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赫內亞·喬治烏

米赫內亞·喬治烏

米赫內亞·喬治烏(Mihnea Gheorghiu;1919年5月5日—2011年12月11日),羅馬尼亞無產階級革命家、教育家、黨務和國務活動家,著名的作家、詩人、小說家、劇作家、散文家、翻譯家、電影製片人、編劇、導演和文學評論家。前羅馬尼亞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委員,羅馬尼亞社會政治科學院院長,“斯特凡·喬治烏”社會政治學院副院長,羅馬尼亞科學院語言、藝術、建築和影視學部部長。羅馬尼亞科學院院士、羅馬尼亞社會政治科學院院士、博士、語言學導師博士、教授。

他一生獲得無數獎項、榮譽和稱號,1961年創辦《20世紀》雜誌,他翻譯了莎士比亞惠特曼彭斯狄更斯馬爾克斯等大師的作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米赫內亞·喬治烏
  • 外文名:Mihnea Gheorghiu
  • 別名:Mihail Mihnea Gheorghiu 
  • 國籍羅馬尼亞 
  • 民族羅馬尼亞人 
  • 出生地布加勒斯特 
  • 出生日期:1919年5月5日 
  • 逝世日期:2011年12月11日 
  • 職業革命家作家翻譯家新聞工作者,電影製片人,學者大學教授 
  • 畢業院校布加勒斯特大學、羅共中央馬克思列寧主義夜大學 
  • 信仰共產主義
  • 主要成就:羅馬尼亞大文豪 
  • 代表作品:《世界戲劇所遵循的方式》、《莎士比亞生活片段》、《圖多爾》、《布雷維斯塔》、《坎泰米爾》 
  • 學位:文學和哲學博士 
  • 學術稱號:羅馬尼亞科學院院士 
  • 學術稱號:羅馬尼亞社會政治科學院院士 
  • 榮譽稱號:羅馬尼亞人民藝術家 
  • 政黨羅馬尼亞共產黨
人物傳記,作品,榮譽,

人物傳記

1919年5月5日生於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1925年—1929年就讀於“馬多納·杜杜”國小,1929年—1937年就讀於克拉約瓦布澤什蒂兄弟高中,1935年在校刊上發表文章。1937—1941年就讀於布加勒斯特大學文學和哲學系,專修英語法語藝術史,1947年獲文學和哲學博士學位。在戰爭期間,他從克拉約瓦炮兵學校畢業後,被派到比薩拉比亞前線。他還在法國義大利英國美國進修深造。
1940年加入羅馬尼亞共產黨(1948—1965年稱羅馬尼亞工人黨)。解放後在黨的馬克思列寧主義夜大學學習馬列主義理論。1944年—1946年任羅馬尼亞共產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報《青年火花報》總編輯,還先後在十三家報刊擔任編輯和領導工作。米赫內亞·喬治烏長期從事教育和教學工作,1945年起任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經濟研究學院英語系助理教授和講師,1948年—1950年任布加勒斯特大學語文哲學系教授兼系主任,1954年—1969年任布加勒斯特戲劇電影藝術學院(今布加勒斯特“揚·盧卡·卡拉賈萊”國立戲劇電影大學)教授和戲劇研究和電影評論系主任,1964年任導師博士。米赫內亞·喬治烏是羅馬尼亞作家聯盟創始會員、作盟執委、布加勒斯特作家協會戲劇部會員、羅馬尼亞電影製作人聯合會會員,1960年—1963年任羅馬尼亞作家聯盟翻譯和戲劇書記。1961年創辦羅馬尼亞作家聯盟文學刊物《二十世紀》雜誌,1961年—1963年任《二十世紀》雜誌總編輯。1963年—1965年任羅馬尼亞國家電影藝術委員會主席,1965年—1968年4月8日任羅馬尼亞國家文化藝術委員會副主席。
1965年7月23日在羅馬尼亞共產黨第九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羅共中央候補委員。1966年6月1日起任羅馬尼亞國家獎賞委員會委員。1967年—1972年任羅馬尼亞對外文化聯絡協會第一副主席。1969年8月12日在羅馬尼亞共產黨第十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羅共中央委員,1974年11月羅共“十一大”、1979年11月羅共“十二大”連任中央委員。1970年2月當選為羅馬尼亞社會和政治科學院文藝史和文藝理論學部院士。1971年3月9日起任羅馬尼亞國家廣播電視委員會委員。1972年12月11日任羅馬尼亞社會和政治科學院第一副院長,1973年1月任羅馬尼亞社會和政治科學院院長。1974年3月1日當選為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科學院語文和藝術學部通訊院士。1974年6月26日任黨和國家城鎮和農村地區規範化中央委員會委員。1974年任羅馬尼亞-英國友好關係協會領導委員會主席,1978年任羅馬尼亞全國對外友好合作中心主席,1980年4月8日任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全國科學和技術委員會委員,1980年5月22日任羅馬尼亞最高教育和科學委員會委員,1981年7月3日任羅馬尼亞作家聯盟對外關係委員會委員。1983年8月17日任羅馬尼亞共產黨中央宣傳鼓動部副部長兼“斯特凡·喬治烏”社會政治經濟教育學院副院長。1984年11月在羅馬尼亞共產黨第十三次代表大會上以落選的方式被解除黨中央委員的職務。1996年當選為羅馬尼科學院院士,並擔任科學院語言、藝術、建築和影視學部部長。米赫內亞·喬治烏還是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加拉加斯歷史學會會員、國際莎士比亞協會會員、美國紐約科學院院士。
1973年3月,米赫內亞·喬治烏作為副團長,與杜米特魯·波佩斯庫(團長)率領羅馬尼亞文化代表團訪問中國。
米赫內亞·喬治烏的妻子是安達·博爾杜爾,兒子曼努埃拉·喬治烏是著名電影評論家、布加勒斯特“揚·盧卡·卡拉賈萊”國立戲劇電影大學教授、博士。
2011年12月11日,米赫內亞·喬治烏在布加勒斯特逝世,享年92歲。羅馬尼亞科學院發布了訃告,在訃文中稱:通過他的作品和活動,米赫內亞·喬治烏院士在我們的文化生活、我們的國家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其貢獻是當代羅馬尼亞文化歷史的一部分。

作品

米赫內亞·喬治烏從1937年開始文學創作,1938年在《新達契亞》發表了首部詩歌作品,此後先後著有詩歌集《安娜·馬德》、《灰色城市的近景》、《美國外交內幕——塔夫特-哈特利法》、《日烏河谷的春天》、《最後的風景》、《偉大起義中發生的事件》和《歌謠》,米赫內亞·喬治烏作為劇作家、小說家和編劇,長期研究羅馬尼亞三大歷史人物:圖多爾·弗拉迪米雷斯庫、迪米特里耶·坎泰米爾王子和勇敢的米哈伊及其時代變遷,在此基礎上進行各種憂患、史詩戲劇散文的主旋律創作活動。著有人物專題小說《兩個大使館》,包括兩部分《學生》和《從東方來的人》。他創作了後莎士比亞戲劇的隨筆小說《街頭新聞之謎》和短篇小說集《兩朵玫瑰》,以及《圖多爾·弗拉迪米雷斯庫》、《觀眾生活的舞台》、《合二而一:從1601年初到1821年的金牛星座》、《悲哀的77》、《狄俄尼索斯》,電影劇本《波爾圖-法蘭克》、《圖多爾》、《貞潔》、《處女的星宿》、《失落的森林》、《坎泰米爾》、《亥伯龍神》、《塔納塞·斯卡蒂烏》、《布雷維斯塔》和散文《菸草花》等。
米赫內亞·喬治烏長期從事翻譯工作,翻譯了威廉·莎士比亞沃爾特·惠特曼的作品集,以及羅伯特·彭斯詹姆斯·費尼莫爾·庫柏斯托夫人約瑟夫·魯德亞德·吉卜林查爾斯·狄更斯阿瑟·米勒田納西·威廉斯等人的一些著作。本著同樣的博學和細緻精神,他寫了研究和批判性文章和歷史文化卷集《世界戲劇所遵循的方式》、《外國文學指南》、《論惠特曼》、《莎士比亞生活剪影》、《最近的來信》。作為翻譯家,他所翻譯的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和威廉·莎士比亞的作品格外受到歡迎和讚譽。
一代文學大家米赫內亞·喬治烏一代文學大家米赫內亞·喬治烏

榮譽

米赫內亞·喬治烏曾榮獲眾多功勳獎章和榮譽稱號,三級勞動勳章(1962年)、三級“八·二三革命”勳章(1964年)、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國家獎(1964年)、“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人民藝術家”(1964年)、三級“圖多爾·弗拉迪米列斯庫”勳章(1966年)、一級“文化功勳”勳章(1971年)、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科學院“揚·盧卡·卡拉賈萊”獎(1974年)、羅馬尼亞作家聯盟獎(1975年)、三級“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之星”勳章、一級“祖國保衛者”勳章;巴塞隆納、布宜諾斯艾利斯和科克電影節特別獎、馬德普拉塔電影節“南十字星”特別獎和伊拉斯謨獎;法國藝術及文學勳章、德國功績勳章、義大利共和國勳章、義大利功勳勳章、荷蘭奧蘭治-拿騷勳章、紐奧良榮譽市民。他也被授予幾個著名高等教育機構的名譽博士學位
米赫內亞·喬治烏院士米赫內亞·喬治烏院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