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上的文物交流——吐蕃藝術珍品展

““絲綢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吐蕃時期藝術珍品展”,2019年7月2日在敦煌莫高窟開幕。展覽是由國家文物局指導、敦煌研究院與美國普利茲克藝術合作基金會主辦、海內外近30家文博機構協辦的大型國際展覽,來自全球的120餘件套精美文物,立體地呈現了吐蕃時期文化藝術的歷史面貌及其與絲綢之路文化的交流互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絲綢之路上的文物交流——吐蕃藝術珍品展
  • 時間:2019年7月2日 
  • 地點:敦煌莫高窟 
  • 主辦單位:國家文物局指導、敦煌研究院與美國普利茲克藝術合作基金會 
展覽介紹,展覽主題,展覽時間,展覽展品,

展覽介紹

整個展覽分為7個單元,分別是“史前的青藏高原”“吐蕃登上歷史舞台(公元608年—866年)”“貴族營地:絲綢和金銀裝飾的帳篷”“吐蕃貴族盛裝”“貴族饗宴”“貴族狩獵”和“佛教在吐蕃的發展”,從吐蕃文化的淵源、發展的宏遠背景開始,展現了絲綢之路沿線文明交融在吐蕃貴族生活各方面的體現。展覽中展出的金面具、珠飾及絲綢,均印證了吐蕃與唐代中原文化以及薩珊文明、粟特文明的融合,並由此衍生出吐蕃時期頗具特色的藝術風格。

展覽主題

這是全球首個以吐蕃為主題的文物大展,通過120餘件套海內外珍貴文物,立體呈現了吐蕃時期的文化藝術及其與絲綢之路沿線文明的交流互動。

展覽時間

2019年7月至10月22日。

展覽展品

普利茲克藝術合作基金會和瑞士阿貝格基金會紡織品保護研究中心為本次展覽貢獻了諸多精品文物,包括7至9世紀古代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絲織品、佛像、王冠、生活器物等。國內部分,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陝西歷史博物館、青海都蘭博物館等國內20多家文博機構,奉出了諸多國之瑰寶。此外,日本平山郁夫絲綢之路美術館、俄羅斯聖彼得堡艾米塔什博物館、芝加哥藝術博物館和阿勒薩尼收藏等海外機構也為此展覽貢獻了精美文物。
展覽中有件美國普利茲克收藏的金胡瓶,是同類器具中最大的一種,高近50厘米。胡瓶上飾有鳳鳥紋、鴛鴦紋、獅紋、羊紋和有翼獨角獸紋等,並嵌有綠松石,外形華麗精美,製作工藝精湛絕倫。大衛介紹,製作這件胡瓶的粟特工匠別具匠心地融合了薩珊、中亞和唐朝的樣式,以迎合吐蕃貴族的審美趣味。
“吐蕃貴族盛裝”單元展示的一件幼兒錦袍,是迄今存世極少的吐蕃時代成衣。這是一件上衣下裙式樣的對襟短袖衫,採用質地較厚重的織物製成,上衣部分有鮮艷的聯珠團窠對鴨紋飾,下裙為藏青色。與之相配的一雙幼兒靴子,由絳紅色絲織品製成,表面飾有聯珠團窠花紋、纏枝花鳥紋及人物紋等暗花紋樣。霍巍指出,這套衣物的式樣深受唐代中原服飾文化影響,而上面的紋飾又是當時絲綢之路沿線流行的聯珠團窠對鳥紋之類的西方圖案,由此可見吐蕃對唐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的吸收、融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