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空村》描寫了21世紀的鄉村狀況、中國轉型時期農村行進中的“疼痛”,是這個時代鄉村詩的備忘錄。該書傳達給人們的是一段歷史的斷面,是一個從此岸到彼岸的“過程”。中國的農業文明幾千年,優存劣汰是個必然。小橋、流水、人家,雞鳴、炊煙、谷香,是好的自然生態。但農村不能固守不變,在歷史發展尤其是向城鎮化邁進的過程中是要經歷陣痛的。詩人期許永恆的是鄉情、親情、質樸、純淨、真誠,與世長存。
作品目錄
|
第一輯 荒蕪空村 博物館裡的村莊 我的家鄉 空村 渡口 迷失的鄉土 沉默的村莊 荒祭 土地 關於懷念 獵人 方言 流年 邊緣 流浪的故鄉 畫村 木聲 離村莊很遠 遷徙的故鄉 留宿夜晚的村莊 五月的回憶 老屋 歸途 關於村莊 春雪晚記 故土 冬夜,徒步心上的村莊 流浪的民族 我和一棵樹 今夜,我感覺我的疼痛 遷徒者的夢想 寫給村里那些女人 距離,因為一條路 回鄉 總想回去我的故鄉 故鄉,近或者遠 去村莊撿拾曾經 臘月,荒蕪的憂傷 沉默在文明之上 | 第二輯 脈動清江 清江,吟唱的河流 行走的春天 撒爾嗬 大雪,蜷縮在水墨里 茶馬古道 河的拐彎處 路邊店 行走在清江畫廊 鹽水女神 清江號子 巴人源 鹽大路 巫歌 知音 十月,高山流木 城市的傍晚 六月,荷塘 太陽出來大得很 南方,南方 我的懷念 三月,夜渡 夏天,我走在山上 晴雪,選擇一種姿勢和態度 | 第三輯 心上村莊 村寺 參悟 放下 心問 戲制 一堵牆 錯過 分飛 關於世界末日的道歉 秋夜雜記 近在咫尺的相思 傷逝 惦記 夜吟 冷心 八月的夜晚 行走如棋 思念 五月,落滿雨的孤獨 |
|
作品鑑賞
“沒有人留守或者離開/在一些喧囂的午後,人群蛻變/用陌生的一切,裝飾臉和牙齒/遷移的謊言流動在任意角落/包括愛情,只有在陳列的台詞中出現//城市的邊緣,墓穴被挖開/族譜和青銅一樣在霉爛/有人尋找合適的價格,變賣/祖宗的遺體和僅有的良知/在空虛中透支靈魂。”(《博物館裡的村莊》)顯然,寫農村的大變革是個重大的命題,是需要文化命脈、思想深邃、詩藝技巧作功底的。首先,何澤勛是清醒的,在詩藝的拿捏上是有足夠準備的。他衝上高地,凝視與回望農村,心中百感而焦慮。“衰老的村莊/再也托不起鄉親的生活/在一些黎明或傍晚/人們,選擇遠走。”(《沉默的村莊》)這是現實的剖面。“季節毫無意義/祖父,用最後的信念/將自留地的泥土/鋪在棺槨下面/在無法思考的方寸之間/守護最後的領地。”(《土地》)這是難捨的意緒。“在某些角落/方言和烈酒一起爛醉/然後被騙到女人的床上/消失,或者消滅//直到村莊淪陷/方言被作家寫進書里/加上注釋/在地攤上叫賣。”(《方言》)這是文化的悲哀。凡此種種都深情傾吐了詩人為村莊質樸的流失而惋惜。
與村莊對應的是城市。在轉型、裂變中,農民游進城市後又是怎樣的呢。這是《空村》第二輯《脈動清江》所展示的內容。農業文明與工業文明不得不融合的時候,必然由碰撞而迸發火花,由陌生而新奇。同樣苦樂同生,雜陳共處。而對於從農村遷徏到城市的人來說,經歷卻不亞於浴火和煉獄。在這裡,詩人寫“我”寫“他”,更多的是個人的切膚之痛。但又是這個時代、這一代人的心靈烙印,深刻而銘心。由荒蕪到繁華,但“我”依然眷戀村莊,這是一條情緒線,在這條線的起伏中誕生了無限的詩情意緒。
清江這條河流之上的美麗小城利川,作為詩人的第二個落腳地,他有了太多的感慨。“混亂的世界滿目瘡痍/無法承受的河流在廣袤的大地洶湧/帶著腐屍和草籽/在茂密的蘆葦叢掩埋一切/包括姓氏和名字”(《清江,吟唱的河流》)。“想起很多/去年,或者更久/我的春天掛在行囊/無聲的流走”(《行走的春天》)。“腳步寒冷,結凍的河流/隱蔽冬眠的魚群,霧靄伸展/漫過飛翔的鷹/樹林爆出斷裂的聲音/在單調的辭彙里,詩歌和我/蜷縮在水墨里”(《大雪,蜷縮在水墨里》)。“偶爾,會有愛/在色情與道德中掩埋/調侃,成了歷史/被文人編撰成思想”(《路邊店》)。“時光割裂的村莊/輾轉在城市/我和影子相互慰藉”(《知音》)。
讀這些戰慄、挺拔的詩句時,人們似乎感覺不到詩人的哀怨與悲情,讀不到悲觀厭世的消沉與儒弱。因為詩人只是真實、客觀、詩意的記述而已,而詩的背後或隱義則是強大無窮的。《空村》的成功之處就在於,詩人摒棄或躲開以往頌揚的視角,專注傾情於“我”的“獨一無二”的感受,詩意的表達,不留懸念和朦朧。詩人營造的不是個人的小情小調,而是中國農村的歷史投影。
作品影響
榮譽表彰
2018年12月13日,《空村》獲得第七屆湖北文學獎提名獎。
出版信息
作者簡介
何澤勛,詩人,湖北省作家協會文學院第十屆簽約作家。自幼喜歡詩歌,從14歲開始發表詩歌作品以來,一直堅持詩歌社會活動和創作,現為中國詩歌學會會員、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湖北省作家協會會員、恩施州作家協會副秘書長,利川作家協會副主席、詩歌協會主席,著有詩集《最後的行者》《行走在邊緣》《涅槃之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