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桿胡同

箭桿胡同

箭桿胡同位於東城區西南部。北池子大街東側,屬東華門街道辦事處管轄,呈南北走向,南端曲折。北起智德北巷,南止騎河樓南巷,東鄰北河沿大街。全長153米,寬5米,瀝青路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箭桿胡同
  • 位於:東城區西南部
  • 全長:153米
  • :5米
歷史沿革,胡同特色,陳獨秀故居,陳獨秀在胡同,後人記念,相關傳說,

歷史沿革

箭桿胡同屬東城區東華門地區,呈“T”字形,南北向一豎的北口在智德北巷,南口與東西向的一橫相通,東西向一橫的西段曲折,東不通行,西口在騎河樓南巷,全長150餘 米。 據記載,“箭桿胡同”始稱於清光緒年間。何謂箭桿?箭桿是指舊時扎紙活的骨架和吊頂棚的龍骨(擱柵)所用的經過加工的高粱秸。據此分析,當年胡同內應有加工、經營箭桿的作坊、店鋪。胡同今已無存,只因保留“陳獨秀舊居”還剩下西口凹進去的一小截,但已經不是胡同了。
箭桿胡同箭桿胡同
位於西城區東北部。東起前海西街,西至三座胡同。
箭桿胡同北為三座橋,橋北有大慈恩寺,武宗時與白塔寺一樣,都是供奉養番僧的場所,十分隆盛。世宗即位後,對此很反感。朱國楨《涌幢小品》云:“嘉靖初,廢大慈恩寺。從錦衣衛之請,即其地改為射所。上以金鼓聲徹於大內,擬改建元明宮,別以大興隆寺為射所。”這就是說,大慈恩寺曾擬改為射所。由此,胡同稱箭桿者,似也不是空穴來風
箭桿胡同五號是京城現存少有的獨家獨戶傳統四合院民宅。始於元朝,經歷了明朝,清朝及民國,直至1966年前的文化大革命,八百多年來,北京人大多居住在這種由東、西、南、北屋圍成的四合院裡。
百年大門,依稀可見往日的輝煌;門前損毀的石墩,印證了文革的洗禮。七級台階及宅門上方的木刻雕飾——四個門簪,便可知昔日主人的官位品級。
箭桿胡同箭桿胡同
大門外台階的階數在封建社會有著森嚴的等級規定,這套四合院擁有七級高台階,在封建社會它代表著宅子的主人是四品以上的官員。門上有四個“門簪”(如上照片:門上邊伸出來的六角狀木製柱子)也是四品官的象徵。常言到“門當戶對”,就是從這個門口的等級表示而來。門墩可以看出這家是文官還是武官,比如獅子腳下踩著大鼓是武官,踩著玉璽是文官。
走進二道門,抬頭可以看到門框兩邊有一對倒垂的紅色花蕾,所以也叫垂花門。過去常講“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就是指未婚女子不能走出這道垂花門
觀察仔細的人還可以發現東西南北各個房子的房檐高低不同,聽王老師講解才明白,原來這也顯示了住在這間房子裡主人的輩分高低。

胡同特色

箭桿胡同九號,曾是著名革命刊物《新青年》編輯部的所在地。《新青年》是陳獨秀創辦的進步刊物,開始在上海出版。民國六年(1917)1月,陳獨秀受蔡元培的邀請,到北京大學任文科學長,遷居到距北京大學不遠的箭桿胡同,《新青年》的編輯部也隨之遷至北京。

陳獨秀故居

箭桿胡同20號,舊時的門牌是箭桿胡同9號,在胡同西口內南側把角處,東西並排兩個院落,有兩個街門,朝北的街門是箭桿胡同20號,朝西的街門是騎河樓南巷9號(舊門牌是妞妞房9號)。據房屋檔案記載,該院占地面積為460平方米,共有房屋18間半,建築面積為264平方米。此房原為孫姓人家的房產,購於民國元年(1912年)。1917年,陳獨秀來京後租住東院,即箭桿胡同9號;如今,箭桿胡同20號作為“陳獨秀舊居”被公布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陳獨秀舊居”的街門建在院子的東北角,面北,為“如意門”:院內有正房3間帶1間東耳房,南房3間亦帶1間東耳房,東廂房兩間;院內西牆有隨牆門通往西院。院內房屋均為起脊合瓦房,正房3間前出廊子。陳獨秀從1917年初到1920年初在這個院子裡斷斷續續住了3年。
北京陳獨秀舊居

陳獨秀在胡同

陳獨秀(1879-1942),中國共產黨創始人和早期領導人。
箭桿胡同箭桿胡同
陳獨秀在箭桿胡同9號居住期間,上演了其人生最為輝煌的一幕。
1917年初,陳獨秀應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之聘,任北京大學教授兼文科學長,住在箭桿胡同9號;《新青年》編輯部亦隨之由滬遷京,駐地也在箭桿胡同9號,這裡成了新文化運動中心。1918年12月,陳獨秀與李大釗又創辦了《每周評論》,《每周評論》很快成為新文化 運動的重鎮。陳獨秀當之無愧地成為新文化運動的旗手和主帥,當年從箭桿胡同9號發出的聲聲吶喊震撼著整箇中國。
毛澤東沒有忘記陳獨秀,箭桿胡同的街坊們也沒有忘記陳獨秀。

後人記念

記者在2002年拜訪了一次箭桿胡同20號。一進胡同,記者隨便詢問了兩位中年婦女和一個小伙子,他們都能準確說出陳獨秀舊居的具體位置,而且臉上還掠過不易察覺 的自豪感。尤其是原來的房主孫志誠先生,當時他已是83歲高齡,還非常熱情地引領我走進院子,並詳細地向記者介紹:“當年我們家住在西院,東院整個都租給陳獨秀先生了。北房3間是陳先生的住房,南房3間是《新青年》編輯部,靠街門的那間小房是傳達室,《新青年》編輯部的牌子就掛在那兒,兩間東房是陳先生的車夫和廚子住的地方。東、西兩個院子是相通的,當年陳獨秀受通緝,就是從西院那個門妞妞房9號逃走的。”
箭桿胡同箭桿胡同
依孫老先生年齡推算,應該見過陳獨秀在這裡居住,但不應該留下如此清晰的印象;關於陳獨秀在這裡居住的情況極有可能是聽說的,可是孫老先生卻如數家珍。

相關傳說

徐達,濠州人,祖輩務農。元末,他參加了由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成了朱元璋的部下。他由於心懷大志,作戰英勇,又足智多謀,所以很得朱元璋的賞識。朱元璋攻滅張士誠,北上滅元時,徐達被任命為大將軍。他率軍進入北京後“封府庫、籍圖書寶物,令指揮張勝以兵千人守宮殿門,使宦者護視諸宮人、妃、主、禁士卒毋所侵暴。吏民安居,市不易肆。”為此,他受到了北京城內居民的擁戴,今天,北京城還流傳著徐達射箭定明都的故事。
據說朱元璋北伐時,住在南京,可他準備在北方另行修建一座新的京城,這都城在哪兒建呢?他想來想去,最後叫來了徐達。他對徐達說:“我要在北邊建座新都城,可現在還沒選好地方。這么辦吧,憑著你的神力往北射上十箭,箭落到哪兒,咱們就在哪兒建新都。”徐達答應著來到殿外,抽弓搭箭,連著向北方射了十箭。這十支箭分別落到了現在的昌平、前門外、德勝門外、崇文門外、廣安門內、東打磨廠、北池子、東單、北兵馬司和寶鈔胡同附近。明都建成後,這十個地方每處都形成了一條箭桿胡同,而且每條胡同均象箭桿一樣直直的、細細的,據說那是徐達射出的十支箭變的……
箭桿胡同箭桿胡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