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行事,讀音lì shēn xíng shì,漢語成語,基本意思是指處世待人的行為。出自《史通·序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立身行事
- 拼音:lì shēn xíng shì
- 解釋:指處世待人的行為
- 出處:《史通·序傳》
立身行事,讀音lì shēn xíng shì,漢語成語,基本意思是指處世待人的行為。出自《史通·序傳》。
立身行事,讀音lì shēn xíng shì,漢語成語,基本意思是指處世待人的行為。出自《史通·序傳》。...
中說“恥不能據鄭也”,《禮記》中說“恥名之浮子行也”“恥有其容而無其辭”“恥有其德而無其辭”和“恥有其辭而無其德”等等都在檢討立身行事的缺憾...
有:通“又”。 立:指立身行事。做事合乎禮法。 [1]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譯文 孔子說:“我十五歲就立志學習,三十歲能夠自立,四十歲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
“特立獨行”既是對伯夷的稱頌,也是作者一生立身行事的重要原則,表現了他不與世俗同流的精神。全文以論為主,語氣連貫,氣勢非凡,運用排句,更見力量。 [1] ...
行己,漢語詞語,拼音xínɡ jǐ,立身行事。...... 謂立身行事。行己典籍 編輯 《論語·公冶長》:子謂子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
我謹畏上帝,敬愛大地,愛護人民,立身行事以天命為本,執守道本,立心誠信。我謹畏天命所以上天保佑我,我敬愛大地所以土地不荒廢,我愛護人民所以人民不會飢餓疲勞而...
誠身(chéng shēn)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謂以至誠立身行事。...... 誠身(chéng shēn)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謂以至誠立身行事。中文名 誠身 拼音 chéng sh...
指關於立身行事的意圖和決心。亦作“ 志鄉 ”。宋真德秀《直前奏事札子》:“陛下以苟安為志鄉,則國埶日削,人心日媮,雖弱虜僅存,不能無外憂。”《續資治...
反身而誠,義同“誠身”: 謂以至誠立身行事。《禮記·中庸》:“順乎親有道,反諸身不誠,不順乎親矣;誠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誠乎身矣。” 孔穎達 疏:“言...
“無欲則剛”這一警語可作為立身行事的指南。人若無欲品自高。就是說,人若沒有私慾,品格自然高峻潔清,不染塵泥。社會上還存在著假、惡、醜現象,純潔社會...
六本是漢語辭彙,拼音是liù běn,古謂立身行事的六項根本:孝、哀、勇、能、嗣、力。...
臨行前,承拙齋告訴他:“立身行事要有羞恥之心,這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在得失之間,要慎重 對待!”承志的兄弟都恭順謹慎、努力學習,這都是他們的父親教的。承拙齋...
第三,清廉從政的根本在於“憑良心”,即“只向君心可處行”。這是該詩為讀者提供的最為簡明而深刻的哲理。讀者的為官從政,如果平生只向著良心認可之處立身行事...
1. 古人立身行事的道理。2. 古書的義理。《史記·酷吏列傳》:“湯 決大獄,欲傅古義,乃請博士弟子治《尚書》《春秋》補廷尉史,亭疑法。”《三國志·魏志...
易言之,論事以合理為準繩,言道德則以獨立自尊為立身行事的基本。如以東方的儒教主義和西洋的文明主義相比,這兩者都是日本所缺乏的;欲使日本能夠迎頭趕上歐美各...
他說“靜”、“重”,評“輕”、“躁”,認為“這種輕躁的作風就像斷了線的風箏一樣,立身行事,草率盲動,一無效準”。(陳鼓應語)因而一國的統治者,應當“靜...
“無欲則剛”這一警語可作為立身行事的指南。人若無欲品自高。就是說,人若沒有私慾,品格自然高峻潔清,不染塵泥。社會上還存在著假、惡、醜現象,純潔社會...
墨家不但認識到修身是立身行事之本,而且闡述了實踐、反省等修養的方法以及環境對於修身的影響作用,並將"天志"作為修身的根本準則。墨家的修身觀對於中國傳統修身...
這就需要對民族文化資源有起碼的了解,而四書、老莊、史記、詩經、楚辭等,它們裡面包含了中化民族價值理念和立身行事、安身立命的做人做事道理。...
《圬者王承福傳》大約作於唐德宗貞元十七年(801年)左右,時作者到京城長安調選。王承福立身行事的特異之處引起了作者的關注,於是為他寫下了這篇傳記。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