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特藝術,5~8世紀中亞粟特人地區的藝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粟特藝術
- 釋義:5~8世紀中亞粟特人地區的藝術
粟特藝術,5~8世紀中亞粟特人地區的藝術。
粟特藝術,5~8世紀中亞粟特人地區的藝術。歷史粟特人居住在中亞阿姆河與錫爾河之間的澤拉夫尚河流域。以康國為中心的七國居民始居祁連山昭武城,被匈奴擊破後,到達粟特地區,皆以昭武為姓,示不忘本,中國史籍稱之為“昭武九姓”。是...
北朝貴族對粟特文化藝術多持排斥態度。如顏之推對利用擅長外來文化如語言、音樂等途徑博取政治仕途的做法嗤之以鼻,鮮卑貴族高孝珩將外來音樂稱為“亡國之音”。唐代史學家則對入華粟特人誣之以“胡小兒”、“商胡醜類”、“西域醜胡”等。玄奘說粟特人“風俗澆訛,多行詭詐”,其負面評價可能與玄奘的佛教徒身份...
《突厥人、粟特人與娜娜女神》是馬爾夏克在2003年夏到2006年夏帶領聯合國中亞考古隊分別在撒馬爾 罕和片治肯特場地進行挖掘的考察結果,全書分為三卷——《壁畫與娜娜女神》《突厥人與粟特人》和《粟特與北朝》,闡釋了中亞粟特古國文明的異彩紛呈以及粟特商旅在絲路歷史上的重要角色。作者以“開啟粟特藝術的鑰匙”...
康日知是一位在中晚唐歷史上與寧夏軍事活動有重要聯繫的入華粟特人軍事統帥,他對寧夏的歷史走向有一定的影響。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從吐蕃手中奪取原州等三州和石門等七關的涇源節度使康季榮也似為康國粟特人。 另外,粟特人的聚落生活中藝術氣息非常濃厚。在鹽池縣蘇步井鄉窖子樑上發現一處何國人的家族墓地。...
展覽中展出的金面具、珠飾及絲綢,均印證了吐蕃與唐代中原文化以及薩珊文明、粟特文明的融合,並由此衍生出吐蕃時期頗具特色的藝術風格。展覽主題 這是全球首個以吐蕃為主題的文物大展,通過120餘件套海內外珍貴文物,立體呈現了吐蕃時期的文化藝術及其與絲綢之路沿線文明的交流互動。展覽時間 2019年7月至10月22日。展覽...
粟特人在龜茲:從考古和圖像學角度來研究 中國北方的粟特遺存——山西的葡萄種植業 唐後期至五代的粟特武人 粟特柘竭軍在中國 論中國及粟特對突厥社會貨幣的影響 小洪那海突厥可汗陵園調查記 兩漢魏晉南北朝正史有關早期SOGDIANA的記載 入華粟特人的宗教與藝術 粟特人的自畫像 從石到絲:公元475-650年前後粟特、...
這是《漢唐之間的藝術與考古》論文集中的第二卷,主題是在這個歷史時期內不同文化、藝術傳統間的影響和互動。作品定位 漢唐之間的藝術與考古相關內容。作品目錄 前言 Introduction 第一部分:虞弘石槨與華化粟特美術 Part One: The Yu Hong Sarcophagus and Sinicized Sogdian Art 太原隋代虞弘墓石槨浮雕的初步考察…...
形紋飾是大夏地方強大氏族的族徽。有學者據對561年開鑄的“北周布泉”(王莽幣)和早期的粟特銅幣進行比較,認為幣正面上的王徽、族標原形為懸針篆(布泉)字形,因為粟特工匠在仿造過程中不識字型,幣文越來越走向圖案化、藝術化才逐漸形成後來的圖紋,在撒馬爾罕也出土過北周布泉。
《粟特銀器》為“中亞考古之父”馬爾沙克先生經典著作,俄文原版於1971年在莫斯科出版。該書一經出版,便在英語世界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作者圖文並茂地整理歸納了粟特銀器的相關內容,框架完整,思路清晰。同時,將金銀器的研究放置於中亞考古學和藝術史的視野下,對每件器物背後的內涵作出的精妙解讀,至今仍具有極大的...
第二節 寧夏地區粟特墓葬所反映的中西文化交流 第三節 粟特人入華的影響 第五章 3—9世紀寧夏境內的粟特人 第一節 3—9世紀寧夏的社會概況 第二節 粟特商隊 第三節 寧夏境內的粟特聚落 第四節 粟特人在寧夏境內的主要貿易物品 第五節 粟特人經由“絲綢之路”傳入寧夏境內的文化藝術 第六章 古代粟特人在寧夏...
大唐,1962出生於上海,1989年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藝術系。相關展覽 1991年中日文化交流展(日本福岡)1993年九十年代中國現代繪畫展(美國洛杉磯)1996年中國當代藝術學術展(香港)1997年亞洲國際藝術展(馬來西亞)2000年東方藝術2000(英國)馬欣樂《大唐盛景圖卷》西安首展 “粟特人在大唐”洛陽博物館藏唐代文物特展 ...
甚至外國人可以入朝為官。文物鑑賞 《洛陽伽藍記》記載了當時諸多寺院(1367所)中的44所,其中就有來中國作香料生意的胡人所建寺院,而佛教在當時的中國已滲透到生活的各個領域,外族參與最高統治者異常重視的佛事活動也就不足為奇了。永寧寺此件雕塑除了自身的藝術性而外,也成為當時社會某一方面的實證。
《突厥人、粟特人與娜娜女神》 序一:玄奘之旅:血汗見證的“絲路譯叢”(徐文堪)序二:歐亞文明碰撞與交融的壯闊歷史場景(葛承雍)序:紀念馬爾夏克(榮新江)譯者前言 :重新喚醒的北朝 卷一 壁畫與娜娜女神 開啟粟特藝術的鑰匙 片治肯特古城帶穀倉的娜娜女神壁畫 輝煌的撒馬爾罕大使廳壁畫 卷二 突厥人與粟特人 ...
祆教是古代流行於今伊朗(波斯)和中亞細亞(粟特)一帶的叫作休瑣羅亞斯德的宗教,以禮拜“聖火”為主要儀式。南北朝時傳入中國,唐代曾建寺於長安,稱之為祆教、火教、祆火教或波斯教。考古發掘 佛教輸入中國,帶來了印度——希臘風的犍陀羅藝術,而祆教的藝術,則為中國帶來了藝術史上的波斯風。上世紀在我國...
《突厥人、粟特人與娜娜女神》序一:玄奘之旅:血汗見證的“絲路譯叢”(徐文堪)序二:歐亞文明碰撞與交融的壯闊歷史場景(葛承雍)序:紀念馬爾夏克(榮新江)譯者前言 :重新喚醒的北朝 卷一 壁畫與娜娜女神 開啟粟特藝術的鑰匙 片治肯特古城帶穀倉的娜娜女神壁畫 輝煌的撒馬爾罕大使廳壁畫 卷二 突厥人與粟特人 獨特...
李家營子出土的銀器與絲綢之路上的粟特人齊東方 中國出土薩珊銀幣的分布與分期孫莉 西域風格與唐風染化——中古時期吐蕃與粟特人的棺板裝飾傳統試析霍巍 族屬與等級:蒙古國巴彥諾爾突厥壁畫墓初探林英薩仁畢力格 粟特藝術中的娜娜神話葛樂耐(Franzt Grenet)、馬爾沙克(Boris Marshak)著施品曲譯註 書評 ...
中國古籍中的“康國”,即指撒馬爾罕;歐洲的粟特學家都希望能以“康”為姓,事實上 唯獨康馬泰因其名為Compareti而獨享此榮耀,而年輕的康馬泰也確實與撒馬爾罕有著不解之緣。《唐風吹拂撒馬爾罕》正是作者康馬泰結合主持中亞布哈拉古城考古的挖掘實踐及多年研究的心血之作。全書分為四卷——《粟特藝術與中國》《...
有隋一代,由於裴矩對河西商貿的經營,加上煬帝親巡對中亞西域胡商的招致,因此河西地區以粟特九姓胡人為主對絲綢之路經濟文化的繁榮,構成這一時期的最大特點.聯珠紋是這一時期洞窟紋樣的代表圖案,無疑是活躍在絲綢之路上的中亞胡人的貢獻.在隋代洞窟中,第244,390窟因為整窟的壁畫以聯珠紋相隔的說法圖構成,這種...
2018年11月31日,來自曾在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的博士後站工作的德國的魏駿驍(Dr.Patrick Wertmann)博士憑藉關於粟特藝術和考古的研究書籍再次成為榮譽獲獎人,頒獎典禮在巴黎法蘭西文學院舉辦。魏駿驍的獲獎代表作是2015年12月出版的《在中國的粟特人:以公元3至10世紀考古發掘和歷史文獻為基礎的考古與藝術史研究》“...
有學者據對561年開鑄的「北周布泉」(王莽幣)和早期的粟特銅幣進行比較,認為幣正面上的王徽、族標原形為懸針篆(布泉)字形,因為粟特工匠在仿造過程中不識字型,幣文越來越走向圖案化、藝術化才逐漸形成後來的圖紋,在撒馬爾罕也出土過北周布泉。突騎施 突騎施,原為西突厥十姓之一,突騎施錢鑄行於7世紀末至...
第2節 草原地區的動物藝術 第3節 巴克特利亞美術 第七章 貴霜帝國和噘噠的美術 第八章 粟特美術 第二部 伊斯蘭美術 第一章 總論 第二章 初傳期的伊斯蘭美術 第1節 清真寺的起源 第2節 早期的清真寺 第三章 倭馬亞王朝的美術 第1節 倭馬亞王朝的建築典範 第2節 繪畫 第3節 書法 第四章 ...
辛亥革命爆發後哲布尊丹巴政權之建立 歷史文獻——小經《紀事》初探 跋《涼州公教信友遷葬麥神父並興修公墳碑記》粟特藝術中的康居人形象——烏茲別克斯坦藝術學考察隊的發現譯 附錄 第五屆馬長壽民族學講座紀要 第六屆馬長壽民族學講座紀要 中國西部少數民族文化與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紀要 ...
《撒馬爾罕的榮光:阿夫拉西阿卜壁畫解謎》是一本2023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康馬泰(Matteo Compareti)。內容簡介 1965年,在修建連線中亞歷史古城撒馬爾罕和塔吉克斯坦公路的過程中,被世人稱為“阿夫拉西阿卜壁畫”的遺蹟重見天日,儘管它被部分損毀,但仍是粟特傳統繪畫中極富意趣的傑作。義大利...
著有《從薩珊波斯到塔里木盆地:前伊斯蘭時期絲綢之路上的伊朗藝術與文化》《波斯王朝與寫實藝術:伊朗一千五百年圖像學書志》《亞美尼亞陶雕像中前基督教時期神祇的表征》等英文、義大利文專著十餘部及論文一百多篇。主編《伊朗與域外:紀念馬爾沙克教授七十華誕論文集》、威尼斯大學《粟特壁畫國際會議論文集》《薩珊...
(四)片治肯特:粟特藝術聖地 (五)薄提城:文明的十字路口 (六)范陽:大雪山隘口 (七)迦臂施:北路之會 二、薩珊王朝諸城 (一)木鹿:天下第三美好之地 (二)和櫝城:百門之城 (三)阿蠻國:聚匯之地 (四)泰西封:薩珊王朝的心臟 (五)貢迪沙普爾:新起的文明中心 (六)斯賓、於羅:通...
曹仲達入北齊以前粟特處於嗽噠控制之下, 並無大規模的佛教信仰, 今日也未見大量佛教藝術遺存,因此研究者的目光不得不跨越時空, 擴大到世紀中葉以前的整個南亞、東南亞, 中亞和中土境內的南梁、北周的佛像及相關圖像, 以求得其來源。在此檢討“曹家樣”衣服表現的三個條件以初步探討其來源。緊身內收、薄衣貼體的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