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魯共和國國旗

秘魯共和國國旗

秘魯共和國國旗(英語:The National Flag of the Republic of Peru,西班牙語:La Bandera Nacional de la República del Perú),是秘魯共和國的國旗,呈長方形,長寬比為3∶2,旗面由三個面積相等的豎長方形相連組成,顏色為紅白兩色,左右兩邊的豎長方形為紅色,中間的豎長方形為白色,白色豎長方形的正中繪有秘魯國徽中的盾面圖案,在國徽盾面圖案下方,左邊的月桂枝和右邊的棕櫚枝交叉環繞;民間用旗一般不帶有任何徽記圖案,軍事用旗和戰旗帶有完整的國徽圖案。

秘魯自1821年正式獨立以來,曾先後採用了三面國旗,直至1825年秘魯共和國才確定了國旗的最終樣式,並在此基礎上不斷進行相應調整。

秘魯共和國國旗中,紅色代表著英雄烈士揮灑的鮮血,表達著人民對於英雄烈士的懷念,白色象徵著純潔的感情和社會正義,也象徵著自由、民主、和平與幸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秘魯共和國國旗
  • 外文名:英語:The National Flag of the Republic of Peru
    西班牙語:La Bandera Nacional de la República del Perú
  • 縱橫比例:3∶2
  • 使用國家:秘魯共和國
  • 圖案樣式:縱向三等分、矩形、國徽
  • 色彩構成:紅色、白色
  • 使用時間:1825年2月25日起
  • 設計者:何塞·弗朗西斯科·德·聖馬丁·馬托拉斯(第一版)、何塞·貝爾納多·德·塔格萊(第二、第三版)
  • 國旗日:6月7日
  • 類別:海陸通用國旗
產生背景,發展歷程,設計要素,旗幟圖案,顏色標準,象徵意義,使用原則,法律法規,使用場景,文化特色,爭議事件,設計者,相關旗幟,

產生背景

1821年7月28日,秘魯正式宣告獨立,秘魯獨立後,執政的解放者何塞·弗朗西斯科·德·聖馬丁·馬托拉斯和托雷·塔格萊侯爵何塞·貝爾納多·德·塔格萊先後為秘魯設計了國旗,但他們所設計的國旗因為各種原因沒有被長久的使用,直至1825年西蒙·玻利瓦爾成為秘魯執政者後,才確立了秘魯國旗的最終樣式,此後,秘魯共和國國旗在該樣式的基礎上多次作出調整。
秘魯共和國國旗
飄揚在利馬武器廣場上空的秘魯共和國國旗

發展歷程

秘魯位於南美洲西部,西瀕太平洋;秘魯原為印第安人建立的印加帝國所在地,是印加文明的中心,後淪為西班牙殖民地,殖民當局在當地成立秘魯總督轄區,秘魯成為西班牙在南美殖民統治的中心;西班牙殖民帝國統治時期,秘魯歸秘魯總督轄區管轄,這一時期秘魯使用西班牙殖民當局所規定的旗幟。
1780年11月4日,印加帝國王室後裔何塞·加夫列爾·孔多爾坎基(後自稱圖帕克·阿馬魯二世)發起反對西班牙殖民統治的武裝起義,起義在圖帕克·阿馬魯二世及其部眾的領導下持續至1783年10月,戰爭期間,起義者使用底色為紅色,繪有印加帝國標誌的旗幟為革命象徵。
秘魯共和國國旗
豎直懸掛時的秘魯國旗樣式
1812年2月22日—3月17日,瓦努科城爆發了反對西班牙殖民統治的起義,起義者們以全紅色的旗幟作為革命象徵。
1813年—1814年,塔克納庫斯科城先後爆發了反對西班牙殖民統治的起義,受拉普拉塔聯合省革命者曼努埃爾·貝爾格拉諾的影響,起義者們使用了淺藍色和白色組成的雙色旗為革命象徵,雖然兩次起義均以失敗告終,但此後秘魯反對西班牙殖民統治的鬥爭從未停止。
1820年9月8日,解放者何塞·弗朗西斯科·德·聖馬丁率領4000餘人的秘魯解放遠征軍在利馬以南皮斯科附近的帕拉卡斯灣登入,隨後占領皮斯科城並在當地建立遠征軍司令部指揮解放行動;秘魯解放遠征軍的軍旗樣式參照了智利共和國國旗,由藍、白、紅三色相連組成,上半部分左側為藍色正方形,正方形右側為白色長方形;下半部分為紅色長方形,藍色正方形內繪有三顆白色五角星,一顆在上,兩顆在下;加入秘魯解放遠征軍的英國軍官威廉·米勒也為秘魯設計了一面底色為藍色,旗面中央繪有“五月的太陽”的旗幟為國旗。
1820年10月21日,解放者何塞·弗朗西斯科·德·聖馬丁·馬托拉斯皮斯科的遠征軍司令部頒布的法令中,提出了他所設計的秘魯國旗和國徽的樣式,聖馬丁宣布秘魯國旗長8英尺,寬6英尺,兩條對角線把旗面分成四部分,上下兩部分為白色,左右兩部分為紅色,旗面中央為聖馬丁所設計的秘魯國徽,由橢圓形綠色月桂冠包圍,月桂冠的下面被一金色飄帶系住。
1821年7月9日,聖馬丁率領遠征軍進入利馬,利馬宣告解放,7月28日,聖馬丁在利馬的武器廣場(又稱市長廣場、馬約爾廣場)宣布秘魯獨立,秘魯獨立後,正式採用聖馬丁在1820年設計的旗幟為國旗。
秘魯共和國國旗
飄揚在庫斯科城上空的秘魯共和國國旗
1822年3月15日,由於四個三角形相連組成的國旗製作困難,代理行使國家元首職權的托雷·塔格萊侯爵何塞·貝爾納多·德·塔格萊下令修改國旗,他提出了一個新的設計,新國旗在保留紅白兩色的基礎上,由自上而下的紅、白、紅三個橫長方形相連組成,中間白色旗面上繪有放射光芒的紅色太陽圖案;次日,秘魯發布第22號政府公報,正式公布了這面國旗的樣式。
1822年5月31日,由於秘魯的第二面國旗與西班牙軍旗容易混淆,執政的何塞·貝爾納多·德·塔格萊再次下令修改國旗,把原國旗自上而下相連的橫長方形改成從左到右相連的豎長方形,左右兩邊的豎長方形顏色為紅色,居中的豎長方形顏色為白色,白色旗面中央依舊繪有放射光芒的紅色太陽圖案。
1825年2月25日,秘魯立憲大會通過了再次修改國旗的法令,同日,秘魯總統西蒙·玻利瓦爾正式簽發法令加以批准,根據該法令,將白色旗面中央的紅色太陽圖案去掉,改為當年正式通過使用的秘魯共和國國徽中的盾面圖案,並在國徽盾面圖案下方增添了交叉環繞的月桂枝和棕櫚枝。
秘魯共和國國旗
秘魯共和國國旗升旗儀式
1836年,玻利維亞總統安德烈斯·聖克魯斯率領軍隊征服秘魯,並將秘魯分為北秘魯和南秘魯,秘魯分裂後,北秘魯繼續使用1825年確立的秘魯共和國國旗,南秘魯則使用新的國旗,該旗幟靠旗桿一側為紅色的豎長方形,占整個旗面的三分之一,與紅色豎長方形相連的是自上而下相連的兩個橫長方形,居上的橫長方形為綠色,居下的橫長方形為白色,紅色豎長方形中央繪有太陽圖案,太陽上方有四顆五角星圖案;之後玻利維亞同北秘魯和南秘魯共同組成了秘魯-玻利維亞邦聯,秘魯-玻利維亞邦聯成立後,北秘魯和南秘魯在採用自己國旗的同時,開始使用秘魯-玻利維亞邦聯國旗,該旗幟旗面底色為紅色,旗面中央從左到右依次繪有玻利維亞國徽、南秘魯國徽和北秘魯國徽,三國國徽周圍環繞著月桂枝和橄欖枝,象徵著和平與勝利。
1839年,秘魯-玻利維亞邦聯宣告解體,之後南北秘魯宣告統一,秘魯統一後,宣布恢復使用1825年確立的秘魯共和國國旗,正式宣告停止使用南秘魯國旗和秘魯-玻利維亞邦聯國旗。
1879年4月,秘魯及其盟友玻利維亞同智利爆發了南美太平洋戰爭硝石戰爭),1881年1月,秘魯首都利馬被智利軍隊攻占,其後占領區的傀儡政權在使用秘魯國旗的同時亦使用智利共和國國旗,而占領區以外的反抗力量則使用戰時國旗(軍旗)作為象徵,1883年10月,秘魯同智利簽訂《安孔條約》,硝石戰爭結束,智利軍隊撤出秘魯,戰爭以秘魯的失敗而告終。
1884年,秘魯政府對國徽進行了樣式修改,秘魯共和國國旗的樣式也隨之進行了變更。
1950年3月31日,秘魯總統曼努埃爾·阿圖羅·奧德里亞·阿莫雷蒂頒布法令,對國旗和國徽的樣式再次進行修改,秘魯共和國國旗隨著國徽樣式的修改進行了相應的變動。

設計要素

旗幟圖案

秘魯共和國國旗呈長方形,長寬比為3∶2,旗面由三個面積相等的豎長方形相連組成,顏色為紅白兩色,左右兩邊的豎長方形顏色為紅色,居中的豎長方形顏色為白色,白色豎長方形的正中繪有秘魯共和國國徽中的盾面圖案,盾面圖案分為三部分,左上部分底色為天藍色,繪有一隻金黃色的小羊駝,右上部分底色為白色,繪有一棵金雞納樹,下部底色為紅色,繪有一隻口朝左的金色豐饒杯,杯口流出大量金幣,盾面頂部繪有圓形冬青櫟樹枝花冠,在盾面圖案下方,左邊的月桂枝和右邊的棕櫚枝交叉環繞。
秘魯共和國國旗
秘魯共和國國旗的尺寸和顏色分布

顏色標準

秘魯共和國國旗的顏色標準
顏色模型
紅色
白色
彩通色卡(Pantone)
485-C
White
印刷四分色模式色卡(CMYK)
(0,93,84,15)
(0,0,0,0)
三原色光模式色卡(RGB)
(217,16,35)
(255,255,255)
#D91023
#FFFFFF
資料來源:

象徵意義

秘魯共和國國旗中,紅色代表著英雄烈士揮灑的鮮血,表達著人民對於英雄烈士的懷念,同時也象徵著勝利、勇氣和愛國熱情;白色象徵著純潔的感情和社會正義,也象徵著自由、民主、和平、進步與幸福;旗面中央的秘魯共和國國徽是秘魯國家主權和民族精神的象徵。
秘魯共和國國旗
秘魯共和國國旗迎風飄揚

使用原則

法律法規

1905年11月8日,秘魯政府頒布法令,規定參軍入伍者必須在國旗下進行莊嚴宣誓。
1924年4月30日,秘魯總統奧古斯托·萊基亞·薩爾塞多頒布法令,規定每年的6月7日為國旗日。
1950年3月31日,秘魯總統曼努埃爾·阿圖羅·奧德里亞·阿莫雷蒂頒布法令,規定了民用旗幟、軍用旗幟、戰旗和官方旗幟的樣式,民間用旗使用不帶有任何徽記圖案的國旗,官方用旗使用帶有國徽盾面圖案、盾面下方有月桂枝和棕櫚枝交叉環繞的國旗,軍事用旗和戰旗使用帶有完整國徽圖案(國徽盾面圖案左右兩側各有兩面秘魯國旗)的國旗。
各樣式的秘魯共和國國旗
秘魯共和國國旗
秘魯共和國國旗
秘魯共和國國旗
秘魯共和國國旗(民間用旗,自1950年開始使用)
秘魯共和國官方用旗
秘魯軍事用旗和戰旗使用帶有完整國徽的國旗

使用場景

秘魯共和國境內的政府機關、司法機關、立法機關、軍事基地、學校和廣場等公共場所需要全天懸掛秘魯共和國國旗,國家邊境地帶也需要懸掛國旗以表示領土主權,駐外機構亦需要全天懸掛國旗。在一些特定的公共節日,如國旗日(6月7日)和獨立日(即國慶日,7月28日)等,公共和私人建築上也需要懸掛國旗,獨立日前後還要舉行慶祝獨立日的閱兵活動。
秘魯共和國國旗的圖像可以用作秘魯共和國國家獎項榮譽的要素或紋章基礎,以及各種官方機構的旗幟、徽章及紋章標誌等。
秘魯共和國國旗
飄揚在利馬市博洛涅西廣場上空的秘魯共和國國旗

文化特色

秘魯共和國國旗的設計與解放者何塞·弗朗西斯科·德·聖馬丁·馬托拉斯密切相關,關於聖馬丁選擇紅白兩色為國旗顏色的原因,有四種說法。
秘魯國旗的顏色源於印加帝國的戰旗。
根據秘魯詩人、小說家亞伯拉罕·巴爾德洛馬爾(Abraham Valdelomar,1888年—1919年)在1917年撰寫的《聖馬丁之夢》中的描述,1820年9月8日,登入皮斯科港的聖馬丁遠征軍駐紮在港口南岸的海灘,中午,聖馬丁因勞累過度躺在一顆棕櫚樹下睡著,夢見大量的民眾湧上街頭,揮舞著漂亮的旗幟;當聖馬丁醒來時,發現海洋上空有一群火烈鳥在自由翱翔,它們的雙翅是紅色的,而胸脯是雪白色的;聖馬丁觸景生情,浮想聯翩,他指著紅白兩色的鳥,對身旁的隨行官激動地說:“看!這是象徵自由的旗幟!”從此,按照聖馬丁的意圖,秘魯國旗採用了紅白相間的顏色。
秘魯共和國國旗
1821年7月28日,手持國旗的聖馬丁宣布秘魯獨立
19世紀下半葉,秘魯歷史學家馬里亞諾·費利佩·帕斯·索爾丹(Mariano Felipe Paz Soldán,1821年—1886年)認為,聖馬丁把阿根廷國旗中的白色和智利國旗中的紅色結合了起來,作為秘魯國旗的顏色。阿根廷和智利是聖馬丁親手所解放的國家,兩國民眾是秘魯遠征軍戰士的重要組成部分,阿根廷和智利兩國人民為秘魯的獨立與解放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這一說法遭到了秘魯政治家豪爾赫·費爾南德斯·斯托爾的反對。
秘魯共和國國旗
手持秘魯共和國國旗的“解放者”聖馬丁
秘魯政治家豪爾赫·費爾南德斯·斯托爾(Jorge Fernández Stoll,1911年—1991年)認為,聖馬丁贊成秘魯獨立後的政體為君主立憲制,國旗也要同印加帝國卡斯蒂利亞王國有聯繫,印加帝國崇尚紅色,卡斯蒂利亞王國崇尚紅白兩色,聖馬丁把他們的顏色結合在一起組成了秘魯國旗的顏色。
秘魯共和國國旗
閱兵式上迎風飄揚的秘魯共和國國旗
1895年,軍樂曲《國旗進行曲》正式問世,該歌曲由盧多維科·馬里亞作詞、教師何塞·薩瓦斯·利沃里奧·伊瓦拉作曲;1897年12月9日,《國旗進行曲》在阿亞庫喬戰役紀念日當天正式出版發行,8天后被正式定為“秘魯國家進行曲”,1911年,位於首都利馬的喬里約斯軍事學校的軍樂隊首次以軍樂形式演奏了《國旗進行曲》。
秘魯共和國國旗
秘魯共和國國旗升旗儀式
每年的6月7日,是秘魯共和國的“國旗日”(Día de la Bandera),這一天是為了紀念太平洋戰爭阿里卡戰役中光榮犧牲的秘魯軍人、民族英雄弗朗西斯科·博洛涅西上校(Francisco Bolognesi,1816年—1880年)及他所帶領的英勇的將士們,讚頌他們誓死捍衛秘魯國家主權的精神。
每年的這一天,位於首都利馬的博洛涅西廣場(Plaza Bolognesi)都會舉行莊嚴而隆重的紀念儀式,當天,共和國總統、總理及主要國家官員都將出席紀念活動,總統發表講話,同時會率領參與活動的民眾及天主教徒進行彌撒。儀式結束後,士兵們對國旗進行莊嚴宣誓,以示誓死捍衛國家主權及保衛領土完整性的決心;當天,秘魯共和國境內的所有政府機關建築、學校和廣場等公共場所都會懸掛秘魯共和國國旗,全國各地的海陸空三軍及警察部隊會舉行軍事遊行和閱兵等活動,來表達對秘魯共和國國旗的敬意。
秘魯共和國國旗
每年的6月7日,利馬市的博洛涅西廣場都會舉行“國旗日”活動
每年的8月28日,在秘魯南部的塔克納市會舉行名為“國旗遊行”(Procesión de la Bandera)的愛國慶祝活動,以紀念塔克納大區在1929年8月28日重回秘魯懷抱,結束了智利長達49年的占領(1880年—1929年)。2009年8月26日,秘魯國家文化研究所發布了第1191號決議,宣布將塔克納市的“國旗遊行”定為國家文化遺產。
國旗遊行期間,塔克納市的多個地方會舉行民眾舉旗、閱兵式等一系列紀念活動;下午14時,塔克納全城將拉響警報,城內的每個教堂同時敲鐘,這一時間為《塔克納交付法案》的正式簽署時間,標誌著塔克納的主權從法理上重新回歸秘魯。
秘魯共和國國旗
每年的8月28日,塔克納市會舉行“國旗遊行”的愛國慶祝活動
2010年7月27日,秘魯朱古力製作師吉列爾莫·里維拉和馬里內斯·胡斯蒂尼亞諾為慶祝秘魯獨立日(7月28日),在利馬友誼公園用朱古力製作了一面巨型國旗,吸引了眾多國內外遊客觀賞和品嘗。
這面朱古力國旗由吉列爾莫·里維拉和馬里內斯·胡斯蒂尼亞諾兩人帶領10名徒弟,在5天內用50公斤世界上最芳香的可可原料製作而成,該朱古力國旗長3米、寬0.5米、厚5厘米。秘魯國旗由3個垂直長方形組成,左右為紅色,中間為白色。白色正中繪有南美駱馬、金雞納樹和羊角圖案的國徽。在大師們高超技藝之下,這些複雜的圖案輪廓清晰,顏色逼真。
胡斯蒂尼亞諾說,這些顏色使用的是純天然植物色素,可以食用。里維拉說,這面朱古力國旗是世界獨一無二的,這一新穎的創作既是為了慶祝秘魯獨立189周年,也是為向世人證明,秘魯擁有世界上最好的可可,可以製作出最好的朱古力。朱古力國旗展示之後,參觀者共同分享了這些美味朱古力。當天友誼公園還舉辦了製作朱古力講座、朱古力作品展覽和模特表演。
2010年7月8日,秘魯政府向海地派出第12批維和部隊,以接替即將結束任期的第11批維和部隊。秘魯國防部長拉斐爾·雷伊在陸軍總部舉行隆重送別儀式。總部廣場軍旗飄揚,軍樂雄壯,身穿迷彩服、頭戴藍色貝雷帽的秘魯第12批赴海地官兵舉行出征前宣誓。雷伊在秘魯三軍總司令的陪同下檢閱部隊,並將隊旗授予即將啟程的維和部隊。秘魯這批維和部隊包括115名陸軍士兵、60名海軍陸戰隊成員和41名空軍士兵。他們將在聯合國駐海地穩定特派團指揮下,執行為期6個月的維和任務。
2013年1月21日,秘魯國防部在首都利馬的陸軍總部廣場舉行隆重授旗儀式,歡送前往海地執行維和任務的秘魯士兵。這是秘魯政府自2004年起向海外派出的第17批維和部隊,216名陸海空官兵將在海地執行為期6個月的維和任務,在海地與多米尼加共和國邊境地區幫助警察維護當地社會治安。秘魯國防部長佩德羅·卡特里亞諾、武裝部隊各軍種司令出席了儀式。
2016年1月4日,秘魯武裝部隊聯合指揮部在首都利馬的陸軍總部廣場舉行隆重儀式,為前往中非共和國執行維和任務的秘魯軍事人員授旗和送行。根據秘魯政府與聯合國達成的諒解備忘錄,由205名海陸空三軍官兵組成的“秘魯工程連”,將作為聯合國中非共和國多層面綜合穩定團(中非穩定團)成員執行為期不少於10年的維和任務。期間,每年進行一次人員輪換。“秘魯工程連”的主要任務是在中非共和國修建和保養飛機場。秘魯武裝部隊聯合指揮部總司令豪爾赫·莫斯科索和各軍總司令出席了儀式。莫斯科索在講話中強調,秘魯是第一個派出軍事人員參與中非穩定團維和行動的拉美國家,出征的官兵肩負著維護非洲地區和平的特殊使命。他勉勵全體官兵忠於職守、不辱使命,圓滿完成維和任務。
2008年8月5日,參加北京奧運會的秘魯奧運代表團在北京2008年奧運會運動員村舉行升旗儀式,升旗手在奧運村升起秘魯國旗。
2016年7月29日,秘魯首都利馬舉行了獨立日閱兵活動,期間展示和升起了秘魯國旗。
2021年7月30日,秘魯首都利馬陸軍總部舉行了閱兵式,慶祝國家獨立200周年,閱兵式上展示了秘魯國旗。參加過抗疫的醫務人員和軍人舉著秘魯國旗在陸軍總部參加了閱兵式。
2023年7月28日,秘魯首都利馬舉行了獨立日的慶祝活動,期間展示了秘魯國旗。

爭議事件

2019年,秘魯作家馬科斯·福爾圖納托·門多薩·華曼在其著作《讓我們創新並修改我們國旗的顏色和設計》中,提議對秘魯共和國國旗的樣式進行修改,門多薩認為秘魯共和國國旗不應當只有紅白兩種顏色,而應當有紅、黃、藍、綠四種顏色,藍色以三角形的形式出現在旗幟左側,綠色、黃色、紅色以水平的橫長方形形式出現在旗幟右側,藍色三角形內繪有金色的太陽;其中綠色象徵著森林、黃色象徵著山脈、紅色象徵著海岸,藍色象徵著海洋,太陽作為生命的象徵。門多薩認為紅白兩色的秘魯共和國國旗只會令人民聯想到血腥和戰爭,而新設計的國旗則是象徵著秘魯最為神聖寶貴的精神和財富。
秘魯共和國國旗
秘魯作家門多薩所構思的秘魯共和國國旗
2021年12月28日,門多薩正式向秘魯國會自由秘魯黨女議員尼薇斯·利馬奇遞交了修改國旗的建議。
2022年3月4日,尼薇斯向秘魯總理阿尼瓦爾·托雷斯遞交了門多薩的關於修改秘魯共和國國旗的建議。
2022年5月,尼薇斯遞交的關於修改秘魯共和國國旗樣式的提案遭到廣泛爭議,大部分國會議員對尼薇斯的提案表示反對,該議案在網路社交平台引發了大量秘魯網民的不滿、批評和憤怒,被認為是對歷史的遺忘和否認,塔克納愛國協會將尼薇斯列為“不受歡迎的人”,隨後,尼薇斯發表公開道歉,並表示此提案並非自己的本意,稱“只是轉交了一位秘魯公民的請求”。

設計者

“解放者”聖馬丁
秘魯共和國國旗
何塞·弗朗西斯科·德·聖馬丁·馬托拉斯(José Francisco de San Martín Matorras,1778年2月25日—1850年8月17日),拉丁美洲獨立戰爭的領袖之一、傑出的軍事統帥,他與西蒙·玻利瓦爾一道被譽為美洲的解放者,“西班牙美洲的華盛頓”。阿根廷尊聖馬丁為“國父”,智利和秘魯稱聖馬丁為“自由的締造者”。
托雷·塔格萊侯爵
秘魯共和國國旗
何塞·貝爾納多·德·塔格萊(José Bernardo de Tagle,1779年3月21日—1825年9月26日),第四代托雷·塔格萊侯爵( IV marqués de Torre Tagle),通常被稱作托雷·塔格萊(Torre Tagle),他出生於貴族家庭,拉丁美洲獨立戰爭爆發後,積極投身於秘魯的獨立與解放事業,公開支持愛國者,秘魯正式獨立後,托雷·塔格萊在1822年—1824年間多次執政,是第二位擁有“共和國總統”頭銜的執政者。

相關旗幟

秘魯總統旗底色為白色,白邊,旗面中央繪有秘魯共和國國徽,旗面四角各有一個金色人面太陽;總統旗(武裝部隊最高統帥旗)底色為白色,旗面中下方繪有秘魯共和國國徽,旗面四角和國徽正上方各有一個金色人面太陽。
總統旗樣式
秘魯共和國國旗
秘魯共和國國旗
總統旗
總統旗(武裝部隊最高統帥旗)
秘魯國防部旗旗面底色為白色,四周鑲有紅邊,旗面偏左側繪有秘魯共和國國徽,右側自上而下繪有四個金色人面太陽。秘魯武裝部隊聯合指揮部旗的旗面底色為紅色,旗面中央繪有武裝部隊聯合指揮部徽章;秘魯武裝部隊聯合指揮部總司令旗底色為白色,四周鑲有紅邊,旗面四角各有一個金色人面太陽。
國防部、武裝部隊聯合指揮部相關旗幟
秘魯共和國國旗
秘魯共和國國旗
秘魯共和國國旗
秘魯國防部旗
秘魯武裝部隊聯合指揮部旗
秘魯武裝部隊聯合指揮部總司令旗
秘魯陸軍軍旗呈長方形,長寬比為3∶2,旗面底色為深綠色,旗面中央繪有橢圓形的陸軍軍徽,軍徽由光芒四射的太陽、一把豎劍和綠色橄欖葉組成,頂端用西班牙文寫著“秘魯陸軍”的字樣,下端綬帶用西班牙文寫著“戰鬥到底”的字樣。
秘魯共和國國旗
秘魯陸軍軍旗
秘魯海軍軍旗呈長方形,長寬比為3∶2,旗面底色為深藍色,旗面中央繪有秘魯海軍軍徽,軍徽由兩個相交的金色船錨組成,船錨相交處中央繪有秘魯共和國國徽中的盾面圖案,軍徽上方用黑色的西班牙文寫有“秘魯海軍”的字樣;海軍艦首旗呈正方形,底色為白色,四周鑲有紅邊,旗面中央繪有秘魯共和國國徽中的盾面圖案,在國徽盾面圖案下方,左邊的月桂枝和右邊的棕櫚枝交叉環繞。
海軍旗幟樣式
秘魯共和國國旗
秘魯共和國國旗
秘魯海軍軍旗
秘魯海軍軍旗(鑲金邊)
秘魯共和國國旗
秘魯海軍艦首旗
秘魯共和國國旗
秘魯共和國國旗
秘魯海軍上校軍銜旗
秘魯海軍少將軍銜旗
秘魯共和國國旗
秘魯共和國國旗
秘魯海軍中將軍銜旗
秘魯海軍總司令(上將軍銜)旗
秘魯空軍軍旗呈長方形,長寬比為3∶2,旗面底色為天藍色,旗面中央繪有秘魯空軍軍徽,軍徽呈圓形,外部圓環為紅色,用西班牙文寫有“秘魯空軍”的字樣,內部圓形為藍色,圓形中央為一隻金色的張開雙翅的神鷹,神鷹是古代秘魯神話中的動物,代表力量、勇敢、高貴和智慧,象徵著秘魯空軍的美德和品質,神鷹右爪持劍,象徵著空軍之威,左爪持橄欖枝,象徵著空軍為國家的和平與發展做出了貢獻,神鷹上方繪有兩顆白色五角星及秘魯共和國國徽中的盾面圖案,盾面圖案下方,左邊的月桂枝和右邊的棕櫚枝交叉環繞。
秘魯共和國國旗
秘魯空軍軍旗
秘魯國家警察警旗呈長方形,旗面底色為深綠色,旗面中央的金黃色橢圓形內繪有國家警察警徽,警徽主體圖案為完整國徽,兩把劍在國徽後呈交叉狀,一條白色金邊綬帶穿過劍身,綬帶上用黑體西班牙文寫有“上帝、國家、法律”的字樣,國徽上方用金黃色西班牙文寫有“秘魯國家警察”的字樣,警徽下方用相較於國徽上方更大的金黃色西班牙文寫有“秘魯國家警察”的字樣。
秘魯共和國國旗
秘魯國家警察警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