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性心動過速

在成年人當由竇房結所控制的心律其頻率超過每分鐘100次時稱為竇性心動過速。這是最常見的一種心動過速,其發生常與交感神經興奮及迷走神經張力降低有關。它不是一種原發性心律失常,可由多種原因引起。生理狀態下可因運動、焦慮、情緒激動引起,也可發生在套用腎上腺素、異丙腎上腺素等藥物之後。在發熱、血容量不足、貧血甲亢、呼吸功能不全、低氧血症、低鉀血症、心衰等其他心臟疾患時極易發生。該病在控制原發病變或誘發因素後便可治癒,但易復發。

基本介紹

  • 英文名稱:sinus tachycardia
  • 就診科室:心內科
  • 常見病因:運動、焦慮、情緒激動及某些疾病可引起
  • 常見症狀:心悸,出汗、頭昏眼花、乏力,或原發病表現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

病因

1.生理因素
影響心率的因素很多,如正常人體力活動、情緒激動、飽餐、飲濃茶、咖啡;吸菸、飲酒等可使交感神經興奮,心跳加快。體位改變如立位時交感神經興奮,心率也加快;臥位時心率則減慢。生理因素所致的竇性心動過速常為一過性,持續時間較短。
2.病理因素
(1)心力衰竭 尤其在心力衰竭的早期,心率常增快。
(2)甲狀腺功能亢進 大多數甲亢病人有竇性心動過速,心率一般在100~120次/分鐘,嚴重者心率可達到120~140次/分鐘。
(3)急性心肌梗死 在急性心肌梗死病程中,竇性心動過速的發生率可達到30%~40%。
(4)休克 可引起竇性心動過速,在輕度休克時心率可達到100次/分鐘以上;重度休克時心率更快,可大於120次/分鐘。
(5)急性心肌炎 多數患者可出現與體溫升高不成比例的竇性心動過速。
(6)其他器質性心臟病 均可出現竇性心動過速。
(7)其他 貧血、發熱、感染、缺氧、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心臟手術後等,均可出現竇性心動過速。
(8)藥物 如腎上腺素類、阿托品類也能引起竇性心動過速。

臨床表現

1.心悸,或出汗、頭昏、眼花、乏力,或有原發疾病的表現。
2.可誘發其他心律失常心絞痛
3.心率多為100/分鐘~150次/分鐘,大多心音有力,或有原發性心臟病的體徵。

檢查

1.心電圖的特點
(1)P波 竇性心動過速時的P波由竇房結髮出,PⅡ直立,PavR倒置,竇性心動過速時的P波較正常竇性心律時的P波振幅稍高。在Ⅱ-Ⅲ導聯中更明顯。這是因為竇性心動過速時,激動多發生於竇房結的頭部,此部位繫心房前結間束的起始部位,竇性激動多沿著前結間束下傳所致。
(2)P-R間期 在0.12~0.20秒。
(3)P-P間期 常受自主神經的影響,可有輕度不規則,但P-P間期間差異應。
(4)QRS波 形態、時限正常、心房率與心室率相等。
(5)頻率 成人P波頻率100~160次/分鐘,多在130次/分鐘左右,個別可達160~180/分鐘。嬰幼兒的心率較成人略高,不同年齡竇性心動過速的診斷標準不同,如1歲以內應>140次/分鐘,1~6歲應>120次/分鐘,6歲以上與成人相同,應大於100次/分鐘,通常不超過160次/分鐘。個別嬰幼兒的竇性心動過速頻率可達230次/分鐘左右。
2.24h動態心電圖監測的特點
(1)一過性竇性心動過速的竇性P波頻率逐漸加快至100次/分鐘以上持續數秒至數分鐘後逐漸減慢至原有水平,心動過速時P波形態與正常竇性P波的形態相同。
(2)持續性竇性心動過速24h動態心電圖記錄的P波總數應>14.4萬次。
(3)竇性心動過速時24h動態心電圖記錄到的其他伴隨情況①P波振幅變尖或增高,提示激動起源於竇房結頭部。②P-R段下移系受心房復極波的影響所致。③可有不同程度的繼發性ST-T改變或原有ST-T改變,當發生竇性心動過速時恢復正常。④Q-T間期縮短。⑤出現快心率依賴型阻滯期前收縮心律失常

診斷

根據臨床表現及心電圖檢查即可做出診斷。本病需與房性陣發性心動過速進行鑑別,其鑑別主要靠心電圖。

治療

1.治療原則
(1)消除誘因,治療原發病。
(2)對症處理。
2.用藥原則
(1)竇性心動過速的治療應主要治療原發病,必要時輔以對症治療。由充血性心力衰竭引起的竇性心動過速,套用洋地黃製劑、利尿藥和血管擴張藥等。竇性心動過速的糾正,常作為左心衰竭控制的指標之一。
(2)非心力衰竭所致的竇性心動過速的治療,可選用β受體阻滯藥、鎮靜藥等。
(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療, 在無明確的心功能不全時,竇性心率持續>110次/分鐘時,為減慢心率,可臨時試用小劑量β受體阻滯藥如口服阿替洛爾或鈣拮抗藥如口服硫氮卓酮,需要時可8~12小時服1次。繼發於左心衰竭的竇性心動過速,應主要處理心力衰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