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脂窯洞古城

米脂窯洞古城

米脂窯洞古城位於米脂縣城東南,總占地面積達2.4平方公里。古城始建於北宋初年,後經歷朝修繕擴建,是一座逾越了千年的歷史文化名城。整個古城山環水抱,兩山俯瞰,符合傳統聚落選址的風水學說。古城以東、南、西、北四條大街為主骨架,儒學巷、石坡和寺口巷等十三條小巷分布於大街兩側,構成形若鳳凰單展翅的“兩山圍三水、四街串古韻”的整體格局。中央美院靳之林教授稱譽古城為“中華民族之魂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米脂窯洞古城
  • 外文名稱:Mizhi ancient cave
  • 地理位置:陝西省榆林市米脂縣
  • 氣候類型:溫帶半乾旱性氣候區
  • 占地面積:2.4平方公里
  • 開放時間:全天
  • 門票價格:免費
歷史沿革,地理環境,位置境域,氣候特點,主要景點,建築布局,古城名人,知名人士,進士,舉人,知名鄉紳,民俗文化,民俗活動,特色小吃,發展建設,旅遊信息,

歷史沿革

1、米脂窯洞古城北宋初年出現小村落,名曰惠家砭,宋太宗時築畢家寨,宋寶元二年(1039)更名米脂寨(屬西夏銀州管轄)。
2、宋崇寧四年·夏貞觀四年(1105)宋收復銀州。改米脂寨為米脂城。
3、金正大三年·蒙古太祖二十一年(1226)蒙古人設米脂縣,將嗣武縣併入。
4、元至元十年(1273)縣主薄馮安國主持修學宮,招庠生。
5、元泰定三年(1326),縣令呂東主持修葺米脂城,夯土加寬加高舊有寨牆,局部段落砌石壘門,包括今日的馬號圪台、城隍廟灣等處,即所謂上城(又名小城)。
6、明洪武六年(1373)綏德衛駐米脂守御千戶王綱修上城。
7、成化五年(1469),知縣陳貴興土拓城,將上城擴大至東城圪嶗。隨著人口增多,山下興建許多民宅商肆,沿流金河(東溝河)北岸形成背負城郭的居民區。
8、正德、嘉靖年間,韃靼鐵騎數次犯境擄掠。百姓常遭侵擾,呼籲興建下城。正德十一年(1516),知縣袁澤籌劃建築東西關城,因故未能實現,僅構小段土基。
9、嘉靖二十三年(1544),榆林兵備使方遠宜巡視米脂,深感此咽喉地帶。城防過於簡陋,呈請巡撫衙門批准,責成米脂知縣丁讓修城,由推官曾繼志、千戶劉龍協理督辦。嘉靖二十四年(1545)正月至次年六月,官民同心協力,修築了下城(又名關城),將東、西關至華嚴寺灣等全部圍在城垣之內。城牆內壁用黃土層層夯築,外部用大石壘砌,高出1丈才摻用雜石,總長500丈(1555米)、高2.5丈(7.8米)、寬1.6丈(5米)。
10、萬曆元年(1573),知縣張仁覆進一步整治城垣,將上、下城聯為一體,城牆加高到2.9丈(9米),從流金河、飲馬河畔一直盤蜒到鳳凰嶺上,周長5里(2.5公里),建3座城門,附設瓮城、城樓。東為拱極門(迎旭門),南為化中門(捍衛門),北為柔遠門。為防水患,未設西門,在西角城牆上修一方亭。至此,老城(舊城)基本形成,其東北依託大魚山,西臨無定河和川區。流金河、飲馬河繞城而過。
11、崇禎九年(1636)五月李自成率軍回故鄉米脂,農民爭相參加義軍。自成傳呼知縣,留銀委託補修文廟。
12、康熙二十年(1681)知縣寧養氣主持起廢興衰修整加固城垣。
13、清康熙十四年(1675)定邊副將朱龍聯絡綏德周世民反清,米脂部分百姓追隨。清將畢力克圖鎮壓朱、周后,計畫血洗米脂城。榆林中路道高光祉私訪後,陳情畢力克圖,使米脂免遭塗炭。後米脂紳民建高公祠(現青少年活動站)紀念他。
14、乾隆十年(1745)知縣葉詠林將學宮改為成德書院。
15、乾隆二十四年(1759)、同治三年(1864)、光緒九年(1883),知縣曾捷宗、張守基、駱仁3次修整加固城垣。
16、道光四年(1824)知縣王鵠向地方富紳集資,將成德書院改為圁川書院。設“山長”主持教務。
17、同治六年(1867)關中回民起義軍北上。八月,圍米脂城。清陝甘總督左宗棠派兵剿回。十月初七、八,回民軍到龐家山,並攻打縣城。張守基指揮守城。
18、同治九年(1870)一月十八日 回軍進攻米脂,登北城,受城防團阻擊,未能進城。
19、光緒二十八年(1902)圁川書院改為圁川國小堂。
20、民國4年(1915)縣城流金河上建石拱橋連通兩岸(後名翔鳳橋)。
21、民國9年(1920)12月16日(農曆十一月初七) 地震。城關魁星樓、玉皇閣等建築和筆尖山震損。
22、民國12年(1923)知事王登甲主持集資,用石料鋪砌街道。
23、清末到民國年間,老城住戶越來越密集,不斷向流金河南岸發展,“建房舍,列市肆,商賈雲集,居附日多。”(見民國縣誌)人們開始在南寺坡、涼水溝掘窯居住。高增融等建議築南城。
24、民國23年(1934),國民黨86師旅長高雙成以加強防備提議修建南關城垣,官紳贊同。
25、24~26年(1935~1937),由縣長樓鏗聲主持興工。因經費不足,在城牆內側修窯洞出售。這種城防、民用兩便的城郭建築方法是米脂的一件創舉。新城城垣東段靠文屏山麓,北段沿流金河畔,西段面臨無定河,南段對著小石砭,周圍1.5公里;高9米,上寬6米,下寬8米;城門4處,較為簡陋,東為倚屏門,西為永定門,南為南屏門,北為新民門。南關成為新城,與舊城隔河對應。
26、50~70年代,縣城一直以新、舊城為主體。城牆失去軍事防衛意義,舊城城樓塌毀,瓮城、城門和城牆逐漸拆除,南段、西段和東段南端漸被新修建築取代。80年代,公共建築和居民不斷向南北發展,北門川、小石砭拓為居民區。舊城廓已不太明顯,僅北段殘留部分土夯城牆,北城門門洞尚完整保存。南關因窯而存郭,郭外布滿新修建築。
27、2008年9月16日,米脂窯洞古城被省政府公布為第五批陝西省文物保護單位。
28、2009年7月30日,《米脂縣窯洞古城保護管理暫行辦法》經縣第十六屆人大第十次會議通過執行,使米脂窯洞古城保護管理工作真正納入縣委縣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逐步進入規範化管理渠道。
29、2012年,米脂古城老街被評為第四屆中國歷史文化名街
30、2012-2013年,馮增鵬捐款200萬,完成古城北門維修工程。
31、2014年,完成大成殿修復工程,同年米脂縣被聯合國地名保護組織中國組評為千年古縣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米脂窯洞古城位於千年古縣米脂縣城東南。

氣候特點

米脂窯洞古城屬中溫帶半乾旱性氣候區,全年雨量不足,氣候乾燥,冬長夏短,四季分明,日照充沛,春季多風。晝夜溫差大,適宜農作物生長。年平均氣溫8.5℃,極端最高氣溫38.2℃,極端最低氣溫零下25.5℃,無霜期162天。年平均降雨量451.6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最大年降雨量704.8毫米,最小年降雨量186.1毫米。

主要景點

綜述
米脂窯洞古城由最初的宋元古城,擴大到明清古城,最後又興建了民國新城,最終形成了三套古城的總體格局。
第一套為宋元古城,俗稱上城。北宋初,現城址出現小村落,之後成為寨,後由寨改城。俗傳“先有惠家砭,後有畢家寨”、“先有畢家寨,後有米脂城”。遺址為觀瀾門南北小城畔一線,後擴大至東城圪嶗。元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縣令呂東主持修葺米脂城。夯土加寬加高舊有寨牆,局部段落砌石壘門。成化五年,公元1469年,知縣陳貴進一步擴大城廓範圍。
第二套為明清古城,俗稱下城。明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知縣丁讓修築下城。將東、西關至華嚴寺灣等全部圍在城垣之內。萬曆六年,公元1573年,知縣張仁覆將上下城聯為一體,城牆加高到9米,從流金河、飲馬河畔一直盤蜒到鳳凰嶺上,周長2.5公里,建3座城門,附設瓮城、城樓。東為 迎旭門 ,南為化中門 ,北為柔遠門。為防水患,未設西門,在西角城牆上修一方亭。至此,古城格局基本形成。
第三套為民國新城。城垣東段靠文屏山麓,北段沿銀河畔,西段面臨無定河,南段對小石砭,城牆周圍1.5公里,面積約0.2平方公里。1935年~1937年,由縣長樓鏗聲主持興工。因經費不足,在城牆內側修窯洞出售。這一創舉,成為中國城防與民用結合的城郭建築典範。
米脂窯洞古城
盤龍山古建築群
盤龍山古建築群(大順帝李自成行宮)座落於古城一條街最北端柔遠門外盤龍山南麓,占地面積11400平方米,建築面積4600平方米,它始建於明崇禎十六年(公元1643年),主要由樂樓、梅花亭、捧聖樓、二天門、玉皇閣、啟祥殿、兆慶宮等七處主體建築組成。整個建築群依山造勢,遠處眺望,猶如巨龍騰飛,雄偉壯觀。是我國西北地區保存較完整的一組明清古建築群,也是我國現存的有關大順帝李自成的最重要的文物歷史遺蹟,具有較高的文化、文物、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在全國具有廣泛影響,2006年5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盤龍山古建築群內設米脂縣博物館,2009年被國家文物局命名為三級博物館,現有館藏文物935件,主要陳列以李自成紀念館為主,同時還設有“李自成評述館”、“東漢畫像石精品展”、“米脂婆姨史跡展”。
常平倉:
常平倉位於石坡25號,是光緒十二年由知縣駱仁主持修建的糧倉,(據《漢書、食貨志》載:“邊郡背築倉,以谷賤時增其價而糴,以利農,谷貴時減價而糶,名曰常平倉”)南北長約68米,東西寬約36米,占地面積達2300平方米,二進四合院,庭院開闊,青磚鋪地。後院正廳五間,坐北向南,磚木石結構,硬山頂,五脊六獸,磚砌錢幣紋正脊,筒瓦覆頂,勾頭滴水,雕花雀替,鼓形柱基,八瓣蓮花台階段式柱頂石,鏤空方格檻窗,磚砌檻牆,明間六抹四扇格扇門。正廳左右暗房各三間,東西廂房各5孔,即為糧倉,基礎、背牆、山牆中心部分用石,窯面券頂用磚,高約5.2米,進深11米,面闊4.6米,窯內原有青石板砌築的倉子。中間為二門,二門左右各有高2米,面闊1.2米的拱形小門溝通前後院。前院東西廂房(西廂房已毀),硬山頂,板瓦覆頂,菊花滴水。大門設計精巧,工藝精湛,硬山頂,筒瓦覆頂獸面勾頭滴水,木望板,雕花雀替,燈籠墀頭青磚細雕,飾“麒麟送子”、“五福捧壽”、“官闕壽星”,花草寶瓶等。距大門4米有水磨青磚照壁(已毀),院牆用石塊而砌,與整體建築形成一個完美的整體。常平倉始設於元代,明代改為預備倉,到清代復設常平倉,民國改為徵收糧賦院。1912—1939年為國民政府(第二科財政所)駐地,1940—1942年為共產黨和國民政府聯合政府駐地,1943—1958年為米脂縣人民政府駐地,後來先後為人武部、縣衛校駐地,1979年至今為米脂縣委黨校。2007年6月被榆林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柔遠門:
柔遠門位於北大街北端,南距十字街約340米,為米脂古城北門,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修築,是至今僅存的城門。城門用鏨刻直條紋塊石包砌,內用黃土夯築,總面闊14米,總進深8.6米,高7.5米,門洞寬3.5米,占地120平方米。南北為拱券通道,以三券三拱高低不同的拱券洞連線而成,中拱東西牆面上各有直徑約為18厘米的穿孔,是為關剎城門之用,北拱門額上石匾鐫刻“柔遠”二字。城門頂原建二層歇山樓閣,毀於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後建硬山式城樓,2001年坍塌。
米脂窯洞古城
大成殿:
東街國小院內的文廟(孔廟)大成殿建於明弘治九年(1496年),由上城文廟(建於元皇慶二年即1313年)遷至下城東街時重建。大成殿是文廟的主建築,樑上記有“乾隆三十二年、五十年、嘉慶十八年重修”字樣,為歇山頂四阿殿廡式建築,占地194.4平方米,面闊5間10米,進深2間5.5米,七步架大木樑柱,柱高2.4米,殿前月台長12.5米,寬7.65米,四周有石雕圍欄,垂帶踏步之間是石雕龍紋御路。 “五四”運動以後,反孔宣日甚,文廟改為學校用地,大成殿一度用作會議室。文革時期,脊獸都搗毀,經維修現恢復原貌。
米脂窯洞古城
文屏山鐘樓:
文屏山為榆林奇觀,其上於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建有鐘樓,四角攢光式,高6米,邊寬2.4米。內懸高1.4米、口徑1米,重450公斤鐵鐘一口,鑄造於萬曆十七年(1590)。近年又復建文昌樓一座,成為新的旅遊景點。
米脂窯洞古城
杜斌丞故居:
杜斌丞故居位於米脂縣城皇廟灣3號,整個建築占地面積6700平方米,屬於寬展型院落,正面六孔結口土窯,磚砌窯臉和十字花欄女兒牆,拱方格大窗,方格玻璃檻窗,磚砌檻牆,有格扇門,板門。大門於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重新維修(未按原貌修復)。倒座馬棚,草房已塌,現修成磚砌圍牆。1994年,杜斌丞的女兒杜瑞蘭將舊居捐獻給榆林中學,後來,榆林中學又將舊居捐給米脂縣教育局,現為教育局家屬院。2006年7月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斌丞圖書館:
米脂縣斌丞圖書館位於陝西省米脂縣銀州鎮南大街45號,是1948年為紀念杜斌丞先生,經周恩來副主席提議,陝甘寧邊區政府批准而建立的。
米脂窯洞古城
1947年10月7日,民盟中央常委、民盟西北總支部主委杜斌丞先生被國民黨特務槍殺於西安玉祥門外。1948年2月,周恩來同志在陝北接見杜斌丞故鄉——米脂縣縣長姬伯勛時專門談到了建立杜斌丞圖書館的問題。他說:“斌丞嘛,是一位堅貞的革命戰士,是魯迅式的共產黨員,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奮不顧身地工作,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那激昂慷慨的維護民主的言論,臨危不懼的大無畏精神,蔣介石害怕他,人民需要他。他生的偉大,死的偉大,正氣磅礴,足可千秋。”同年10月,米脂縣建成斌丞圖書館,作為永久紀念。陝甘寧邊區政府林伯渠主席親筆題寫了“斌丞圖書館”館名。毛澤東稱他是“中國共產黨的忠誠朋友”,並親筆題詞:“為人民而死,雖死猶生”。
1984年重建新館,新館主體建築有書庫四層,閱覽室三個,以及斌丞紀念館、辦公樓等其它附屬建築,占地面積3000m2,建築面積2200 m2,現藏書10萬餘冊(件),報刊雜誌200種,古籍4000餘冊,珍貴字畫200餘幅,清代瓷器等一、二、三級珍貴文物10餘件。斌丞圖書館內設杜斌丞紀念室,系1984年重建斌圖書館時新建,紀念室主要介紹了先生生平業績和重要社會活動,陳列著先生部分遺存及社會各界寫給烈士的輓聯、輓詞等。
1997年10月,民盟陝西省委召開紀念杜斌丞烈士殉難50周年大會,在米脂斌丞圖書館舉行了杜斌丞烈士銅像揭幕儀式。
圖書館現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11月被民盟陝西省委命名為“民盟(陝西)傳統教育基地”,2013年12月21日掛牌。
小石砭“古銀州”石刻:
古銀州摩崖石刻位於縣城南200米處,無定河南岸石崖之上,有“古銀州”三字的摩崖石刻,寬8.3米,高3米,每字寬1.5米,高1.8米,字距為1米。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時任縣長嚴建章主持勒石,陰刻楷書,剛健雄宏,蔚為壯觀。由本縣清末進士高增爵邀請段祺瑞政府總統徐世昌所書。
米脂窯洞古城

建築布局

古城內石鋪街巷,商業古街店鋪林立,街區內民居以“明五、暗四、六廂窯”式窯洞四合院為主格局,其中以高將軍宅、高家、杜家、常家、馮家、艾家為代表的明清窯洞四合院、套院,布局巧妙、工藝精湛,裝飾考究,每個院落的照壁、抱鼓石、月亮門、垂花門樣樣精彩,雖歷經世事變遷,保存完好,在全國最具典型性。

古城名人

明清兩朝,從這座古城走出24位文武進士、105位文武舉人,345名貢生。

知名人士

艾丕榮、常黎夫崔明道杜斌丞杜修賢杜煥卿高敏珍高慶恩高波、高映雲、高建白高世秀高攀桂高雲屏姜耀祖李鼎銘、李健候、馬健翎、王守義、畢維周
王再興:原裝甲兵工程學院政治委員開國少將
高漢山:1949年9月參加革命工作,1952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西安衛星測控中心政治部主任(副軍)。
高本宗:1988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周國慶:台灣“國防部”聯勤兵工生產暑上校副組長、少將軍銜

進士

艾希醇、艾 杞、艾 梓、高增融、高增爵、高長紳、常宸眷、李蘊華高祖培賀錫齡

舉人

李錦江、高照煦、艾如蘭、高照鑫、高樹榮高祖憲

知名鄉紳

曹荀鶴、申蓀甫、高照旭、高照初、高壽愷、常碧五、高蓀甫、賀輯五、杜知言

民俗文化

民俗活動

特色小吃

蒸丸子:又名“洋芋擦擦”,米脂傳統米酒飯食之一。
米酒:色澤黃亮,酸甜適口,口味綿醇,可當飲料。
糜子油糕:香甜可口。

發展建設

2008年9月16日,米脂窯洞古城被省政府公布為第五批陝西省文物保護單位。
2009年7月30日,《米脂縣窯洞古城保護管理暫行辦法》經縣第十六屆人大第十次會議通過執行,使米脂窯洞古城保護管理逐步進入規範化管理渠道。
2012年,米脂古城老街被評為第四屆中國歷史文化名街
2014年,米脂縣被聯合國地名保護組織中國組評為千年古縣。
2015年,《米脂窯洞古城保護米脂窯洞古城保護規劃》草案出台,同年,米脂窯洞古城保護管理所正式成立。

旅遊信息

210國道橫貫縣境南北,北上72公里直通榆林,南下580公里直達西安。佳米公路、子米公路與210國道交匯於縣城,形成十字交叉公路的交通格局。 過境的神延鐵路已經開通並投入運營 ,新建的官莊火車站與縣城遙相呼應。橫跨無定河的九龍大橋將火車站開發區與縣城連為一體。米脂公路與鐵路並舉的外運通道前景廣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