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世衡

種世衡

種世衡(985年―1045年),字仲平,河南洛陽人,大儒种放之侄,北宋將領、種家軍開山人,官至東染院使、環慶路兵馬鈐。

種世衡為總領西北軍務的范仲淹一手提拔。招撫羌人,築城安邊,並巧施離間計,除去西夏皇帝李元昊的心腹大將野利剛浪棱、野利遇乞兄弟。

基本介紹

  • 本名:種世衡
  • 別稱:種仲平
  • 所處時代:北宋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時間:985年
  • 去世時間:1045年
  • 主要成就:創立種家軍,修築;計除野利兄弟
  • 官職:東染院使、環慶路兵馬鈐
  • 追贈:成州團練使
人物生平,仕途履歷,築城青澗,恩撫羌人,反間除賊,去世,歷史評價,主要成就,軼事典故,講求信義,巧運梁木,苦肉計,家族成員,弟弟,子孫,史籍記載,

人物生平

仕途履歷

種世衡年少時崇尚氣節,兄弟中有想分其資產者,他全數辭讓給予,只取圖書而已。最初因其叔父种放恩蔭,補任將作監主簿,後多次升遷至太子中舍。
種世衡曾任涇陽知縣,里胥(管理鄉里事務的公差)王知謙以非法手段獲取利益的事情敗露,按照法令應判徒刑,王知謙逃走。等到郊赦(古代帝王舉行祭祀大禮時赦宥罪犯)將至,王知謙便主動向官府自首,種世衡說:“把王知謙送到州府必會得到赦免。”用杖擊打王的脊背後向州府請罪,知府李諮上奏釋免其罪。
後來,種世衡通判鳳州。鳳州將領王蒙正,是章獻皇后劉氏的姻家,所作所為不守法紀。他曾向種世衡求取私利,種世衡沒有聽從,王蒙正非常生氣,於是誘使王知謙訴冤而暗中幫助他,種世衡因此被流放竇州,後移居汝州。其弟種世材送上一官職來替兄贖罪,任命為孟州司馬。過了很久,龍圖閣直學士李紘為他辯護,宋綬狄棐相繼為他說話,種世衡被任命為衛尉寺丞,歷任隨州監酒、同州簽書、鄜州判官事。

築城青澗

當時西部邊地用兵,守備不足,種世衡建議,延州東北二百里有故寬州,請求因其被廢棄的城壘而興建,用來抵擋西夏的鋒銳,右可穩固延安的形勢,左可致河東的粟米,向北可圖取銀、夏州的舊地。朝廷同意他的建議,命他負責這項工程。西夏人多次出擊爭鬥,種世衡一邊戰鬥一邊築城。但地險沒有泉水,眾人認為不可防守。鑿地一百五十尺,才碰到石頭,石工認為石頭不可鑿穿,種世衡下令一畚碎石付酬一百錢,終於得到泉水。城築成後,賜名青澗城。

恩撫羌人

後升任內殿崇班、知青澗城事。開墾營田二千頃,招募商人,借貸給本錢,使流通貨物贏得利益,青澗城於是富實。間或出行部族,慰勞酋長,或者解下所佩的帶子送給他們。曾適逢與客人飲酒,有人得知敵情來報告,就把飲器送給他,由於這樣所屬羌人部族都樂於為其所用。後再升任洛苑副使、環州知州。
蕃部有牛家族叫奴訛的人,向來倔強,從沒有出來拜見郡守,聽說種世衡來到,急忙到郊外迎接。種世衡與奴訛約定,第二天當到其帳舍,前去慰勞部落。當晚下大雪,有三尺深。左右侍臣說:“地勢險惡不可前去。”種世衡說:“我正要結信於諸羌,不可失約。”於是沿險而進。奴訛正睡在帳中,認為種世衡必定不能到達,種世衡一蹴而至,奴訛起而大驚說:“在此以前從沒有官員到我部落,您是不懷疑我們的!”於是率領他的部眾四面圍繞著下拜表示聽命。
羌人酋長慕恩部落最為強大,種世衡曾在晚上與他飲酒,侍女出來勸酒。不久種世衡起身入內,偷偷在牆壁的空隙中窺視。慕恩私下與侍女調情,種世衡乘其不備突然出來,慕恩慚愧恐懼請罪。種世衡笑著說:“你想要她嗎?”馬上把侍女贈送給他,由於這樣得到慕恩的拚死效力。諸部有背叛的,使慕恩討伐戰無不勝。有兀二族,種世衡招之不來,就命令慕恩出兵誅殺兀二族。其後一百多帳都自動歸附,沒有敢背叛的。因而令諸部族設定烽火,有緊急情況就舉起告警的烽煙,披甲備馬以待。
葛懷敏兵敗時,種世衡率領羌兵幾千人以援救涇原,沒有敢落後。曾勸課官吏百姓射箭,如有過失,射中就釋其罪;有人辭謝某事、請求某事,往往因射中否而作定奪。因此人人自勵,都精於射箭,由是數年西夏不敢靠近環州境地。
後來,升任東染院使、環慶路兵馬鈐轄。范仲淹檄令他與蔣偕修築細腰城,種世衡當時臥病在床,立即起來,率領所部甲士日夜興築,城修成功而去世。

反間除賊

起初,種世衡在青澗城,西夏皇帝李元昊沒有臣服,其顯貴野利剛浪棱、野利遇乞兄弟有才能謀略,都號稱大王。李元昊以親信用事當權,邊臣打算用計謀離間他們。慶曆二年(1042年),鄜延經略使龐籍兩次給保全軍太守劉拯寫信,賄賂蕃部破醜以便把信送給野利兄弟,但涇原路王沿、葛懷敏也派人持書及金子財寶來贈給遇乞野利。恰逢野利剛浪棱命令浪埋、賞乞、媚娘等三人拜見種世衡請求降服,種世衡知道這是欺騙,說:“與其殺掉他們,不如因之作為離間。”留下他們使監商稅,出入騎從很寵厚。
當時有個名叫王光信的和尚,驍勇善於騎馬射箭,熟悉蕃部的山川道路。種世衡出兵,常常讓他作為嚮導,多次蕩平羌人族帳,上奏讓他擔任三班借職,改名嵩。種世衡寫信用蠟封好,派王嵩送給野利剛浪〈口夌〉,說浪埋等人已到,朝廷知道大王有向漢之心,任命他為夏州節度使,俸祿每月一萬緡,皇帝賜給的旌旗節鉞已到,催促他歸附,用棗綴畫成龜形,喻其早歸之意。野利剛浪得棱信後大為恐懼,從自己的治所內擒住王嵩送給李元昊,李元昊懷疑野利剛浪棱背叛自己,不讓他返回治所,而且把王嵩禁錮在井中。派大臣李文貴以野利剛浪〈口夌〉旨意報種世衡,而且說明不明白所送書信的意思,如果答應通和,則希望賜給一言。種世衡把此事報告龐籍。當時朝廷已打算招附李元昊,龐籍把李文貴召來,諭示國家寬大開納的意思,派使臣還報。李元昊得到報告,放出王嵩,厚禮相待,讓他與李文貴一同回來。從此相繼派使者請求降服,於是稱臣如舊。
種世衡聽說野利兄弟已被殺,寫祭文越境祭弔。龐籍開列王嵩的勞績,陳述李元昊未通和時,種世衡圖劃計策派王嵩冒著艱險離間李元昊君臣,於是形成猜貳,李元昊因此與中國通和,請求優先升王嵩的官。王嵩因此升任三班奉職。後來王嵩因召對自陳,再升任侍禁、閣門祗候。

去世

種世衡死後,龐籍擔任樞密使。種世衡的兒子種古上書訴說父親的功勞,被龐籍所壓抑。種古再次上書,於是追贈種世衡為成州團練使,詔令吏部流內銓授任種古為大縣簿尉,押還本籍。龐籍既已罷官,種古再度辯理,下請御史考實驗定,以龐籍以前奏王嵩疏為定。詔以此事交付史官,聽任種古就便近郡縣做官。
種世衡在邊地數年,積聚穀物流通貨物,所到之處不煩縣官增兵增糧。善於安撫士兵,有人生病就派一個兒子專門視其食飲湯劑,因此緣故得人拚死效力。等到他去世時,羌人酋長數日早晚來哀悼他,青澗城和環州人都畫其像立祠祭祀。

歷史評價

范仲淹:國之勞臣也。
孫甫:今陝西兵官惟種世衡、狄青、王信材勇,可戰可守。”
歐陽修:①自西事以來,擢用邊將,能立功效者殊少。惟范仲淹築大順城,種世衡築青澗城,劉滬築水路城;滬尤為艱勤,功不在二人下。②臣伏見兵興以來,所得邊將,惟狄青、種世衡二人,其忠勇材武,不可與張亢、滕宗諒一例待之。
沈括:平夏之功,世衡計謀居多,當時人未甚知之。
脫脫:宋懲五季藩鎮之弊,稍用逢掖治邊陲、領介冑。然兵勢國之大事,非素明習,而欲應變決策於急遽危難之際,豈不仆哉。種氏自世衡立功青澗,撫循士卒,威動羌、夏,諸子俱有將材,至師道、師中已三世,號山西名將。徽宗任宦豎起邊釁,師道之言不售,卒基南北之禍。金以孤軍深入,師道請遲西師之至而擊之,長驅上黨;師中欲出其背以掩之,可謂至計矣。李綱、許翰顧以為怯緩逗撓,動失機會,遂至大衄,而國隨以敗,惜哉!
黃道周:種子世衡,少尚氣節。有事西邊,心盡力竭。既為築城,又將泉掘。先開營田,復貸商業。荒涼邊城,富如帝闕。行部慰勞,羌長陰結。敵帳往還,不憚大雪。敵感且懷.拜皆羅列。以酒醉之,再贈姬妾。若有所圖,死亦勇決。種類猜嫌,因而間別。所忌掃除,所憎撲滅。勢獨歸降,不生釁孽。所以邊庭,常清常潔。

主要成就

讓西夏聞風喪膽的“種家軍”,就是種世衡和他的兒孫們一手創建的。他不但打仗勇猛,而且足智多謀,這些計謀被他廣施於抗擊西夏的戰爭中,尤其是“苦肉計”、“美人計”、“離間計”三條計策的巧妙運用,成功打擊西夏的囂張氣焰,打亂西夏的戰略部署,實現他保家衛國的蓋世功勳。

軼事典故

講求信義

宋仁宗慶曆三年(1043年)春,范仲淹巡視邊境時,得知環州(今甘肅環縣)所屬羌族大都偷偷和夏國國主元昊相交通。由於鄜州判官種世衡為抵禦西夏修築延安東北二百里故地寬城,名青澗城,在羌族百姓中很有聲望,范仲淹就奏請宋仁宗調種世衡做環州知州,來鎮撫羌族。羌族部落酋長牛奴訛,平時非常倔強,聽說種世衡來了,竟跑到很遠的地方去迎接。種世衡和他約定,第二天一定到他的帳幕去,慰勞部落百姓。這天晚上,天上紛紛揚揚下起了大雪,積雪足有三尺深。左右侍從說:“牛奴訛兇狠狡詐,難以信任,況且道路險阻,不易行走。”種世衡說:“我正是以信義結交羌人,怎能錯過約定的日期?”於是,他冒著大雪前往。到達以後,牛奴訛大為吃驚,說:“我世世代代住在這個山上,漢人的官吏沒有敢到這裡來的,你一點都不疑心呀!”於是率領全部落的人向種世衡行禮,全部落感動得口服心服。

巧運梁木

種世衡擔任澠池縣知縣時,縣中的山上有座廟因年久失修殘破不堪,種世衡想將廟再重新修建,修繕的工程一直進行得很順利,唯獨廟中的梁木太過粗大,工人無法搬運上山,致使工程停滯不前。種世衡心生一計,挑選手下中身強力壯的軍士,命他們把頭髮剃光,打扮成相撲的力士,排列成行走在馬隊前遊行街市,並宣布:“將在廟中表演相撲。”到表演的日子,全縣扶老攜幼,蜂擁上山,前往觀看,到達之後,種世衡對前來的民眾說:“今天是上樑的好日子,請各位鄉親先幫忙搬運梁木,然後再觀賞相撲表演。”眾人都滿心歡喜的下山,不多久梁木就順利的搬運上山。

苦肉計

在駐守青澗城的過程中,種世衡手下有一員蕃將,曾經犯了一個小過錯,惹得種世衡暴怒,他一反平時愛兵如子的常態,拿出輕易不用軍杖,命令士卒對他施以杖刑,而且杖杖撲在脊背上,蕃將求饒不聽,部下說情也不聽,直到皮開肉綻,鬼哭狼嚎。種世衡的杖刑,徹底打掉蕃將的一片忠心,傷勢還未痊癒,他便不辭而別,投奔到李元昊的帳下。李元昊見他傷痕累累,又對種世衡恨之入骨,便把他收為心腹,準許他自由出入於最高軍事機關樞密院。一年過後,蕃將竟然回到青澗城,並給種世衡帶回大量西夏的軍事機密。事後人們才恍然大悟,原來種世衡暴打番將,是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種世衡小施“苦肉計”,換來知己知彼的戰略先機。

家族成員

弟弟

種世材

子孫

據《宋朝事實類苑》記載,種世衡有八個兒子:種詁種診、種諮、種詠、種諤、種所、種記、種誼。其中種詁、種診、種諤戰功顯赫,關中百姓稱其為“三種”。種世衡的孫子輩中,將才多多,其中以种師道最為有名。

史籍記載

《宋史·卷三百三十五·列傳第九十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