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茅盾文學獎

第七屆茅盾文學獎

茅盾文學獎,是以我國著名作家茅盾先生的名字設立的長篇小說文學獎。是為鼓勵優秀長篇小說的創作,推動我國文學繁榮而設立的。從1982年開始,每四年評選一次。是我國最高榮譽的文學獎之一。第七屆茅盾文學獎(2008年)獲獎作品為四部長篇小說,分別是賈平凹的《秦腔》、遲子建的《額爾古納河右岸》、麥家的《暗算》、周大新的《湖光山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第七屆茅盾文學獎
  • 出版範圍:2003~2006年
  • 數量:130部
  • 郵編:100013
概況,參評作品,評獎條例,指導思想,評獎範圍,評獎標準,評獎機構,評獎程式,評獎紀律,評獎經費,評獎委員,終評名單,獲獎名單,授獎辭,《秦腔》 授獎辭:,《額爾古納河右岸》 授獎辭:,《暗算》授獎詞:,《湖光山色》 授獎辭:,獲獎作品,秦腔,暗算,湖光山色,

概況

2007年12月11日發布《關於徵集第七屆茅盾文學獎參評作品的通知》和《茅盾文學獎評獎條例(修訂稿)》(2007年12月6日由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會議通過)
2008年9月11日公布終評名單(24部)
2008年10月25日評出4部獲獎作品(賈平凹著《秦腔》、遲子建著《額爾古納河右岸》、麥家著《暗算》、周大新著《湖光山色》)
2008年10月27日公布獲獎名單
茅盾像茅盾像
2008年11月2日在浙江烏鎮頒獎

參評作品

關於徵集第七屆茅盾文學獎參評作品的通知
2007年12月11日15:06中國作家網
第七屆茅盾文學獎評獎工作即將啟動。此次評獎的範圍為2003-2006年間發表或出版的長篇小說。具體評獎範圍以及對參評作品的要求,請參看《茅盾文學獎評獎條例(修訂本)》。
本屆評獎工作,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遵循“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鼓勵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民眾、體現時代精神的創作,堅持導向性、權威性、公正性、民眾性,堅持少而精、寧缺毋濫的原則,推出具有深刻思想內容和豐厚審美意蘊的長篇小說。
為了保證這項工作具有廣泛的基礎,此次評獎仍通過各團體會員單位、解放軍總政治部宣傳部藝術局、各有關出版社、各大型文學期刊推薦參評作品。
為此,請各有關單位將評獎期限內由你會作家創作的,你社出版或你刊發表的,思想性、藝術性俱佳的長篇小說,徵得著作權人同意後推薦給我們。推薦篇目限漢語文本,每個單位推薦數目以不超過3部為宜,每部作品請附以1000字以下的內容提要、評語、簡要的推薦意見,並填寫“推薦作品目錄”及推薦作品表(可到中國作家網下載),隨同樣書(每種4部)於2008年2月28日前(以發出郵戳為準)掛號寄到中國作家協會第七屆茅盾文學獎評獎辦公室,對於各界的支持與協助謹致衷心感謝。
聯繫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東土城路25號 中國作家協會第七屆茅盾文學獎評獎辦公室
郵編:100013
評獎辦公室電話:  傳真:
聯繫人:趙寧 鄭蘇伊
第七屆茅盾文學獎評獎辦公室
2007年12月10日

評獎條例

茅盾文學獎評獎條例(修訂稿)
2007年12月11日09:12 中國作家網
茅盾文學獎評獎條例(修訂稿)
(2007年12月6日由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會議通過)
茅盾文學獎是根據茅盾先生生前遺願,為鼓勵優秀長篇小說的創作,推動我國社會主義文學的繁榮而設立的,是我國具有最高榮譽的文學獎項之一。
茅盾文學獎由中國作家協會主辦。

指導思想

茅盾文學獎評獎工作,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遵循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鼓勵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民眾、體現時代精神的創作,堅持導向性、權威性、公正性、民眾性,堅持少而精、寧缺毋濫的原則,推出具有深刻思想內容和豐厚審美意蘊的長篇小說。

評獎範圍

1、茅盾文學獎每四年評獎一次。
2、評獎年度內在我國大陸地區公開發表與出版的由中國籍作家創作的,能體現長篇小說藝術構思與創作要求,字數13萬以上的作品,均可參評。鑒於評獎工作所受的語言限制和其它困難,用少數民族語言創作的長篇小說,以漢文譯本參加評獎。(用少數民族文字創作的作品,可參加中國作協有關少數民族文學獎項的評獎。)
3、多卷本長篇小說,應在全書完成後參加評獎。

評獎標準

1、堅持思想性與藝術性完美統一的原則。評獎作品應有利於倡導愛國主義、團隊精神、社會主義的思想和精神;有利於倡導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思想和精神;有利於倡導民族團結、社會進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有利於倡導用誠實勞動爭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對於深刻反映現實生活、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體現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塑造社會主義新人形象的作品,尤應重點關注。要兼顧題材、主題、風格的多樣化。
2、要重視作品的藝術品位。鼓勵在繼承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和借鑑外國優秀文化基礎上的探索和創新,鼓勵那些具有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為人民大眾所喜聞樂見,具有藝術感染力的佳作。

評獎機構

1、評獎工作由“茅盾文學獎評獎委員會”具體負責。
2、由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提名,遴選文學界有影響的作家、理論家、評論家和文學組織工作者組成茅盾文學獎評獎委員會評審庫。評審庫人數以不少於40人為宜。評審會設主任1名,副主任2名,委員20名。主任、副主任人選經中國作協書記處提名,分別由中國作家協會領導和專家擔任;委員人選由評審會主任、副主任在中國作協紀檢監察部門監督下以隨機抽取的方式,從評審庫中產生。主任、副主任以及評審名單產生後,應報請有關主管部門備案。
3、每一屆評審會成員,需比上一屆評審會更新1/2(12人)以上;評審會委員連任不得超過兩屆,年齡一般不應超過70歲。京外評審會委員不少於評審總數的1/3(8人)。評審會委員和初選審讀組成員不能交叉。
4、評獎委員會下設評獎辦公室,負責評獎的具體工作。

評獎程式

1、參評作品徵集。徵集工作由評獎辦公室進行。辦公室應在開評前公布《評獎條例》,並向中國作協各團體會員單位、全國各有關出版單位和大型文藝雜誌社發出作品徵集通知,請他們在規定期限內向評獎辦公室報送符合評獎要求的參評作品。
2、推薦備選作品。評獎辦公室提請中國作協書記處批准,聘請熟悉長篇小說創作的若干評論家、作家和編輯家組成初選審讀組,對推薦作品在廣泛閱讀、討論的基礎上,進行篩選,提出不超過20部的作品作為提供給評審會審讀備選的書目。經由三名以上評審聯合提名並以無記名投票方式獲得半數(12人)以上評審同意後,可在初選審讀組推薦的書目以外增添備選書目。增添備選書目不得超過5部。全部備選書目應在終評前一個月在相關媒體上予以公布,以便廣泛地聽取讀者意見。
3、投票產生獲獎作品。評審會在認真閱讀全部備選作品的基礎上,參考各界反饋意見,經充分的協商與討論,最後用無記名投票方式產生獲獎作品。投票分兩輪進行:第一輪,對候選篇目進行初步篩選;第二輪,決定獲獎作品。作品獲得評審總票數2/3(16票)以上,方可當選。
4、獲獎作品的數量。為保證此項文學大獎的權威性,應堅持寧缺毋濫的原則,獲獎作品為3-5部。
5、評獎揭曉。評獎結果經中國作協書記處審核後,由中國作協統一發布,並召開頒獎大會,向獲獎作品的作者頒發獎狀(證書)、獎牌和獎金。對獲獎作品的出版單位和責任編輯頒發證書。

評獎紀律

1、為確保評獎的權威性、公正性,茅盾文學獎評獎委員會要堅持評獎標準,實行初選入圍作品公示、評審名單以及評審會評語公開制度。評審會對獲獎作品分別作出簡短的評價,評獎揭曉時予以公布。
2、杜絕行賄受賄等違法亂紀行為和人情請託等不正之風。評審會、審讀小組及評獎辦公室成員,不得有任何可能影響評獎結果的不正當行為。一旦發現此種行為,有關評審或工作人員的資格將被取消,有關參評作品的資格也將予以取消。
3、實行迴避制度。在評審會成員、初選審讀組成員以及評獎辦公室成員中,如有作品參評,或系參評作品的責任編輯、參評作者的親屬、參評作品出版、推薦單位的負責人等一切有可能影響評獎公正的人員,必須迴避。或相關人士退出評審會等機構,或撤回參評作品。
4、在評獎過程中若發現有違反評獎紀律行為,嚴肅查處。

評獎經費

1、茅盾文學獎創立經費由茅盾先生捐贈。
2、茅盾文學獎評獎活動和獎勵經費由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負責籌措。
3、歡迎企業、團體、個人對該項評獎活動予以贊助。
本條例由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負責修訂、解釋。
2007年12月

評獎委員

第七屆茅盾文學獎評獎委員會名單
2008年10月27日 23:40 中國作家網
主 任:鐵 凝
副主任:陳建功 李存葆
委 員:(按姓氏筆畫為序)
丁臨一 牛玉秋 葉梅(土家族) 包明德(蒙古族) 任芙康
次仁羅布(藏族) 吳秉傑 何向陽 汪政 汪守德 張小影
陳曉明 胡平 賀紹俊 郭運德 龔政文 閻晶明 謝有順
賴大仁 熊召政

終評名單

第七屆茅盾文學獎終評備選書目
2008年09月11日11:19中國作家網
第七屆茅盾文學獎終評備選書目(24部)
(以發表或出版時間為序,同日期者按作品筆畫為序)
篇 目   作 者 發表和出版單位  發表和出版日期
《四拾壹炮》 莫 言 春風文藝出版社 2003.7
《水乳大地》 范 穩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4.1
《我的生活質量》 邵 麗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4.1
《青狐》 王 蒙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4.1
※《上塘書》 孫惠芬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4.7
《英格力士》 王 剛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4.9
《中國近衛軍》 方南江 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2005.1
《秦腔》 賈平凹 《收穫》雜誌 2005.1-2期
作家出版社    2005.4
《女同志》 范小青 春風文藝出版社 2005.5
《聖天門口》(上下) 劉醒龍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5.5
《蒙古往事》 冉 平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5.8
《月亮上的篝火》 王立純 作家出版社  2005.9
《平原》 畢飛宇 《收穫》雜誌 2005.4-5期
江蘇文藝出版社 2005.9
《藏獒》 楊志軍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5.9
※《梨花似雪》(上下) 魯彥周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5.12
《額爾古納河右岸》  遲子建 《收穫》雜誌 2005.6期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2005.12
《我的丁一之旅》 史鐵生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6.1
《湖光山色》 周大新 《中國作家》雜誌  2006年3期
作家出版社 2006.4
※《城門》(上中下) 張衛明 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2006.6
《暗算》 麥 家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6.7
《烏爾禾》 紅 柯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2006.12
《機器》 肖克凡 湖南文藝出版社 2006.12
※《戎裝女人》 劉 靜 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2006.12
《園青坊老宅》 楊黎光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6.12
(“※”者為第一次評審會經過有關程式增補的篇目)

獲獎名單

第七屆茅盾文學獎評獎揭曉
2008年10月27日23:40中國作家網
第七屆茅盾文學獎評獎工作於10月25日結束。賈平凹著《秦腔》、遲子建著《額爾古納河右岸》、周大新著《湖光山色》、麥家著《暗算》四部長篇小說榮獲殊榮。
茅盾文學獎是根據茅盾先生生前遺願,為鼓勵優秀長篇小說的創作,推動我國社會主義文學的繁榮而設立的,是由中國作家協會主辦的我國具有最高榮譽的文學獎項之一。
第七屆茅盾文學獎評獎的範圍為2003—2006年間發表或出版的長篇小說。為了做好評獎工作,中國作家協會組成了以鐵凝為主任,陳建功、李存葆為副主任的第七屆茅盾文學獎評獎委員會。本屆評獎工作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遵循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鼓勵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民眾、體現時代精神的創作,推出具有深刻思想內容和豐厚審美意蘊的長篇小說。歷時六個月,通過初選小組的遴選以及評審會的終評程式,四部獲獎作品脫穎而出。
篇 目   作 者 發表和出版單位  發表和出版日期
秦腔》 賈平凹 《收穫》雜誌 2005.1-2期
作家出版社    2005.4
額爾古納河右岸》  遲子建 《收穫》雜誌 2005.6期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2005.12
暗算》 麥 家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6.7
湖光山色》 周大新 《中國作家》雜誌  2006年3期
作家出版社 2006.4

授獎辭

《秦腔》 授獎辭:

賈平凹的寫作,既傳統又現代,既寫實又高遠,語言樸拙、憨厚,內心卻波瀾萬丈。他的《秦腔》,以精微的敘事,綿密的細節,成功地仿寫了一種日常生活的本真狀態,並對變化中的鄉土中國所面臨的矛盾、迷茫,做了充滿赤子情懷的記述和解讀。他筆下的喧囂,藏著哀傷,熱鬧的背後,是一片寂寥,或許,堅固的東西都煙消雲散之後,我們所面對的只能是巨大的沉默。《秦腔》這聲喟嘆,是當代小說寫作的一記重音,也是這個大時代的生動寫照。
賈平凹獲獎感言:
賈平凹:在偉大的茅盾先生的故鄉,第七屆茅盾文學獎能授予我,我感到無比的榮幸!
當獲獎的訊息傳來,我說了四個字:天空晴朗!那天的天氣真的很好,心情也好,給屋子裡的佛像燒了香,給父母遺像前燒了香,我就去街上吃了一頓羊肉泡饃。
在我的寫作中,《秦腔》是我最想寫的一部書,也是我最費心血的一部書。當年動筆寫這本書時,我不知道要寫的這本書將會是什麼命運,但我在家鄉的山上和在我父親的墳頭髮誓,我要以此書為故鄉的過去而立一塊紀念的碑子。現在,《秦腔》受到肯定,我為我欣慰,也為故鄉欣慰。感謝文學之神的光顧!感謝評審會的厚愛!
謝謝!

《額爾古納河右岸》 授獎辭:

遲子建懷著素有的真摯澄澈的心,進入鄂溫克族人的生活世界,以溫情的抒情方式詩意地講述了一個少數民族的頑強堅守和文化變遷。這部“家族式”的作品可以看作是作者與鄂溫克族人的坦誠對話,在對話中她表達了對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堅持信仰、愛憎分明等等被現代人性所遮蔽的人類理想精神的彰揚。遲子建的文風沉靜婉約,語言精妙。小說具有詩史般的品格和文化人類學的思想厚度,是一部風格鮮明、意境深遠、思想性和藝術性俱佳的上乘之作。
遲子建獲獎感言
遲子建: 謝謝!一個人也許不該記住榮譽的瞬間,但是在這個時刻我要坦誠地說:這個時刻,這個夜晚會留在我的記憶當中。因為我覺得跟我一起來到這個頒獎台的不僅僅是我,還有我的故鄉,有森林、河流、清風、明月,是那一片土地給我的文學世界注入了生機與活力。感謝大興安嶺的親人對我的關愛,感謝推薦此書的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黑龍江省作家協會,和《收穫》雜誌社,感謝中國海洋大學文學院在我修訂長篇時所提供的美好環境,同時在這裡,我還要感激一個遠去的人——我的愛人,感激他離世後在我的夢境中仍然送來親切的囑託,使我獲得別樣的溫暖。
茅盾文學獎選擇了《額爾古納河右岸》是我的幸運。在此我還想說,那些沒有獲得本屆茅盾文學獎的一些作家和他們的作品,如輪椅上的巨人史鐵生先生,他們的作品也值得我們深深的尊敬,他們的作品也依然是過去四年中,中國長篇小說的重要收穫。茅盾先生是我敬仰的文壇前輩,他是一個始終站在時代前列、關注民族命運、同情民族疾苦、具有強烈使命感和悲憫意識的作家,與他相比,我們還顯得渺小和卑微。接下來我會磨鍊自己的作品,使它能夠達到比較理想的境界。
最後我要特別感謝本屆茅盾文學獎的各位評審老師,感謝你們對一個誠實勤懇的寫作者的厚愛和肯定,感謝你們把莊重的一票投給了《額爾古納河右岸》,我相信是你們深厚的學養和良知,與這部作品的主旋律產生了共鳴,謝謝你們!
我非常感謝俄羅斯當代著名作家,被譽為“當代俄羅斯文學良心”的拉斯普京先生說的一句話,在此作為答謝詞的結語:這個世界的惡是強大的,但是愛與美更強大!謝謝!

《暗算》授獎詞:

麥家的寫作對於當代中國文壇來說,無疑具有獨特性。《暗算》講述了具有特殊稟賦的人的命運遭際,書寫了個人身處在封閉的黑暗空間裡的神奇表現。破譯密碼的故事傳奇曲折,充滿懸念和神秘感,與此同時,人的心靈世界亦得到豐富細緻地展現。麥家的小說有著奇異的想像力,構思獨特精巧,詭異多變。他的文字有力而簡潔,仿若一種被痛楚浸滿的文字,可以引向不可知的深谷,引向無限寬廣的世界。他的書寫,能獨享一種秘密,一種幸福,一種意外之喜。
麥家獲獎感言:
麥家: 這是一個感恩的時刻,我要說的全部是感謝的話。首先我要感謝天空,感謝遠在星辰之外的運氣,我不準備裝深沉,我要說的是真話。這個獎我得的很意外,從獲知得獎到現在我一直處在一種盲目的不真實感。因為好的作品太多了,遠遠不只這四部,這注定了誰得或誰不得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正如《暗算》中的黃依依最後破譯紫金一號密碼一樣,憑的不是公式,不是必然,而是一念之間,而是冥冥中的一種混沌,一種無法言傳的觸摸的神奇。我想,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運氣,首先我要感謝的是它。
然後我要感謝的是我曾經的戰友們,28年前一個非常普通的日子,我走進了非常不尋常的地方,那是一座秘密的軍營,我在那裡有幸的結識了一群特殊的軍人,他們是人中精靈,他們的智慧可以煉成金,他們罕見迷人的才華和膽識本來可以讓他們成為名利場上的寵兒,但由於從事了特殊的職業,他們一直生活在世俗的陽光無法照射到的角落,他們的故事,他們的情感,他們的命運是我們永遠的秘密。
我普通的智商和優柔寡斷的性情根本不配做他們的戰友,所以事隔不久,悄悄的我走了,正如當時我悄悄地去。然而,他們卻再也沒有走出我的心間。時代在轉眼間變的喧囂,越是喧囂,他們在我心間的形象越是變的鮮明、亮麗。我知道時代變了,有些美德變成了迂腐,有些崇高變成了可笑,有些秘密變成了家喻戶曉,但我相信,他們沒有變,他們不會變,他們不能變,他們依然是從前,我為他們感動,也為他們心酸。就這樣,我以魔術的方式再現了他們,這也是唯一能展現他們的方式。
此時此刻,我非常想念他們,我甚至想這個獎不是頒給我,而是頒給他們,這些在喧囂中依然像磐石一樣堅定、安靜的人,感謝你們,我的曾經的老戰友。
最後我要感謝所有評審、在座的和不在座的,初評的和終評的,沒有你們把這么莊重又珍貴的一票投給我,我也沒有機會在這裡跟我的戰友這么隆重地道謝。其實遠在星辰之外的運氣就在我眼前,就是你們。謝謝你們,謝謝大家!

《湖光山色》 授獎辭:

周大新的《湖光山色》深情關注著我國當代農村經歷的巨大變革,關注著當代農民物質生活與情感心靈的渴望與期待。在廣博深厚的民族文化背景上,通過作品主人公的命運沉浮,來探求我們民族的精神底蘊,這是《湖光山色》引人注目的特色與亮點。“為什麼我的眼中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偉大詩人艾青的不朽名句,恰是《湖光山色》創作情懷的貼切寫照。
周大新獲獎感言
周大新: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評審、朋友們,很感謝把茅盾文學獎給了《湖光山色》。由於城市化的進程和城市資本向鄉村的流入,中國的鄉村正發生著巨大和深刻的變化,身為一個農民的後代,我熱切地關注著這種變化。在我的故鄉,這種變化是我的父輩、平輩和晚輩們既感到高興和充滿希望,又感到惶惑、不安和痛楚。為了表現出這種心態和心境,我寫了這部書,謝謝你們注意到它。你們的關注會使我的父老鄉親們也感到欣慰。
我們這個時代由於社會變革的進行,科技的發展和世界的緊密聯繫,人們的生活質量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但同時,災難的頻發和社會各方面的急劇變動,使人生面臨的問題比前人相比不減反增。也因此,人的心靈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得到撫慰。我應該帶著你們的鼓勵更加勤奮寫作,用自己的文字為讀者送去溫暖和慰藉。
謝謝!

獲獎作品

秦腔

作品簡介
以賈平凹生長於斯的故鄉棣花街為原型,通過一個叫清風街的地方近二十年來的演變和街上芸芸眾生的生老病死、悲歡離合生動地表現了中國社會的歷史轉型給農村帶來的震盪和變化。小說採取瘋子引生的視角來敘述。清風街有兩家大戶:白家和夏家,白家早已衰敗,因此夏家家族的變遷演便成了清風街、陝西乃至中國農村的象徵……
《秦腔》《秦腔》
入選理由
《秦腔》是賈平凹的第十二部長篇小說,也是他近十年來最重要的一部作品。在這部被絕大部分評論家稱為是一部書寫當代中國農村具有史詩性意義的重要作品中,賈平凹在創作上達到了又一高峰。《秦腔》所受到的一片讚譽,以及被整個文壇的充分肯定,其一是敏感先鋒地捕捉到了轉型期農村巨變過程中的某種時代情緒,其二是對正在消逝的農耕鄉村的一曲輓歌,其三他為“三農”問題專家提供了許多社會學意義上的經驗和材料,其四它反映了當下中國農村面臨的這一重要時期的面貌和變遷。另外,在其學術表現手法上,《秦腔》用瓷實精到的描寫重塑了一個鮮活真實的世界。賈平凹以對農村農民過著的“一堆雞零狗碎的潑煩日子”的痛切感受,從細枝末節、雞毛蒜皮的日常事入手的描寫,細流蔓延,匯流成海,渾然天成,直達本質的真實。從某種角度而言,也是對近年來許多臨空高蹈、不無誇飾的宏大敘事的一種“撥亂反正”。《秦腔》看似日常、瑣碎,實則堅韌、淡定。它顯示出了賈平凹在敘事上一次冒險的“野心”,一次白描炫技的成功。或許賈平凹比任何人都看清了在現代化、城市浪潮的衝擊下,新一代農村正不可避免地面臨著古老的農村文化勢不可擋地解體的洪流,因此,他借用中國最古老的劇種之一的秦腔,賦予它成為小說中一種民間文化載體的意義,同時利用這一傳統文化的表征,講述農村宿命般走向衰敗蕭瑟的必然,講述他對故鄉這塊碑的摯誠。《秦腔》所表現的情感衝突,絕非劍拔弩張,而是一種滲透在農民骨子裡、浸透在日常生活的嬗變中的一種無奈;一種所有人都被裹挾到浪潮中的身不由己。熱愛土地而又無法守住土地、一步步從土地出走的農民帶給作家的道義和矛盾、憂患與焦灼、迷惘和悲涼,使賈平凹付出輓歌的情感,寫下了中國農村正發生著的千年未有的巨大變化;寫下了原來鄉村生活極其文化形態的分崩離析,寫下了“中國一等傷心人”的心酸之情。
作家簡介
賈平凹,當代作家,原名賈平娃。陝西丹鳳人。1975年西北大學中文系畢業後任陝西人民出版社文藝編輯、《長安》文學月刊編輯。1982年後從事專業創作。任中國作家協會理事、作協陝西分會副主席等職,現任陝西省作家協會主席。著有小說集《兵娃》、《姐妹本紀》、《山地筆》、《野火集》、《商州散記》、《小月前本》、《臘月·正月》、《天狗》、《晚唱》、《賈平凹獲獎中篇小說集》、《賈平凹自選集》,長篇小說《商州》、州河》、《浮躁》、《廢都》、《白夜》、《懷念狼》、《秦腔》、《高興》等,自傳體長篇《我是農民》等。散文集《月跡》、《心跡》、《愛的蹤跡》、《賈平凹散文自選集》、詩集《空白》以及《平文論集》等。他的《臘月·正月》獲中國作協第3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滿月》獲1978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他於1988年獲美國飛馬文學獎。1997年獲法國費米娜文學獎。賈平凹小說描寫新時期西北農村,特別是改革開放後的變革,視野開闊,具有豐富的當代中國社會文化心理內蘊,富於地域風土特色,格調清新雋永,明了自然。
額爾古納河右岸
作品簡介
該部小說在《收穫》雜誌上登載以來,受到讀者和評論家的熱切關注,被媒體稱為“最值得期待的書”之一,是我國第一部描述東北少數民族鄂溫克人生存現狀及百年滄桑的長篇小說。女作家遲子建以一位年屆九旬的鄂溫克族最後一位酋長女人的自述口吻,向我們講述了這個弱小民族頑強的抗爭和優美的愛情。小說語言精妙,以簡約之美寫活了一群鮮為人知、有血有肉的鄂溫克人。小說以小見大,以一曲對弱小民族的輓歌,寫出了人類歷史進程中的悲哀,其文學主題具有史詩品格與世界意義。
《額爾古納河右岸》《額爾古納河右岸》
作者簡介
遲子建,女,中國作家協會第六屆全委會委員,黑龍江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一級作家。1964年元宵節出生於中國的北極村漠河,童年在黑龍江畔度過。1984年畢業於大興安嶺師範學校,1987年入北京師範大學魯迅文學院聯辦的研究生班學習。1990年畢業後到黑龍江省作家協會工作至今。
1983年開始寫作,至今已發表文學作品五百萬字,出版單行本四十餘部。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樹下》《晨鐘響徹黃昏》《偽滿洲國》《越過雲層的晴朗》;小說集《北極村童話》《白雪的墓園》《向著白夜旅行》《逝川》《白銀那》《朋友們來看雪吧》《清水洗塵》《霧月牛欄》《當代作家選集叢書-遲子建卷》《踏著月光的行板》,以及散文隨筆集《傷懷之美》《聽時光飛舞》《我的世界下雪了》《遲子建隨筆自選集》等。出版有《遲子建文集》四卷和《遲子建作品精華》三卷。
曾獲魯迅文學獎澳大利亞“懸念句子文學獎”等多種文學獎項。作品有英、法、日、義大利等文字在海外出版。

暗算

作品簡介
反映反間諜部門的核心機關偵聽與密碼破譯的小說。縱橫30-60年代,將間諜戰、密碼戰、無線電偵聽熔為一爐,穿插親情、愛情、數學天才、革命志士輪番登場,絕地廝殺。
《暗算》《暗算》
入選理由
無名英雄浮出水面、懸疑情節神秘糾纏,天才的成長、詭異的想像、莫測的命運、荒誕的現實……看重文學品質的麥家,把寫作看作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認為,《暗算》電視劇“和我寫的小說相差很遠”。《暗算》語言流暢詭異、清瘦、內斂,幾近苛刻,卻又與小說表達的獨特內容完美和諧,讀他的小說緊張而又寓於智力挑戰,麥家是“中國的丹?布朗”。
作者簡介
麥家,作家,編劇。1964年生於浙江富陽,現居成都。曾從軍17年;1983年畢業於解放軍工程技術學院無線電系;1991年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1997年轉業至成都電視台電視劇部任編劇。1986年開始寫作,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解密》《暗算》《風聲》,《麥家暗系列作品集》(四卷),電視劇《暗算》《地下的天空》(編劇)等。作品曾多次獲獎,作家本人曾被評為2003年度中華文學人物、第三屆風尚中國榜2007年度作家、第六屆華語傳媒文學大獎2007年度小說家、第十三屆上海國際電視節最佳編劇、第三屆電視劇風雲盛典最佳編劇等。根據其同名小說改編和編劇的電視劇《暗算》一開中國特情影視劇的先河,深得觀眾喜愛。

湖光山色

作品簡介
小說寫的是春種秋收、擇偶成家、生病離婚、打工返鄉、農村旅遊這些當下鄉村尋常的生活事件,展示的卻是對人性嬗變、歷史遺產和權力動作的嶄新思考,表現了一顆高貴靈魂在鄉村劇變背景下的驚悸和固守。我們拋撒種子使出精力投下資本,然後渴望著收穫,可以獲的常常不一定是我們想要的東西,在這本書中,命運也和女主人公暖暖開著殘酷的死玩笑。
《湖光山色》《湖光山色》
入選理由
主要寫的是當下的農村生活,以亞洲最大的水庫——丹江口水庫為地點,描述了一個曾在北京打過工的鄉村女性暖暖與命運抗爭追求美好生活的不屈經歷。生活在依山傍湖的楚王莊的她,在窮困苦痛中因一段楚長城的意外發現,而走上了一條新路。先祖留下的遺產在滋養著她家庭的同時,也和今天的物慾糾結起來,消解著她家人身上一些寶貴的東西,最終使新的苦痛再次朝她壓來……小說寫的是春種秋收、擇偶成家、生病離婚、打工返鄉、農村旅遊這些當下鄉村尋常的生活事件,展示的卻是對人性嬗變、歷史遺產和權力運作的嶄新思考,表現的則是一顆高貴靈魂在鄉村劇變背景下的驚悸和固守。
我們拋撒種子使出精力投下資本,然後渴望著收穫,可收穫的常常不一定是我們想要的東西,在這本書中,命運也和暖暖開著殘酷的玩笑。總的來說,本書對鄉村中國的艱難發展做出了深刻的探討,是對鄉村發展前途的理想的表達。這部小說的獨特之處還在於:寫出了農民自發走向市場經濟的過程,以及資本介入農村帶來的新的機遇和挑戰,特別是更大的資本進入農村形成的的新的系列矛盾,新的資本與權力結合,這是薛傳薪與曠開田的結合。舊有鄉村權力詹石磴沒有抓住改革開放的市場經濟的機遇,他注定了要失敗,而暖暖抓住了,她成功了。但曠開田走了權力與資本結合的道路也帶來新的問題。作品在這方面探討了更深層次問題,也為中國農村下一步的道路提出思考。這其實是中國當下經濟改革的某種縮影,權力與資本結合會產生巨大的能量,什麼樣的力量可以制衡這種能量?人民有可能嗎?小說當然還是給出了一種解決方案,難說這不是違心之論。
小說當然還寫出了另一面,這是當代鄉村和市鎮都普通存在的問題,家庭遭遇到的經濟衝擊。過於窮困這對於家庭倫理是一種衝擊,對富裕的嚮往會使家庭崩潰;而富裕起來後,家庭倫理也同樣面臨考驗,夫妻可以共患難卻不能同享富裕。這說明中國社會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面臨著整個社會的人文素質和精神品格的危機。
在這個結構嚴密充滿悲情和暖意的小說中,周大新以他對中國鄉村生活的獨特理解,既書寫了鄉村表層生活的巨大變遷和當代氣息,同時也發現了鄉村中國深層結構的堅固和蛻變的艱難。因此,這是一個平民作家對中原鄉村如歸故里般的一次親近和擁抱,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對鄉村變革發自內心的渴望和期待,是一個有識見的作家洞穿歷史後對今天詩意的祈禱和願望。
作者簡介
周大新,一九五二年生於河南鄧州。一九七九年開始發表作品。
已發表小說、散文、劇本和報告文學作品六百餘萬字。
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走出盆地》、《第二十幕》(上、中、下),《21大廈》,《戰爭傳說》;中篇小說《銀飾》,《向上的台階》,《香魂塘畔的香油坊》;短篇小說《漢家女》,《小診所》,《登基前夜》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