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歷
佛教傳說裡面,瑜伽經中有雲,欲界天有六處:
第一,四大王眾天。這就是四天王居住的地方了。四天王分別是
北方多聞天,東方持國天,
西方廣目天,和南方增長天。
第二,
三十三天,又名仞利天,在須彌山頂。中央是
帝釋天之居城善見,四方各有八天,合稱三十三天。
第三,時分天,即夜摩天,此天依空而居,蓮華開合而分晝夜。
第五,化樂天(化自在天),此天之人可任意變化世間形物。
第六,他化自在天。此天為欲界之主,以破壞他人歡樂幸福為樂。第六天亦是四魔(煩惱魔,陰魔,死魔,自在天魔)中的第四魔,也是眾魔之本,妨害佛成道,故稱第六天魔王。 第六天魔王,簡稱天魔,又稱波旬、摩羅,梵文名叫“婆羅維摩婆奢跋提”。佛教欲界神祇之首,喜歡阻撓佛教中人修道。
據說人如果超越第六天 ,就能擺脫飲食男女的慾念束縛,走向成佛之路,但是住在這裡的魔王會阻礙人們脫離欲界。在
佛祖釋迦牟尼將要成佛時,就受到四魔——煩惱魔、陰魔、死魔、他化自在天魔的阻礙。
名稱來源
梵名:Pa^pi^yas或Pa^pman,巴利名:Pa^piya或Pa^pimant,又譯作波俾掾、波椽、波鞞、陂旬、波俾、播裨。經典中又常作“魔波旬”(梵文:Ma^ra -pa^pman)。意譯殺者、惡物、惡中惡、惡愛。指斷除人之生命與善根之惡魔。為釋迦在世時的魔王名。據太子瑞應本起經卷上載,波旬即欲界第六天之主。大智度論卷五十六謂,魔名為‘自在天王’。此魔王常隨逐佛及諸弟子,企圖擾亂之;而違逆佛與嬈亂僧之罪,乃諸罪中之最大者,故此魔又名‘極惡’。
又或謂波旬乃梵語〔pa^pi^ya^n〕之訛譯,其音譯為波卑夜、波卑面、波旬逾、波□(□內字不明)。窺基之大乘法苑義林章卷六(大四五·三四八中):‘梵雲魔羅,此雲擾亂障礙破壞;擾亂身心,障礙善法,破壞勝事。(中略)又雲波卑夜,此雲惡者,天魔別名,波旬,訛也,成就惡法、懷惡意故。’另據慧琳一切經音義卷十(大五四·三六九上):‘旬字,本從目,音“縣”,誤書從日為旬,今驗梵本無巡音,蓋書寫誤耳,傳誤已久。’謂波旬一詞乃歷代傳寫之訛誤。[雜阿含經卷三十九、中阿含卷三十降魔經、長阿含卷二遊行經、方廣大莊嚴經卷七、卷九]
傳說
佛經上說,魔王波旬害怕悉達多太子真正覺悟,想阻撓他圓成佛果,就派了三名魔女來誘惑太子:一名特利悉那(愛欲)、一名羅蒂(樂欲)、一名羅伽(貪慾)。她們盛裝嚴飾,凌波微步來到悉達多太子前殷勤獻媚。但太子深心寂定,對魔女淫蕩的挑逗視而不見,毫不動心,猶如蓮花出污泥而不染。魔女竭盡種種妖嬈之態淫媟之狀,太子訓誡她們道:“你們形態雖好,心不端正,好比精美的琉璃瓶滿盛糞穢,不自知恥,還敢來誑惑人嗎?”使魔女得見自身惡態,只見骷髏骨節,皮包筋纏,膿囊涕唾,魔女意念一轉,匍匐而遁。
魔王見魔女引誘沒有成功,十分震怒,他自恃神通,帶領眾魔毒蟲怪獸,帶上毒雷毒箭,來到悉達多太子座前。魔王威脅說:如果太子不立即回到皇宮去享受榮華富貴的生活,就讓太子粉身碎骨死在樹下。悉達多太子專心修行思考,對魔王的威脅如同沒有聽見。魔王命眾魔刀箭齊發,太子身發淨光,眾魔盡皆跌扑,刀箭都不能挨近太子的身體。這時天空一聲巨響,護法天神來幫助太子,將魔鬼全部驅散。
佛教涅盤部經典《大悲經 商主品第二》指出,魔王波旬是要經過地獄才得度的。(魔王波旬因為過去供養過
辟支佛一缽飯的功德而成為六欲天主,但他經常謗法、並歡喜佛法被消滅。他的兒子商主卻是真誠的佛弟子)。佛陀在這裡授記:商主將來會修成
辟支佛,而魔王波旬將來天命終了,會直接墮入地獄,然後他沉痛懺悔才出地獄,後上升到忉利天,在天上修佛法而得度。
相關軼事
十世紀中葉,日本開始出現武裝僧兵,到了戰國時代,佛教勢力進一步發展成為和公家、武家相對立的第三大勢力僧家,一些教團領袖如
本願寺也成了實際上的大名。對於有志圖王,想以武力一統天下的
織田信長來說,當然不能容忍這種獨立王國的存在。於是原先已經皈依了禪宗
大德寺派(由一休創立 )的信長開始和佛教勢力交惡。他自稱“第六天魔王”,並且崇信基督教。
另說織田信長則是因打算統一日本,與許多阻撓他的佛教門派為敵,如
天台宗比叡山、
一向宗等對立,被佛門中人怒稱為第六天魔王。
而第六天魔王也是信長在寫給
武田信玄的信中的自稱。
元龜三年(1572年),武田信玄上洛時寫信給信長,署名“
天台座主沙門信玄”(事實上的座主是信玄府中的覺恕法親王),自稱
佛教僧侶與護法者。而信長對此粲然一笑,回信時簽名“第六天魔王-信長”,以消遣武田信玄,並表示自己對傳統與
信仰的不羈。不過據說信長自稱皈依
日本佛教法華宗(死後葬在日本禪門
臨濟宗大德寺總見院),也使用“
妙法蓮華經”等字樣作為
軍旗。
戲劇創作
霹靂布袋戲中的頭目角色之一,為欲界第六天之領袖,一身三體,為永生不滅之存在。在霹靂兵燹系列當中登場,最後被意識能者跟橫千秋合力封印入星雲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