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範轉移(範式轉換)

典範轉移

範式轉換一般指本詞條

典範轉移(Paradigm shift),又稱範式轉移,這個名詞最早出現於美國科學史及科學哲學托馬斯·庫恩(Thomas Samuel Kuhn)的代表作之一《科學革命的結構》(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1962年)里。

基本介紹

這個名詞用來描述在科學範疇里,一種在基本理論上對根本假設的改變。這種改變,後來亦套用於各種其他學科方面的巨大轉變。 範式轉移可理解為,鑄造原始范模或DNA模版的性質的轉移,paradigm不是被動為人模仿的example(例子、子范),是主動的母範。范,型範。
“範式”最初是由美國著名科學哲學家庫恩(庫恩,1968)在《科學革命的結構》中提出的一個辭彙,此著一問世,這辭彙立刻被學界接受,並且圍繞之展開了激烈的爭論。庫恩長期以來研究科學史,他發現一種累積性的科學史觀統治著這個領域,但這種認識他認為是不能真正反映科學史本貌的。庫恩自述一旦他找到了“範式”這個辭彙,一切的困惑當即冰釋。不過這個“範式”,卻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字眼。如果非要簡單的概括的話,它的內涵有兩層意思:(1)科學共同體的共同承諾集合;(2)科學共同體共有的範例。再進一步,(1)可以簡化為一種約定,(2)就是範例。
範式概念是庫恩範式理論的核心,而範式從本質上講是一種理論體系。範式理論指常規科學所賴以運作的理論基礎和實踐規範。範式是從事某一科學的研究者群體所共同遵從的世界觀和行為方式,它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共同的基本理論、觀念和方法;共同的信念;某種自然觀(包括形上學假定)。範式的基本原則可以在本體論、認識論和方法論三個層次表現出來,分別回答的是事物存在的真實性問題、知者與被知者之間的關係問題以及研究方法的理論體系問題。這些理論和原則對特定的科學家共同體起規範的作用,協調他們對世界的看法以及他們的行為方式。
庫恩指出:“按既定的用法,範式就是一種公認的模型或模式。”“我採用這個術語是想說明,在科學實際活動中某些被公認的範例──包括定律、理論、套用以及儀器設備統統在內的範例──為某種科學研究傳統的出現提供了模型。”在庫恩看來,範式是一種對本體論、認識論和方法論的基本承諾,是科學家集團所共同接受的一組假說、理論、準則和方法的總和,這些東西在心理上形成科學家的共同信念。範式的特點是:(1)範式在一定程度內具有公認性;(2)範式是一個由基本定律、理論、套用以及相關的儀器設備等構成的一個整體,它的存在給科學家提供了一個研究綱領;(3)範式還為科學研究提供了可模仿的成功的先例。可以看出,在庫恩的範式論里,範式歸根到底是一種理論體系,範式的突破導致科學革命,從而使科學獲得一個全新的面貌。庫恩對範式的強調對促進心理學中的理論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學術範式不是別的,就是看待研究對象的方式和視角,它決定了我們如何看待對象、把對象看成什麼、在對象中看到什麼、忽視什麼。
模式,即pattern。其實就是解決某一類問題的方法論。你把解決某類問題的方法總結歸納到理論高度,那就是模式。 按既定的用法, 範式就是一種公認的模型或模式。
Alexander給出的經典定義是:每個模式都描述了一個在我們的環境中不斷出現的問題,然後描述了該問題的解決方案的核心。通過這種方式,你可以無數次地使用那些已有的解決方案,無需在重複相同的工作。 ?
模式有不同的領域,建築領域有建築模式,軟體設計領域也有設計模式。當一個領域逐漸成熟的時候,自然會出現很多模式
一個穩定的範式如果不能提供解決問題的適當方式,它就會變弱,從而出現範式轉移(paradigm shift)。按照庫恩的定義,範式轉移就是新的概念傳統,是解釋中的激進改變,科學據此對某一知識和活動領域採取全新的和變化了的視角。 通常,範式轉移是一個由某一特別事件引發的過程。所謂特別事件是指在現有範式中被證明是反常(anomalous)事件的增加,為了糾正問題,決策者需要改變工具設定,並嘗試新的政策工具。如果這些努力不能奏效,就會出現政策失敗(policy failure),進而打擊舊的範式,促使人們去尋找新的範式,進行修正政策的試驗過程。
所謂“範式轉移”,是指一個領域裡出現新的學術成果,打破了原有的假設或者法則,從而迫使人們對本學科的很多基本理論做出根本性的修正。例如,當人們發現地球是圓的而不是平的後,之前對地球上所發生的各種現象的理解全部都要重新考慮。這樣,之前舊的範式(地平說)被一個新的範式(地圓說)所代替。從根本上來說,範式轉移就是衝出原有的束縛和限制,為人們的思想和行動開創了新的可能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