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防禦

積極防禦即等待進攻 。出自《戰爭論》

積極防禦,又稱攻勢防禦、決戰防禦,是指為了反攻或進攻採取積極的攻勢行動,挫敗進攻之敵的防禦。積極防禦既可以是戰略指導思想,又可以是戰役、戰鬥的作戰原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積極防禦
基本精神,戰略方針,居安思危,軍事防禦,意義,立足點,遏制戰爭的爆發,人民戰爭思想,絕對防禦,海軍防禦,空軍防禦,陸軍防禦,

基本精神

把防禦和進攻辯證地統一起來,防禦中必須有進攻,攻防結合,交替運用;把戰略上的防禦與戰役戰鬥上的進攻、戰略上的持久與戰役戰鬥上的速決、戰略上的內線作戰與戰役戰鬥上的外線作戰巧妙地結合起來,逐步消滅敵人,奪取戰爭主動權,徹底殲滅敵人。

戰略方針

1956年3月,毛澤東主持召開的軍委擴大會議確定了以積極防禦作為我軍的戰略方針。
德國軍事理論家克勞塞維茨對"積極防禦"是這樣解釋的:"防禦這種作戰形式決不是單純的盾牌,而是由巧妙地打擊組成的盾牌。"在長期的革命戰爭實踐中,毛澤東曾提出過一整套積極防禦的戰略思想和原則,創造過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在戰略上實行內線的持久防禦戰,在戰役和戰鬥上實行外線的速決的進攻戰等方針以及許多戰鬥範例。在已經變化了的新形勢下,他認為積極防禦便是:任何地方我們都不去侵略。但是,人家侵略來了,我們就一定要打,而且要打到底。中國人民有這么一條:和平是贊成的,戰爭也不怕,兩樣都可以乾。這樣,我們便應該不斷地加強軍事力量,擴大我國國際統一戰線的活動,從軍事上和政治上來制止或推遲戰爭的爆發。如戰爭不可避免地發生,我們則應在初期將敵人進攻阻止在預定設防的地區,穩定戰線,打破敵人速戰速決的計畫,迫使敵軍同我軍進行持久作戰,以逐步剝奪敵人在戰略上主動權,使我軍逐步轉入主動,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為領導制定和貫徹這個戰略方針,毛澤東花費了大量的心血。
1953年2月19日和20日,毛澤東來到了瑞雪覆蓋著的武漢,並在江漢關碼頭登上海軍"長江"艦和"洛陽"艦視察,實地考察海軍建設的情況。在艦上,他走遍了各個艙室和戰位,了解艦艇和武器裝備的性能,有時為了弄清一個細節,要連問幾次。幾天后,他又出現在紫金山下、揚子江上,毛澤東冒著風雨登上了海軍"南昌"艦、"廣州"艦、"黃河"艦視察,並檢閱魚雷快艇的操演。當快艇穿梭般地駛過他所在軍艦的左舷時,他一抹臉上的雨水,連聲說:“好!好!"。他對身邊的同志說:這個東西很好,很快,要多造些。我們國家一窮二白,鋼鐵很少,海防線很長,帝國主義就是欺負我們沒有海軍,現在我們有了,你們一定要好好乾。在視察活動中,他特別問及海軍領導同志都出過海沒有,當了解到有些同志還沒出海實踐時,當即囑咐:你們是海軍了,乾海軍就不要怕風浪,一定要到大海里去鍛鍊。天漸漸黑了,他戀戀不捨地離開了軍艦,但把期望、重託留在了這裡。"為了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我們一定要建立強大的海軍","建立一支強大的人民空軍,保衛祖國,準備戰勝侵略者"。直到今天,他當年揮毫寫下的這些題詞,還銘刻在全軍將士的心中。
毛澤東持"積極防禦"的戰略方針始終是清醒的,到了晚年,他更提出了"備戰、備荒、為人民"和"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的指示。他說,第一是備戰。人民和軍隊總得先有飯吃先有衣穿,才能打仗,否則,雖然有槍炮,無所用之。第二是備荒。遇到荒年,地方無糧、棉、油等儲備,依賴國家接濟,總不是長久之計。一遇戰爭,困難更大。第三是國家積累不可太多,要為一部分人民至今口糧還不夠吃,衣被甚少著想;再則要為全體人民分散儲備以為備戰備荒這用著想。這些話體現了他作為一名戰略家所具有的遠見卓識,也是他對"積極防禦"戰略思想的最後總結。

居安思危

"天下雖安,忘戰必危"。毛澤東經常向人民灌輸提高警惕、保衛祖國的思想,提醒人民絕不要相信什麼持久和平或者所謂一代人的和平。歷史的辯證法就是如此。我們充分地準備戰爭,敵人就不敢輕易發動戰爭,即使戰爭來了,我們也能應付裕如。為此,我們必須做好反侵略戰爭的精神準備和物質準備,要增強我們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要加強民兵建設和戰略後方建設,要建立起我國自己的快速動員體制,真正做到"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以應付今後戰爭的各種情況。
在"積極防禦"這個戰略方針的指導下,毛澤東在帶領我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同時,除親自領導了抗美援朝戰爭外,還指導和指揮了多次自衛反擊作戰,保衛了國家的主權、領土完整,維護了亞太地區乃至世界的和平。
毛澤東生前領導的反擊作戰都取得了勝利,產生了重大的國際影響,它們是"積極防禦"的戰略方針在處理我國和平時期軍事問題上的具體運用。

軍事防禦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中國的軍事戰略方針一直是積極防禦。但在不同時期,積極防禦軍事戰略方針的內容有所不同,而且根據形勢的變化,在不斷發展之中。
積極防禦軍事戰略方針是從革命戰爭年代毛澤東的積極防禦戰略思想發展演變過來的。毛澤東積極防禦戰略思想有兩個基本特徵:一個是自衛性和防禦性。強調實行戰略上的“後發制人”,主張“在防禦形勢之下戰勝敵人”。其基本的原則,就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另一個是積極性。即把戰爭作為一個整體看待,主張在戰略防禦的形式下,積極主動地同敵人鬥爭,能動地奪取戰爭的勝利。其主要表現就是防禦、進攻的有機結合和內線、外線的靈活運用。這裡既包括戰略內線防禦時的戰役戰鬥外線進攻,也包括適時將戰略上的內線防禦導向戰略上的外線進攻,使整個戰爭的發展過程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從巨觀上統一進行籌劃與指導。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我國軍事戰略進行過幾次大的調整。儘管每次調整的背景不同,內容不一樣,對戰略方針的表述不盡一致,但都沒有離開積極防禦這個總的大綱。中國實行積極防禦軍事戰略,在戰略上堅持防禦、自衛和後發制人的原則。
為適應世界軍事領域的深刻變革和國家發展戰略的要求,1993年,中央軍委制定了新時期積極防禦軍事戰略方針,在戰略指導上實行重大調整,把軍事鬥爭準備的基點由應付一般條件下的局部戰爭轉到打贏現代技術特別是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上來。這是積極防禦戰略思想的重大發展,也是軍隊建設指導思想戰略性轉變的深化。

意義

立足點

這一方針立足於打贏現代技術特別是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這是綜合考慮到了海灣戰爭等顯示出來的世界新軍事變革的趨勢,以及威脅中國國家安全的各種因素,著眼於做好最複雜和最困難情況下的防衛作戰準備。

遏制戰爭的爆發

根據中國國家發展戰略和國家安全戰略,中國軍隊將靈活運用各種軍事手段,與政治、經濟、外交等鬥爭密切配合,改善中國的戰略環境,減少不安全和不穩定因素,努力遏制局部戰爭和武裝衝突的爆發,使國家能用好和延長重要戰略機遇期

人民戰爭思想

如果有人把戰爭強加在中國頭上,中國將實行現代條件下的人民戰爭。這種戰爭的目的,是為了維護最廣大人民民眾的利益,即為人民而戰,而且堅決依靠人民民眾去進行戰爭。中國將堅持依靠人民民眾加強國防建設,增強全民國防觀念,實行精幹的常備軍與強大的後備力量相結合的武裝力量體制。中國軍隊將堅持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創造現代條件下人民民眾參戰的新戰法,發揮人民戰爭的整體威力。
積極防禦軍事戰略方針將貫穿到中國各軍、兵種的戰略中去。在繼續重視陸軍建設的同時,加強海軍、空軍和第二炮兵為重點的作戰力量建設,謀求作戰力量結構協調發展,提高奪取制海權、制空權以及戰略反擊能力。推動火力、機動力和信息能力的協調發展,全面提高軍隊的威懾和實戰能力。

絕對防禦

海軍防禦

中國海軍實行的是一種“近海防禦”戰略。海軍擔負著保衛國家海上方向安全、維護領海主權和海洋權益的任務。“海軍擴大近海防禦作戰空間和防禦縱深,加強、完善海戰場建設,增強在近海遂行海上戰役的綜合作戰能力和核反擊能力……突出海上作戰兵力特別是兩棲作戰兵力建設。加快更新海軍武器裝備,重點發展新型作戰艦艇,以及多種專用飛機和配套裝備,提高武器裝備的信息化水平和遠程精確打擊能力……提高聯合作戰能力和海上綜合保障能力。”

空軍防禦

中國空軍戰略正在逐步由“國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備型轉變”。空軍擔負著保衛國家領空安全,保持全國空防穩定的任務。“空軍適應信息化空中作戰的要求……重點發展新型戰鬥機、防空反導武器、信息作戰手段和空軍指揮自動化系統……提高空中打擊、防空作戰信息對抗、預警偵察、戰略機動和綜合保障能力,努力建設一支總體規劃適度、編成結構合理、武器裝備先進、系統配套編成、信息支援和作戰手段完備的空中防衛作戰力量。”

陸軍防禦

第二炮兵(現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是保衛國家安全的重要戰略力量,主要擔負遏制敵人對中國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擊和常規飛彈精確打擊任務。現已初步形成核常兼備、射程銜接、威力和效力明顯增強的武器裝備體系。中國的核戰略實際上是一種最低限度有效核反擊戰略。中國核力量“主要擔負遏制敵人對中國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擊任務”。中國自擁有核武器之日起就鄭重聲明,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此後又承諾無條件地不對無核武器國家和無核武器區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並一直推動所有核國家以法律形式確定上述承諾。中國對發展核武器始終採取極為克制的態度,中國核武庫的規模僅保持在自衛所需的最低水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