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室名可齋或問其義作詩告之

《書室名可齋或問其義作詩告之》是宋代詩人陸游所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這是一首總結自已人生經驗的詩。作者詩中提到平常清廉不貪可以得福,避禍,由於心境坦然無驚有益於健康。他的人生秘訣是“只向君心可處行”,自已認為不可行之事,千萬不去做。 此詩寓含自勵、自警、自強之義,充滿做人的哲理和智慧。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書室名可齋或問其義作詩告之
  • 創作年代:南宋
  • 作品體裁:七言絕句
  • 作者:陸游
  • 作品出處:《劍南詩稿》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書室名可齋或問其義作詩告之
得福常廉禍自輕,坦然無媿亦無驚。
平生秘訣今相付,只向君心可處行。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廉:清廉、廉潔。屈原《楚辭·卜居》:"呈嗟默默兮,誰知我之廉貞。”句謂取得高位後經常保持清廉則出現災禍的危險就會減少或減輕,這樣做心中坦然無愧,也不必擔心受怕。
2. 相付:付予,授予。
3. 可:正,合適。

白話譯文

一個人若能常葆清廉,自然就會福重禍輕。這樣就能心地坦然,無愧無驚。
平生我有一個秘訣,現在奉告給你,就是只向著良心認可之處立身行事。

創作背景

此詩於乾道三年(1167)冬作于山陰。陸游正直、有學問,但不乏愛心,且平易近人,樂於助人。雖然在官場上他不善於逢迎、應酬,但退休回鄉後,卻和鄰里的關係相處得十分和諧。陸游將自己的藏書室更名為“可齋”,有人問他,為什麼要起這樣一個室名,陸游便寫了該詩。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年輕的陸游遭到了秦檜的嫉害,但他決不向投降派低頭,堅持上書獻策,力主抗戰。陸游的仕途十分坎坷,而且遷徙不定——“十年走萬里,何適不艱難”。身在官場,他不圖自己的功利,只為百姓盡責盡心。得福常廉禍自輕,坦然無愧亦無驚” 這便是詩人的為官準則。何為“可”處?於人無愧良心、於官無愧公心、於社會無愧愛心,把握好這個度,即為“可”,境界不算太高,然社會公民如果人人如此,“和諧”二字不求即至。
第一,清廉可保平安。“ 得福常廉禍自輕”告訴讀者,為官從政者只有常葆清廉,才會福重禍輕。
第二,清廉無愧無驚。“ 坦然無愧亦無驚”告訴讀者,為官從政者如果常葆清廉,就能心地坦然,無愧無驚。正所謂“平生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不吃驚”,如果貪污納賄,貪贓枉法,則像身邊埋下一顆顆定時炸彈,讓貪腐者時刻處於心驚肉跳的狀態。
第三,清廉從政的根本在於“憑良心”,即“只向君心可處行”。這是該詩為讀者提供的最為簡明而深刻的哲理。讀者的為官從政,如果平生只向著良心認可之處立身行事,一切根據公平正義的原則辦事,正直清廉就是自然而然的事。
陸游開示後人,清廉從政的根本在心,憑著良心認可之處立身行事,就能清廉達觀,而那些貪贓枉法之徒完全是良心泯滅所致。

名家點評

體育文史專家姚品榮:很多人只知廉可養德而未知廉可養生。陸翁深知其理,故日:“常廉”可“得福”,至少也可起到“禍自輕”的作用。從精神角度看,常廉可使人“坦然無愧亦無驚”。合而言之,常廉可獲身心雙健之益。(《中華養生知識精要》)

作者簡介

陸游(1125—1210),宋代愛國詩人、詞人。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薰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但收復中原信念始終不渝。他具有多方面文學才能,尤以詩的成就為最,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稱,不僅成為南宋一代詩壇領袖,而且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存詩9300多首,是文學史上存詩最多的詩人,內容極為豐富,抒發政治抱負,反映人民疾苦,風格雄渾豪放;抒寫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詞作量不如詩篇巨大,但和詩同樣貫穿了氣吞殘虜的愛國主義精神。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放翁詞》《渭南詞》等數十個文集傳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