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資料
鎮原縣博物館收藏的秦代“銅詔版”,1996年9月經國家文物局專家
楊伯達一行8人組成的鑑定小組鑑定,認定為“秦詔版”屬國家一級文物。同時正式命名為“二十六年銅詔版”(簡稱“秦詔版”)。“秦詔版”為長方形,長10.8厘米,寬6.8厘米,厚0.4厘米,重0.15千克,它的四角鑽有四個小孔,是供人們將其固定時釘釘子用的,銅質青色,鑄造於秦始皇執政時期。其正面是以秦小篆鑄成的,字型大小0.9厘米,豎五行、橫八行、上下、左右結構整齊,陰文書刻40字,即“廿六年皇帝盡併兼天下諸侯,黔首大安,立號為皇帝,乃詔丞相狀、綰法度量則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其大意為:“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統一了天下,百姓安寧,立下皇帝稱號,於是下詔書於丞相隗狀、
王綰,依法糾正度量衡器具的不一致,使有疑惑的人都明確起來,統一起來”。
政治制度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了中國,結束了
春秋戰國以來諸侯割據混戰的局面,建立了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專制主義
中央集權制的大帝國——
秦朝,從而奠定了中國長期統一的基礎。雖然它在歷史上僅存在了15年,但這個短暫的王朝對此後中國數千年的
帝制社會卻有極其深刻的影響。所謂“二千年來之政,
秦政也”,“自秦以後,朝野上下,所行者皆秦之制也”(《中國歷史資料》),是為後世公認的定論。秦始皇的許多經濟、文化等政策無疑是進步的,在各地區、各民族得到了廣泛交流。這對中華民族經濟、文化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其主要經濟政策是以秦國的圓形方孔錢通行全國。統一貨幣,統一
度量衡,統一
車軌,修築
長城,開挖
靈渠,引水灌溉,還有“令黔首(民)自實田”(《中國通史》),在全國實行
土地私有制,按畝徵稅。其主要的文化政策是先以小篆,後以隸書作為標準字型統一文字。“秦詔版”就是秦始皇為了落實好經濟政策中的統一度量衡而頒發的文告,命丞相將其鑄於“銅詔版”上,吩咐丞相把
齊、
楚、
燕、
韓、
趙、
魏、
秦七國原來不一致的度量衡用統一的標準明確起來。這一舉措,對在當時剛剛建立的統一的多民族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國家,有著積極的意義。
經濟文化
“秦詔版”的收藏是意外發現的。1976年在縣農副公司收購門市部,由愛好文物的縣文化館幹部張明華發現並交館收藏,當時以廢銅收購,價值只有0.80元。1995年10月,甘肅省文物鑑定委員會董彥文、吳怡如、
趙子祥等一行8人鑑定,認為屬國家一級文物。1996年經國家文物專家鑑定後,正式命名為“秦詔版”。這對進一步研究秦時屬於北地郡的鎮原縣的政治、經濟、文化、藝術提供了寶貴的實物依據。同時,為我國館藏文物增添了稀世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