得到父母答應她學戲,一心以為父親會教她,可是白駒榮的班事甚忙,而他看白雪仙這個女兒的根基,是學
花旦的一件好材料。可惜白駒榮做了一輩子戲,從沒試過反串
花旦,對於花旦的行當一無所知,莫說教人。因此他請人稱萬能泰斗的
薛覺先薛五叔收女兒為徒。
薛覺先有萬能老倌之稱,他反串
花旦,全行第一,比白駒榮當
小生還要紅。白雪仙知道能拜他為師,自然是喜出望外。12歲時拜
粵劇大師
薛覺先為師,師母唐雪卿也有教導她。另外,她後來更搬到
薛覺先家中住,希望更能日夕接近薛覺先伉儷,從此白雪仙受著耳濡目染的教導,對好些基本工夫也能融會貫通。當時有位歌唱家名冼乾持,他是佛山人,樂器件件皆精,樂理精湛,尤其善唱。他生平最服膺白駒榮的唱腔,因而他專唱白駒榮的曲,例如《泣荊花》、《拉車被辱》等。白駒榮為了要使白雪仙在唱工方面能更上一層樓,便請冼乾持教白雪仙。這樣一來,白雪仙從
薛覺先學戲,從冼乾持學唱,再加上白駒榮事事照顧,她的唱做進步神速。在未拜冼乾持為師學唱時,白雪仙已於舞台上任“開口梅香”及做“包天光”戲。
薛覺先更替她改上白雪仙這個藝名。這個名的取義,白是白駒榮的白,雪是唐雪卿的雪,仙是
薛覺先的先字諧音,念起上來也順,而且這個名字很配合她的
花旦角色。 後來,日軍進攻香港,香港淪為日治時期。白駒榮的家累重,不可能象其它一些名伶一樣逃離香港回到內地,戲也沒得做,一時全家陷入經濟困境,而住在樓上的冼乾持也一樣。經過一段時間,歌壇突然蓬勃起來,冼乾持以“新白駒榮”之名出來唱曲,經濟問題才得以解決。他叫白雪仙也跟他在歌壇以師徒對唱唱曲。為了兩餐一宿,白雪仙只好應承。冼乾持是個有頭腦的人,他發明了一種“幻景新歌”,以有唱有做形式演出,頗能叫座。直至白駒榮移居澳門,到
廣州灣演戲,白雪仙才結束這段歌壇生活。直至“日治”三年零八個月之後,白雪仙又重回香港。剛好陸飛鴻和鄒潔雲組“新東亞劇團”,白雪仙即被聘為“二幫
花旦”。從前她在跟白駒榮演出,只不過是一個“四幫”角色,現在才十九歲已能成為“二幫
花旦”,自然很高興。先後參加過覺先聲劇團、錦添花劇團、新聲劇團、鴻運劇團、多寶劇團、仙鳳鳴劇團。主演名劇有《帝女花》、《紫釵記》、《蝶影紅梨記》、《再世紅梅記》、《牡丹亭驚夢》等,被公認為
粵劇名伶任劍輝的最佳拍檔。此後她曾參與電影工作,於一九四八年開始拍電影。拍的是從前新聲的戲寶《晨妻暮嫂》,由馮峰和白雪仙擔任主角,這部片是和平後她在香港拍的第四部影片。第一部是歌唱片《沙三少與銀姐》,是白雪仙和新
馬師曾主演的。這可以說白雪仙在電影界是早期的明星,後來與任劍輝最後一部自資、自導、自演的《李後主》,更是空前大製作。直至六八年間,她主演和參演過大約二百部電影,多是改編自她主演的著名
粵劇,如《晨妻暮嫂》、《紅白牡丹花》、《富士山之戀》、《紫釵記》、《帝女花》等。 1959年,任白招考了一群“雛鳳”,為
粵劇界培訓了一批優秀人才。雖然任劍輝已辭世,龍劍笙也暫時離開了舞台,但白雪仙一手訓練的梅雪詩,以至她的“第十三妹”白雪紅仍在舞台上繼續為“仙鳳鳴”的戲寶傳世而努力。1967年,她組織了“仙鳳鳴影片公司”,於1969年退休。退休後主要從事
粵劇新人的培訓工作。弟子龍劍笙、梅雪詩等後來組織成雛鳳鳴劇團。後又復出,獲第2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高榮譽“終身成就獎”,以表揚她對電影文化藝術的貢獻。
馬師曾
(1900年――1964年)十八歲在
廣州太平春教戲館學藝,不久,受僱於新加坡慶維新
粵劇團,後轉普長春粵劇團編演新戲,拜著名小武靚元亨為師。此後,一直在香港、澳門、
廣州以及
美洲、
越南、
馬來西亞等地演戲或拍電影。馬先生於1922年返
廣州,被省港大班“人壽年”聘為正印
醜生,因出色地飾演了《苦鳳鶯憐》中的余俠魂一角而名聲大振,其具有獨特風格的“馬腔”(俗稱“乞兒喉”)亦從此家喻戶曉,廣為傳唱。三十年代,他在香港領銜太平劇團同
薛覺先領銜的覺先聲劇團藝術競爭達十年之久,人皆以“薛、馬”並稱,並逐步開拓了
中外馳名的馬派表演藝術流派,成為
戲曲通俗化的大師,革新
粵劇的前驅。上演名劇有《佳偶兵戎》、《賊王子》、《鬥氣姑爺》、《刁蠻公主戇駙馬》、《
二世祖》等幾十齣。所演過的
劇目共有數百個。1941年,馬先生組織“抗戰
粵劇團”(後易名為“勝利粵劇團”),和
紅線女在廣東、廣西各地演出,長期為抗戰宣傳。在抗美援朝期間,馬先生特意從香港返回
廣州參加義演。1955年冬,他從香港回
廣州定居,參加廣東
粵劇團,曾出任廣東粵劇團團長、廣東粵劇院第一任院長,並曾先後當選為廣東省人民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省政協常委、中國文聯委員、中國劇協
常務理事、劇協廣東分會副主席、廣東省文聯副主席等職。1956年曾被評為廣東省文化先進工作者。
他積極參加
戲曲改革工作,和
紅線女主演的《搜書院》、《
關漢卿》,成為蜚聲海內外的名劇。馬先生飾演的謝寶、
關漢卿兩個老生角色,形象鮮明,性格突出。他戲路寬廣,除工
醜生外,還擅演
小生、小武、花臉、鬚生等。晚年改演老生,馬腔從自由活潑轉為蒼涼剛勁,表演藝術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
馬師曾一生參加演出的
劇目總計429個,它們是:《苦鳳鶯憐》、《
佳偶兵戎》、《賊王子》、《昭君怨》、《洪承疇》、《搜書院》、《
關漢卿》、《屈原》、《桂枝告狀》、《審死宮》、《西施》、《丐緣》、《乖孫》、《秦檜》、《班超》、《
夏姬》、《
鬼妻》、《貂蟬》、《欲魔》、《蕩寇》、《魔宮》、《蠻愛》等。
歐凱明
歐凱明出生於貧農之家,小時候就養豬、放牛、砍柴,懂得分擔家中責任,貧窮的家境造就了他獨立堅強的個性,艱苦的生活使他深刻認識到,要改變現實的窘境就要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努力。13歲,憑著天賦的好嗓子,在1萬多名考生中,被廣西合浦師範學校粵訓班錄取,從此踏入
粵劇藝術的大門。1977年至1980年,經過四年苦學,他被分配在廣西合浦
粵劇團。1987年,考入廣西藝術學校
粵劇班, 1988年底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後進入廣西南寧市
粵劇團。1990年,他主演的《羅成寫書》在廣西首屆青年
戲曲演員大獎賽中獲得表演金獎;1991年,在香港舉辦的“兩廣
粵劇南派展演”中,他領銜主演《七狀紙》嶄露頭角,在劇中,他出色地演出了“打藤牌”、“過山”、“亂府”等等“南派”程式動作和排場,至今仍為觀眾津津樂道。
著名
粵劇藝術大師紅線女慧眼識珠,1992年底親自到南寧將他調到
廣州紅豆粵劇團擔鋼至今。十幾年來,在
紅線女老師的悉心栽培、各級領導的支持和同行的扶掖下,
歐凱明的表演藝術有了質的飛躍,他先後主演了《刁蠻公主戅駙馬》、《
林沖》、《家》等等一批古裝戲及現代戲中,成功塑造了“駙馬”、“林沖”、 “覺新”等等藝術形象。
多年來,由於他對藝術不倦追求和探索,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表演風格。他演的戲以傳統藝術為基礎,結合人物要求而敢於作出新的嘗試,講究表演程式,但不墨守和僵化,更側重於人物的塑造,其颱風做派,大方灑脫,自然利落,在
粵劇表演舞台上獨樹一幟,是當今粵劇界
文武生的佼佼者。演出《刁蠻公主戅駙馬》時,他脫盡小武硬朗氣質,準確把握了角色“柔”的一面。2004年排演大型新編歷史
粵劇《楚河漢界》被譽為“粵劇霸王”;2005年復排馬紅經典戲寶《
關漢卿》,在劇中敢於突破自我,扮演老生行當的“關漢卿”一角並獲得成功;2007年-2008年在新編現代粵劇《刑場上的婚禮》中飾演共產黨員“周文雍”獲得第十屆廣東省藝術節個人表演一等獎;參加紅色經典粵劇《山鄉風雲》巡演飾演“黑牛”,演出引起社會強烈的反響。
歐凱明在藝術上敢於不斷的挑戰和超越自我,2008年,他在最新創作排演的古裝
粵劇《關公忠義鼎千秋》中飾演“關公”,他畫紅臉、掛長須的舞台藝術造型及改用花臉行當的藝術表現手法,在其表演生涯中做出了重大突破,同時他的表演得到觀眾的一致好評,得到
紅線女老師、上級領導和社會的高度評價。他除了天賦的好嗓子外其它條件並不突出,但是他勤學苦練、樂于思考、博採眾長,除主要學習
粵劇外,還刻苦學習京劇、崑劇的表演藝術,經常觀摩各門類藝術的演出,為自己的藝術創造不斷積累養份。
他多次獲得國家級、省市級獎項和榮譽,如: 1994年,他自編、自導並主演折子戲《武松大鬧獅子樓》摘取了廣東省首屆
粵劇演藝大賽金獎桂冠;因其在首都舞台的精彩表演獲第十二屆
中國戲劇梅花獎,成為
廣州戲劇界獲此殊榮的第一位藝術家;獲
廣州市委市政府首屆文藝獎特等獎、記大功、享受國務院專家津貼等等。每年率團穿梭各地演出,每年都超額完成120場演出任務。多次赴香港、澳門、新加坡、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紐西蘭及歐洲等國演出,積極傳播祖國傳統文化藝術,受到各地戲迷的熱情追捧,擁有眾多的海內外
粵劇觀眾,每次演出都成為一個熱門,得到行內外的一致好評。
他功成名就但仍好學不倦。2004年他通過考試成為中國
戲曲學院第四屆研究生班的一員,2007年底學成畢業,成為
粵劇界第一位擁有研究生學歷的藝術家。
此外,他近年來還積極參與社會各項公益活動及擔任社會多個職務,多方面為社會作出自己的應有的貢獻。
卜燦榮
廣州紅豆
粵劇團的國家一級演奏員,高胡領奏,音樂唱腔設計。先後為《南唐李後主》、《多情孟麗君》、《香羅奇案》、《野金菊》等100多部
粵劇作品作音樂唱腔設計和領奏,多次獲國家級、省和市級藝術大獎。近年來創作的民族管弦樂作品《出海》、《飄色》、《鄉情》、《荔枝灣》、《花燈》、《猴戲》等均獲廣東省音樂創作大賽一、二等獎。1993年在
廣州成功舉辦《卜燦榮音樂作品欣賞會》。
郭鳳女
國家一級演員,正印
花旦,祖籍廣東番禺,著名
粵劇表演藝術家
紅線女的學生,紅派藝術傳人。
1972年,
郭鳳女以一首《洗衣歌》參加廣東
粵劇學校選拔,得到
紅線女老師的讚賞,從而通過嚴格的篩選,成為
粵劇學校的學員。在校六年,
郭鳳女得到
紅線女、曾玉女、
劉美卿等一批老師言傳身教,打下了較為紮實的
粵劇表演基礎。
紅線女老師對
郭鳳女的教導,更把她引領到紅派藝術異彩紛呈的世界,成為紅派藝術的優秀接班人之一。在老師的悉心教育下,
郭鳳女藝境日進,於1976年赴北京參加全國曲藝匯演,以一曲《常青指路》博得專家好評。
70年代末,
郭鳳女從廣東
粵劇學校畢業。她先後在省
粵劇院青年團、
廣州粵劇團、紅豆粵劇團工作。任各演出團的主要演員、紅豆
粵劇團副團長等職務。二十年間,她主演了各類題材風格的長、短劇數十個,其中既有《十三妹大鬧能仁寺》、《攔馬》、《王子與蛇仙》等刀馬旦應工的武打戲,也有《寶玉哭晴雯》、《紅娘》等
花旦應工的文場戲和《山鄉風雲》、《家》、《白燕迎春》等現代戲,更有《刁蠻公主憨附馬》、《打神》等紅派名劇。她的戲路寬廣,表演細膩,功架紮實,無論是以小旦應工的
紅娘,還是以青衣應工的
王蘭英;無論是以刀馬旦應工的呼延金定,還是以花衫應工的閻婆惜……她都能柔韌有餘地應付,在舞台上給自己和觀眾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更值得一提的是,
郭鳳女嗓音甜潤,唱腔優美,韻味濃郁,深得"紅腔"的精妙。由於表現突出,她先後榮獲省、市中青年技藝比賽特等獎、一等獎及廣東省中青年戲劇演員百花獎,1994年廣東省首屆
粵劇演藝大賽金獎。1997年成功舉辦了'97跨世紀之星《郭鳳女
粵劇藝術專場》並三次籌辦個人演唱會。她曾多次隨團進行外事出訪演出,備受美加、澳洲、新加坡觀眾的歡迎和讚譽。
2001年,
郭鳳女被安排在
廣州粵藝發展中心工作。脫離了排演固定
劇目的工作模式,她積極參與省市各種藝術專題活動、社會慈善活動,如:香港東華三院敬老籌款、為原
廣州粵劇團老藝人扶助會籌款等,使
郭鳳女的藝術人生更煥發出一種嶄新的神采。
倪惠英
粵劇表演藝術家。
花旦,刀馬旦。原籍湖北武漢,生於廣西南寧。現任
廣州粵劇團團長,
國家一級演員,中共十四大代表,第十、十一兩屆全國人大代表,多次被省市授予優秀共產黨員、勞動模範、優秀中青年專家學者、全國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等光榮稱號。曾獲
中國戲劇“梅花獎”,巴黎
戲曲節“塞納獎最佳女主角”,享受國務院專業技術人員特殊政府津貼。
她1970年進入
廣州粵劇團,成名作是上世紀70年代中期上演的
粵劇《紅色娘子軍》,後進入由
紅線女組建並擔任藝術總監的廣州試驗粵劇團,成為主要演員之一。憑著一顆熱愛
粵劇藝術執著的心和刻苦好學,先後創作演出了《
白蛇傳》、《天之驕女》、《西廂月下情》、女兒香》、《范蠡獻西施》、《睿王與莊妃》、《土緣》、《花月影》、《豪門千金》、《三家巷》等
劇目,逐漸形成了自己清新綺麗、婉轉專情的藝術風格,受到廣大觀眾歡迎,被譽為“金嗓子”、“小曲王”。 1992年獲全國第二屆“中國金唱片”獎。1997年獲
中國戲劇最高榮譽“梅花獎”。由她策劃、主演的現代
粵劇《土緣》2000年入選廣東省“五個一工程”,2001年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第三屆“
廣州文藝獎”精品獎。2002年由她策劃、主演的大型
粵劇《花月影》在音樂唱腔、舞檯燈光、服裝造型等方面進行大膽創新,在第八屆廣東省藝術節上獲
劇目一等獎、表演一等獎。由她飾演的“杜採薇”一角,在
粵劇的創新改革上進行了大幅度的跨越,以對人物心理的準確把握和舞台上的生動體現,完成了她表演藝術上的又一次精心之作,社會反響熱烈。2005年在第二屆巴黎中國
戲曲節中主演折子戲《六月飛霜》,獲戲曲節最佳女主角塞納獎,同年中國藝術研究院在北京召開了當代戲曲表演藝術家系列研究工程——
倪惠英表演藝術研討會。2008年由她策劃、主演的
粵劇《三家巷》在第十屆廣東省藝術節上獲
劇目、編劇等七項一等獎,她個人獲表演一等獎。
她不僅是一位出色的表演藝術者,而且是一位為
粵劇謀求新出路的改革者。近年來策劃及領銜主演的
劇目《土緣》、《花月影》、《豪門千金》等,在海內外演出獲得極大成功,掀起了“新派
粵劇”“都市粵劇”的討論熱潮。在探索市場和推廣校園
粵劇演出中不遺餘力,現已成功舉辦了“北京大學新派粵劇演出季”和五屆的“大學生走進劇場暨粵劇演出季”活動,在社會上引起了極大的反響。在
粵劇藝術改革事業中成功樹立了開拓創新的典型,是粵劇界的領軍人物。
梁耀安
梁耀安:獲第十五屆
中國戲劇梅花獎。男,廣東省新會人。1962年從藝,1973年首次公演
粵劇《沙家浜》。主演過
粵劇歷史戲《睿王與莊妃》、《王子與蛇仙》、《呂布與貂蟬》、《龍馬傳奇》、《小周后》,
粵劇現代戲《土緣》、《藍土地》等
劇目。1995年獲廣東省國際藝術表演一等獎、1997年
中國戲劇優秀表演主角獎、第七屆中國戲劇節優秀表演獎等。
廣州粵藝發展中心的
國家一級演員,
文武生,出身
粵劇世家,自小隨父學藝。早年受教於
白雲生、
鄧丹平粵劇前輩。1963年踏足舞台。他嗓音明亮,形象英俊,認真學習和鑽研藝術,態度嚴謹,基本功紮實,技藝日進。80年代初以一出《
三看御妹》而嶄露頭角。八十年代中期喜得表演藝術家
紅線女教誨和扶掖,又獲藝術家
羅家寶收入門下,秉承“蝦腔”聲韻魅力,加上扮相俊朗,嗓音明亮,優美的功架,紮實的基本功,在
粵劇舞台上是一位允文允武深得觀眾喜愛和歡迎的著名
文武生。1985年調到
廣州實驗劇團,一直與
倪惠英合作,演出的長短劇不下三十多個,塑造了眾多的藝術形象。他扮演的
小生形象外秀內慧、溫文質樸。如《
白蛇傳》的
許仙,《
柳毅傳書》的柳毅,《范蠡獻西施》的范蠡,《驕後武則天》的
李治。小武戲中的表演則颯爽英姿,威儀剛勁。如《王子蛇仙未了情》的王子,《花槍奇緣》的
羅藝。
梁耀安,
國家一級演員。出身
粵劇世家,自小隨父學藝。早年受教於
白雲生、
鄧丹平粵劇前輩。他天賦條件好,且勤奮好學,一出《
三看御妹》嶄露頭角。八十年代中期喜得表演藝術家
紅線女教誨和扶掖,又獲藝術家
羅家寶收入門下。秉承“蝦腔”聲韻魅力,加上扮相俊朗,嗓音明亮,優美的功架,紮實的基本功,在
粵劇舞台上是一位允文允武深得觀眾喜愛和歡迎的著名
文武生。 他扮演的
小生形象外秀內慧、溫文質樸。如《
白蛇傳》的
許仙,《
柳毅傳書》的柳毅,《范蠡獻西施》的范蠡,《驕後武則天》的
李治。小武戲中的表演則颯爽英姿,威儀剛勁。如《王子蛇仙未了情》的王子,《花槍奇緣》的
羅藝。 1995年改以往溫柔書生、風流倜儻的
小生戲路,在廣東藝術節上,演出大型歷史劇《睿王與莊妃》。他演繹多爾袞一角,在
粵劇傳統的基礎上,融匯了京、川、梆子等劇種的表演手段,把多爾袞氣吞山河剛烈似火,開國元帥的
梁耀安磅礴氣概,以及對莊妃的愛如海深厚,如水溫柔,演得細膩傳神。他出色的表演榮獲表演一等獎。1997年更勇奪第十五屆
中國戲劇梅花獎桂冠。 馳騁舞台30多年榮獲多種獎項。第一屆廣東省青年技藝大賽《呂奉先赴宴》獲金獎。現代
粵劇《土緣》獲第五屆中國戲劇節頒發的“優秀表演獎”、該劇獲“五個一工程獎”。神話
粵劇《龍母傳奇》獲第七屆中國戲劇節頒發的“優秀表演獎”。更獲美國加州市議會、波士頓市政府、紐約市長、洛杉磯市政府頒發的藝術貢獻獎和文化交流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