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al operation 海上戰役就是為達成戰役目的或一定的戰略目的,單獨或在其他軍種協同下,在某一海區實施的 戰役 。亦稱海軍戰役。它分為海上進攻戰役和海上防禦戰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上戰役
- 外文名:naval operation
戰役介紹
進攻戰役樣式
防禦戰役樣式
海上戰役總結
四大海戰
1453年,土耳其人攻克君士坦丁堡後,拜占庭帝國隨之滅亡,為奪取地中海的制海權,他們的海盜從未停止過劫掠基督教國家的商職,到了16世紀,地中海已成為基督教和融入摩斯林世界的土耳其的海上戰場。為了抵禦土耳其奧斯曼帝國的威脅,1571年爆發了勒潘多海戰。基督教國家的聯合艦隊的大炮火力占有明顯的優勢這是世界上最後一次大規模槳船隊之間的較量,但是與薩拉米海戰所不同的主要不是使用艦船間的衝撞,而是近程火炮相對抗,基督教聯合艦隊選擇開炮的合適時機是"近到讓敵人的血濺到您身上時再開炮",本次大海戰使土耳其艦隊損失了200艘戰船和大約3萬名戰士,而基督教徒艦隊僅損失12艘戰艦和7700名戰士,此戰的勝利打消了土耳其獨霸地中海的念頭,使其領土擴張的野心大為收斂。勒潘多海戰是16世紀最大的歐洲戰役,也是由近程火炮取勝的第一次海上戰役。
16世紀中葉,英格蘭為了在西、葡全球航海殖民活動中得益,不斷在海上發生英國私掠船襲擊西班牙港口基地和商船的事件。在伊莉莎白女王時代尤甚。在馬丁·路得宗教改革後,進一步引起天主教徒與新教徒之間殘酷的宗教戰爭,從而使天主教國家西班牙與新教國家英格蘭的矛盾公開化,最終導致西班牙無敵艦隊遠征英格蘭,為了提高當時歐洲普遍使用的高上層建築蓋倫船的駛風性能研製了一種低上層建築的輕型蓋倫船,又稱女王艇。當雙方連續的戰鬥在英吉利海峽展開時一批新型女王艇投入戰鬥,於是英國軍艦在輕捷,搶風航行性能探帆技術等方面均占明顯的優勢。而西班牙無敵艦隊中的舊式蓋倫船不僅行動明顯遲緩,而且不會作逆風航行,在戰鬥中尚處於下風受擊的位置。而英國人在這次海戰中發揮了他們的帆船海戰戰術理論,即自艦處於敵艦的上風位置是最占優勢的位置。西班牙經過7日的戰鬥,已經彈盡,而英國艦隊卻仍不斷地從英國得到彈藥補充。後來西班牙無敵艦隊在加萊錯地受到英國8艘火船的攻擊,受到重創,奪路而逃,在大西洋遇到風暴,40艘船在海上沉沒。無敵艦隊的慘敗標誌著西班牙衰落的開始。而英國的海上實力就此正蒸蒸日上。這次海戰是天主教主要擁護者與耶穌教主要擁護者之間的一次全面對抗,也是帆船艦隊間作火炮艦隊遠距離對攻的第一次大決戰。
19世紀初拿破崙為了稱霸歐洲,沒有接受西班牙無敵艦隊遠征英吉利海峽受挫的教訓,試圖奪取英吉利海峽的制海權,遠征英國本土。1804年10月21日夜,由英國海峽上將納爾遜率領的英國艦隊與法國分艦隊司令維爾納夫率領的法國艦隊於加的斯的特拉法加角附近相遇。在這次大海戰中納爾遜摒棄以往雙方艦隊沿縱列航行,側向發炮的固有海戰模式採用以旗艦突破敵陣,近程發炮戰術,為此,之前,英國還研製了威力強大的武器-巨型短炮。便於炮手在航行中選擇準確的時間進行射擊,依靠這一新戰術,英國艦隊全殲法國艦隊,維爾納夫被俘,而納爾遜上將不幸戰死。納爾遜上將的葬禮非常隆重,它反映了特拉法加海戰的重要意義。他所創造的海戰戰術及其這次海戰中的慘烈和悲壯令肅然起敬,人們充分認識到此役對保衛英國海上安全的重要性是納爾遜把帆船時代特別壯觀的海戰線式戰術發展到最高峰,成為帆船海戰最高典範,這次海戰由根本上樹立了英吉利在海上的霸權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