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實踐與文化表征》是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趙巧艷
基本介紹
- ISBN:9787105133291
- 作者:趙巧艷
-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7月1日
- 頁數:547
- 定價:89.00元
- 裝幀:平裝
《空間實踐與文化表征》是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趙巧艷
《空間實踐與文化表征》是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趙巧艷內容簡介《空間實踐與文化表征(侗族傳統民居的象徵人類學研究)》作者趙巧艷以侗族傳統民居的文化闡釋為切入點,選擇侗族傳統民居從建造到使用全過程所隱含的象徵表達作為研...
《空間生產與文化表征:空間轉向視閾中的文學研究》是2010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謝納。內容簡介 《空間生產與文化表征:空間轉向視閾中的文學研究》以空間生產論為理論基礎,以當代西方空間轉向為學術資源,以中國現代小說為文本分析對象,在文學與空間的互動闡釋中建構文學空間理論,揭示空間生產與文學表征...
《宗教文化的空間符號表征與實踐》是一本探討宗教文化空間的專業書籍,作者董琳,2018年4月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內容簡介 空間是人存在的基本要素之一。人類進入文明時代以來,空間就表現為不同的文化形態。宗教作為一種文化系統,必須對空間加以形塑和建構,形成自身特有的文化符號和表征系統,即所謂的宗教文化空間...
《符號·空間·文化:青年的媒介表徵實踐》是2021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嚴亞。內容簡介 “長期以來,我們研究青年問題的學術體系和學術話語來自於官方和主流文化,並以此建構青年亞文化,而亞文化實踐的主體恰恰是缺失的。”顯而易見,把年輕人當作社會主體去分析社會問題,就需要採用不同的話語體系和...
《城市更新實踐與文化空間生產》是由2019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品簡介 當代文化的發展超出精神領域而走向日常生活,生活世界表現為文化生活化和生活文化化的交織。作為後工業文明表征的文化產業大規模興起,集中於城市,與城市更新同時展開,不同程度地重構著城市空間景觀。作為文化產業與城市更新結合點,...
3.3 公共圖書館實現文化治理的原則30 3.3.1 公眾權益原則30 3.3.2 共同協商原則30 3.3.3 充分表征原則30 3.4 公共圖書館文化治理功能表征系統31 3.4.1 空間表征與實踐31 3.4.2 資源表征與實踐33 3.4.3 服務表征與實踐34 4 公共圖書館文化治理能力評價:公共圖書館文化治理指數設計37...
第一節 福柯的空間化權力理論 第二節 當代西方文化批評對福柯權力理論的借鑑和運用 第七章 身體:作為空間和文化表征 第一節 回歸身體 第二節 當代西方馬克思主義空間理論家對身體問題的思考 第三節 當代文化批評中的身體問題 第八章 全球化空間 第一節 資本全球擴張帶來的新變化 第二節 文化全球化 第三節 “...
2.文化區邊界有實有虛,甚至發生重疊。3.文化區不一定與自然區重合。(三)分類:1. 政治文化區:例如國家,行政區 經濟文化區:反映經濟活動類型的文化區,例如農業區,工業區。2. 文化地區 文化亞區 文化副區 由來 文化有歷史傳統(時間現象)和地區分異(空間表征)兩重性。文化區的概念是從地區的文化差異...
二 旅遊文化符號空間生產:勾藍瑤民俗表演晚會 三 旅遊社會—經濟空間生產:村寨旅遊公司與村民合作社 第三節 “洗泥節”的非遺化重構與價值疊加 一 農事節日洗泥節的歷史淵源和表征 二 洗泥節的非遺化與旅遊空間生產 三 洗泥節的價值重構與疊加 小結 第五章 廣東連南縣南崗千年瑤寨的空...
總之,任何社會活動在一定意義上都表現為空間化實踐,而空間化實踐賦予人的活動、關係和社會過程以一定的空間秩序、關係和結構。簡介 空間分化也叫空間分化策略,它是空間化實踐策略的其中一種。空間分化分化策略是指空間性質和功能分區,如公共空間與私人空間的分化,這是人類社會活動分化、深化的表現。總之,任何社會...
第一節 “空間表征”之演變 第二節 主體“空間實踐”之探 第三節 性別空間政治 小結 結論 參考文獻 後記 作者簡介 趙莉華,女,生於1972年,四川射洪人。2008年博士畢業於四川大學外國語學院。西華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講“美國文化”、“美國文學”、“高級英語”以及“英美文學賞析”等課程...
第二節 F村的全息式傳播空間 第二章 物理空間的地方性建構:旅遊景觀生產 第一節 園林景觀的空間生產 第二節 建築景觀的文化表征 第三章 交往空間的地方性建構:日常空間實踐 第一節 鄉村內部日常交往與地方實踐 第三節 “他者”的介入與地方性生產 第三節 鄉村日常人際交往的表現...
《兩岸同根同源的文化展演研究:以台灣民俗村和閩台緣博物館為例》運用勒菲夫爾提出的“空間三維說”作為文化展演的分析框架,以理解當前中國話語中的“同根同源”是如何成為一個自在的表征體系進行運作,並作用在兩處人造景觀(泉州的中國閩台緣博物館和廈門的台灣民俗村)的空間建造、主題化和實踐當中。《兩岸同根...
人們生活在一個被大眾文化充斥和包圍的社會中,人們日常生活的各個場域和空間,無論現實社會還是虛擬網路社會,到處都瀰漫著各種各樣的大眾文化。它們潛在地侵入人們日常生活的各個角落,吸引著人們的眼球和注意,滿足著人們不同層次的不同文化需求,並且在全球化、網際網路和大眾媒介的強勢助推下大有發展之勢,悄然改變...
因此,要樹立長遠觀點,克服短視行為,要有給子孫後代的生存、繁榮留下一個良好的環境空間的意識,切不可以當代人的利益為中心,甚至不惜犧牲後代人利益,拼優勢、拼資源,掠奪自然。要以有限的資源滿足無限的需求,關鍵是要在經濟發展中,注意保護和合理利用自然資源,使再生性資源能保持其再生能力,非再生性資源不致...
節 綜合:影視藝術的視覺表征 第二節 視覺畫面:影視語彙 第三節 視覺語法:蒙太奇與長鏡頭 第四節 視覺修辭:畫面和結構修辭 第六章 虛擬空間:體驗共同幻象 第七章 建築空間:用結構表達思想 第八章 城市:被展開的內外空間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 包鵬程,博士,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安徽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
本書以“空間轉向”的視角對當代中國小說進行探討,藉助空間理論和空間批評的思想及手段探究文本內部結構,建立小說的文本空間與小說思潮、敘事話語之間的內在關聯,為“空間轉向”詩學做出貢獻。全書選擇包含豐富空間意識的小說作為研究對象,切入文本表征出的八個社會文化空間——儀式空間、都市空間、鄉村空間、真實自由空間...
在當代社會,藉助於種類多樣的移動終端設備與泛在網路,人們的文化生產、傳播、消費、娛樂行為都可以被實時、動態、持續的記錄下來。文化時空數據——人類文化在整體意義上是沿著時間與空間的二維向度而延展的,所有的文化實踐,都是在特定的時間與空間範圍內發生的,時空性是任何具體文化形態的基本屬性。事實上,無論是...
民俗“及”文化、空間、功能”的雙三維動態耦合關係,提出了古城復興的文化三維空間投影共時性(耦合) 理論及螺旋星形網路歷時性〔耦合)理論,探討了古城文化基因梳理的方法、流程及古城空間規劃模式,總結了古城復興規劃的定義、目標、流程、基本方法、空間規劃體系及支撐系統,初步系統地闡述了西安的古城復興和文化建設...
渝東北地區古鎮地理經濟選擇與文化內涵探析 當前戲曲傳承與創新問題的理論反思 時代化視域下抗戰歷史文獻研究 文化:關係向人的生成——兼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化規定 藝術研究 古為今用的語境新變——中國當代藝術回歸傳統文化精神之趨向探析 視覺文化形態下的藝術公眾及角色 論中國當代少數民族文學的空間表征 文藝之道...
重點對我國城市文化思想特徵,城市文脈與文態以及城市文化發展脈路,城市空間文化形態等進行了自己的獨到見解表述&對城市文化特色進行了不同的典型實例分析,對城市文化建設進行了具體的實踐總結,論證了‘城市要發展,特色不能丟(和加強城市形象建設的重要意義。通過對我國城市文化現象,印象和城鎮化發展中城市文化問題的...
第一節 空間與傳播 一、空間內涵的多元與演進 二、空間與媒介的互構 三、城市與媒介的交融 第二節 空間視閾下城市記憶的傳播 一、城市記憶的內涵、特徵與構成 二、城市記憶的空間性傳播 第二章 空間嬗變與城市表征 第一節 城市實體空間的媒介角色 一、建築即媒介 二、景觀與記憶 第二節 懷舊空間的文化傳播 一...
融媒體時代主持人的堅守空間與創新空間探究 主持傳播主體價值的解析與構建 論主持傳播“四要素”在移動互聯時代的適應性變革 融媒體演播室節目主持人傳播主體意識的重構 主持傳播熱點前沿問題研究 論AI時代視聽節目主持人的職業挑戰與發展思路 身份建構與文化表征:新媒體時代主持人話語形象的社會性闡釋 身份與表演:體育...
7.5.5精神、文化空間體系方面的保護 7.5.6慎重對待旅遊開發 7.6傳統聚落鄉村園林景觀的發展趨勢 7.6.1生態發展的總體目標和原則 7.6.2突出地方特色 7.7傳統聚落鄉村園林景觀的自然特悻 7.7.1內涵與表征 7.7.2地域性與自然性 7,8傳統聚落鄉村園林對新農村園林量理建設的重要意義 ...
她認為,女性傾向於和平、乾淨的環境及維持生活所必需的產品的生產,這才是人性的選擇;她列舉的應當受到尊重的女性價值和女性應當爭取的權利包括:財產和姓氏的母女傳遞;姐妹的特權;女性在宗教中占據重要地位;尊重各種地方文化的空間與神祉;尊重自然食品如水果和穀類;尊重生命的周期,日月的循環與季節的流變;以愛...
象徵人類學、建築人類學、空間社會學、人文地理學、旅遊人類學 出版專著 《空間實踐與文化表征:侗族傳統民居的象徵人類學研究》,民族出版社,2014.8.科研課題 1. 2014-06-16,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14BMZ100),《新型城鎮化進程中侗族村落空間最佳化與生態人居環境建設研究》,課題主持人;2. 2013-05-01,教育...
例如, Shohamy&Waksman( 2009:314) 認為, 語言景 觀指的應是“不斷變化的公共空間中出現或 陳列的文字”。與之類似 ,Pavlenko ( 2010: 133)指出, 語言景觀研究的是書寫語言的公共使用情況。這就使得語言 景觀的研究對象不限於一般意義上的語言標牌, 而是出現在任何現實環境中的 所有語言實例, 如文化衫...
(11)《現實感與問題意識:民眾路線與當代文化研究的實踐空間》,陶東風、周憲主編:《文化研究》2016年第1輯(總第24輯)。(1.3萬)(12)《張載〈西銘〉與儒家宗法共同體的想像性建構——以“親親尊尊”的禮秩原則為視角》,《宋史研究論叢》,2015年第2輯(總第17輯)。(1.4萬)(13)《再造社會主義...
(1)繼承文化延續文脈。城市歷史和文脈是城市的生命力和魅力所在,是建設和諧統一城市風貌的靈魂。城市風貌規劃把城市的文化表征納入到城市的三維空間形態之中,來改善城市的整體環境質量,延續城市文化並促進城市文化的發展與進步。(2)改善環境提升品質。城市風貌規劃就是通過對自然、人文環境的有機結合,創造出高品質的...
結合當代藝術以及新文化地理學有關城市更新、中產階級化、文創經濟與文化空間的相關研究,開展個案研究、理論構建與具身實踐。成果有三: (1)藝術干預的空間類型和個案模式,主要為(a)城中村藝術干預的多元差異化模式;(b)老廠房或工業廢棄地藝術干預的工業遺產表征模式;(c)藝術對房地產新建項目、商品房門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