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稻作
- 別名:稻作農業
- 產品類型:水稻
- 起源地: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
稻作,稻作農業,水稻是中國最主要的糧食作物。據明代科學家宋應星的估計,當時在糧食供應中,水稻十分之七,居絕對優勢,大、小麥、黍、稷等糧作物,合在一起,只占十分之三的比重。也就是說,中國絕大部分人口是依靠稻米來養活的,可見...
《稻作》是日本漫畫家古谷實創作的漫畫。 作品主要是搞笑題材。最大的特色是相較於其他漫畫家筆下的俊男美女,古谷實筆下的主角和配角多是無厘頭,醜態百出的無用一般人。 該作於1996年度獲得第20回講談社漫畫賞。
稻作習俗,是指江西省上饒市萬年縣在長期的水稻耕作實踐中,逐步形成的歌謠、節令、風俗、耕技等方面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間習俗,不少稻作習俗沿襲至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稻作習俗與萬年水稻耕作水乳交融、代代傳承,其涵蓋了...
1、由此而衍生的有關衣食住行的種種風俗而被稱為“稻作文化”。江南水鄉婦女的民俗服飾通常是包含衫、褲、鞋、束腰、作裙、包頭、卷綁和胸兜等在內具有顯著地域特色的一整套裝束。2、在盛產稻穀的東亞,象日本、韓國、東南亞、中國...
2010年6月,江西“萬年稻作文化系統”被聯合國糧農組織命名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試點。2013年,入選入選首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發展歷史 在上個世紀50年代末,萬年大源一個被稱為仙人洞的溶洞被發現;30年後,在這個洞穴遺址中...
萬年是世界稻作文化發源地、中國貢米之鄉。近年來,該縣逐步形成涵蓋歌謠、節令、習俗、耕技等方面內容、獨具地方特色的稻作文化系統,並先後成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全國首批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遺產介紹 文化部公示第四批...
稻作藝術是利用田間自然結構構造出的一些圖案。人類的力量巧奪天工,可以以傳承幾千年來的優良智慧為地球和人們提供有機豐饒的食物,但是也可能因為轉基因的污染和氣候變化的影響而讓生態農業生產遭到破壞。泰國田間 泰國稻米豐收,綠色和平...
苗族稻作習俗是貴州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地區是黃平縣。傳承保護 2019年6月2日,貴州省人民政府印發《省人民政府關於公布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通知(黔府發〔2019〕10號)》,苗族稻作習俗被列入貴州省...
在麥(油菜)生長後期,將處理後的稻種直接套播到麥(油)田間,機械收割時留高茬,脫粒後的秸稈菜殼就地散開、就近埋入墒溝或自然條帶,任其在稻作期間自然腐解還田的可持續低碳稻作新技術。優勢 與常規稻作相比:從生產環節上確保...
《中國稻作文化史》是2007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游修齡。內容簡介 2007年5月,上海人民出版社的編輯毛志輝先生約請我寫作一本《中國稻作史》的學術著作。我回答說,這個著作不用寫了,因為恩師游修齡教授已有一本同名的著作...
方正稻作習俗是黑龍江省第七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申報地區是哈爾濱市方正縣。基本情況 該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類別屬於民俗,級別是省級。傳承保護 2024年1月12日,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印發《黑龍江省人民政府關於公布第七批省級非...
中國水稻研究所稻作技術研究與發展中心,由中國水稻研究所原農藝系、植物生理系、植物保護系、土壤與肥料系、農業工程系等組建而成。有水稻高產技術與生理、水稻生態、稻田資源、水稻逆境、水稻病理、昆蟲、稻田雜草、轉基因生態和稻作機械...
《稻作基本技術》是2009年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橋川潮。內容簡介 《稻作基本技術》從不同角度闡述水稻生長發育特點和規律,分析水稻“早衰”低產的根本原因,提出了全新的栽培理念和革新性施肥方法。由於該書的栽培...
本發明一種麥-稻輪作田的麥收至水稻秧苗移植期的稻作方法,所述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低茬收割麥子,保留低茬麥樁,剩餘麥草埋入墒溝;(2)稻秧拋秧前噴施滅生性除草劑;(3)灌溉淺水層後,在低茬麥樁行間田面拋植或擺植...
《貴州稻作》是2010年貴州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貴州稻作》全書共分22章及附錄,包括貴州稻作歷史與傳統文化,貴州稻作的氣候、土壤條件及稻作區劃,貴州稻種資源的評價和利用,貴州水稻的雜交育種及超級雜交水稻育種,貴州...
《稻作診斷》是2007年由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該書作者是蘇祖芳、周紀平、丁海紅。內容介紹 本書系統地介紹了稻作診斷概況,稻作診斷的原理,水稻生育期和產量診斷與預測,高產群體診斷,水稻缺素與環境污染、氣象災害、主要病蟲...
《中國稻作》,民國期刊 。相關 柯象寅,水稻專家。安徽貴池人。198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5年畢業於中央大學農藝系。1940年獲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博士學位。曾任中央農業實驗所技正、稻作系主任,武漢大學農學院教授,中央大學農學院教授兼...
《中國稻作文化概論》是2014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芝鳳。內容簡介 本書為國家社科基金課題,是國內和國際第一部稻作民族的“稻作文化概論”,是一部集稻作文化研究大成的精品專著,具有開拓性和資政、存史的作用。本書的及時...
《雲南稻作源流史》是2005年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管彥波。內容簡介 《雲南稻作源流史》由緒論和四個篇章構成,為雲南稻作的系統研究成果。篇首緒論,直截了當地說明我們研究這個命題的緣起,以及相關的研究方法、研究的學術價值及...
麥田秸稈全量還田超高茬免耕拋秧稻作方法,涉及一種稻作生產方法,特別是一種麥田秸稈全量還田的稻作生產方法。收麥時留高茬20~30cm,本發明可將斜插入墒溝的麥草和高茬部分全部留在稻田中,通過自然腐解使其全部腐變為可利用的肥料...
《北京京西稻作文化系統》是2017年11月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焦雯珺,杜振東,閔慶文,邵建成。內容簡介 農業文化遺產是勞動人民長期生產活動的創造和生存智慧的結晶,是傳統農業的精華和關乎人類未來的遺產,蘊含著豐富的社會、...
稻作史論集 《稻作史論集》是1993年由北京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游修齡。內容介紹 本書包括稻的起源、傳播和分化,古代稻的品種資源,稻的古文字考證,古代稻的生產4部分。
直播稻是一種較為原始的稻作栽培技術,但它在水稻移栽技術出現之後,並沒有徹底消失,而是頑強地保存下來。在人口稀少,經濟、技術相對落後,以及水旱災害頻繁的地區,它不失為一種合理的選擇。經過明清時期的推陳出新,直播稻不僅保留了...
單季稻指的是一年只種一季稻的一種稻作制度。主要分布在中國秦嶺、淮河以北,長江流域北部,四川盆地和雲貴高原,南方部分丘陵山區也有種植。種類 單季稻可分為單季早稻、中稻、晚稻。南方的冬水田和海拔較高的地區,冬季實行休閒,每年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