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民族玻利維亞國國旗

多民族玻利維亞國國旗

多民族玻利維亞國國旗(英語:The National Flag of the Plurinational State of Bolivia,西班牙語:La Bandera Nacional de la Estado Plurinacional de Bolivia),是多民族玻利維亞國的國旗,呈長方形,長寬比為22∶15,旗面由自上而下且平行相等的紅、黃、綠三種顏色的橫長方形相連組成,官方用旗旗面中央的黃色橫長方形內一般繪有玻利維亞國徽圖案,民間用旗一般不帶有國徽圖案。

1825年8月,玻利維亞獲得獨立並成為了共和國,1851年10月31日,玻利維亞正式確定了紅、黃、綠三色國旗。

多民族玻利維亞國國旗中,紅色象徵建立與保護共和國、鞏固多民族玻利維亞國家的英雄們所灑下的鮮血;黃色象徵著玻利維亞人民的礦產和地下資源;綠色象徵著自然資源和作為社會基本價值的希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多民族玻利維亞國國旗
  • 外文名:英語:The National Flag of the Plurinational State of Bolivia
    西班牙語:La Bandera Nacional de la Estado Plurinacional de Bolivia
  • 縱橫比例:22∶15
  • 使用國家:多民族玻利維亞國
  • 圖案樣式:橫向三等分、矩形、國徽
  • 色彩構成:紅色、黃色、綠色
  • 使用時間:1851年10月31日
  • 設計者:曼努埃爾·伊西多羅·貝爾蘇
  • 國旗日:8月17日
  • 類別:海陸通用國旗
產生背景,發展歷程,設計要素,旗幟圖案,顏色標準,象徵意義,使用原則,法律法規,使用場景,文化特色,設計者,相關旗幟,

產生背景

1825年8月,玻利維亞脫離西班牙殖民統治獨立,獨立後不久便設計出了第一面國旗,之後國旗幾經變動,最終於1851年10月31日確認了國旗的最終樣式。

發展歷程

玻利維亞是位於南美洲中部的內陸國;原為印加帝國的一部分,後淪為西班牙殖民地;西班牙殖民帝國統治時期,在丘基薩卡(今玻利維亞蘇克雷)設立查爾卡斯檢審庭,玻利維亞先後歸秘魯總督轄區拉普拉塔總督轄區管轄,被稱為“上秘魯”(Alto Perú),這一時期,玻利維亞使用西班牙殖民當局所規定的旗幟。
1809年7月16日,拉巴斯城爆發了由佩德羅·多明戈·穆里略等人領導的反對西班牙殖民統治的“7月16日革命”,後來革命雖然遭到鎮壓而失敗,但標誌著玻利維亞獨立戰爭的開始,玻利維亞獨立戰爭開始後,玻利維亞境內的各個愛國軍游擊隊同西班牙殖民軍展開交戰,這一時期,玻利維亞境內愛國者使用紅綠雙色旗作為革命的象徵。
多民族玻利維亞國國旗
用於懸掛的豎版玻利維亞國旗(民間用旗)
1825年4月1日,“解放者”西蒙·玻利瓦爾的部將安東尼奧·何塞·蘇克雷指揮了圖穆斯拉戰役,徹底擊潰了殘餘的西班牙殖民軍,結束了西班牙在南美洲大陸的殖民統治,同年8月6日,蘇克雷根據查爾卡斯多數居民的願望,在丘基薩卡召開的制憲會議上莊嚴宣布,上秘魯脫離西班牙帝國,脫離利馬和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控制,建立獨立的共和國。根據這次會議制定的法律,新共和國由上秘魯的五個省(拉巴斯、波托西、丘基薩卡、科恰班巴和聖克魯斯)組成,為紀念“解放者”玻利瓦爾取名為玻利瓦爾共和國(同年10月3日改國名為玻利維亞共和國)。共和國建立後,隨即召開國民大會,8月17日,國會通過法令,規定了新國家國旗的式樣;國旗為紅、綠兩色,自左到右分成三個平行的條塊,左右兩塊窄,為綠色,各占旗面面積的四分之一;中間一塊寬,為紅色,占旗面總面積的二分之一;紅色部分均勻的分布有五個橢圓形的圖案(由麥穗和黍子的圖案鑲邊,中間是一顆黃色的五角星),代表當時玻利維亞的五個行省,按照官方規定,擁有五個橢圓圖案的國旗為政府等官方機構的用旗,稱為“上級旗”或“大旗”,民間所用的國旗只擁有一個橢圓圖案,被稱為“下級旗”或“小旗”。
1826年7月25日,玻利維亞總統安東尼奧·何塞·蘇克雷頒布法令,在原國旗的基礎上對國旗樣式進行了更改,新國旗在旗面上方增加了面積約占旗面三分之一的黃色橫長方形,去掉了原旗幟中央的橢圓形圖案,改為共和國國徽的圖案,根據規定,民用旗幟不使用帶國徽圖案的國旗。
多民族玻利維亞國國旗
用於懸掛的豎版玻利維亞國旗(官方用旗)
1831年4月5日,玻利維亞總統安德烈斯·聖克魯斯頒布法令,對國旗樣式進行了修改,新國旗樣式由自上而下的三個平行橫長方形組成,上方為黃色的橫長方形,中間為紅色的橫長方形,下方為綠色的橫長方形,上下兩塊各占旗幟總面積的四分之一,中間的紅色長方形占旗幟總面積的二分之一;官方用旗中,紅色橫長方形內繪有國徽圖案,而民間用旗在紅色橫長方形內則沒有繪製國徽圖案。
1836年,玻利維亞同秘魯(秘魯當時分為南秘魯和北秘魯)共同組成了秘魯-玻利維亞邦聯,秘魯-玻利維亞邦聯成立後,玻利維亞在採用自己國旗的同時,開始使用秘魯-玻利維亞邦聯國旗,該旗幟旗面底色為紅色,旗面中央從左到右依次繪有玻利維亞國徽、南秘魯國徽和北秘魯國徽,三國國徽周圍環繞著月桂枝和橄欖枝,象徵著和平與勝利。
1839年,秘魯-玻利維亞邦聯宣告解體,玻利維亞停止使用秘魯-玻利維亞邦聯國旗。
1851年10月31日,玻利維亞總統曼努埃爾·伊西多羅·貝爾蘇在奧魯羅召開的國民大會上提出了新國旗樣式的方案,新旗幟由自上而下、面積相等的紅、黃、綠三種顏色的橫長方形相連組成,旗面中央繪有國徽圖案,長寬比為3∶2,11月5日,新國旗樣式的提案在國民議會獲得通過,7日,新的玻利維亞共和國國旗在奧魯羅的孔丘帕塔燈塔上升起。
1888年7月14日,玻利維亞總統格雷戈里奧·帕切科頒布法令,對玻利維亞國徽的樣式進行了修改,國旗的樣式也隨之進行了變更。
1961年11月10日,玻利維亞總統維克托·帕斯·埃斯登索羅頒布法令,對玻利維亞國徽的樣式進行了修改,國旗的樣式也隨之進行了變更。
2004年7月19日,玻利維亞總統卡洛斯·梅薩頒布第27630號法令,規定玻利維亞國旗的長寬比為22∶15,同時對玻利維亞國徽的樣式進行了修改,玻利維亞國旗的樣式也隨之進行了變更。
2009年2月7日,玻利維亞頒布《多民族玻利維亞國政治憲法》,將玻利維亞共和國更名為多民族玻利維亞國,多民族玻利維亞國成立後,繼續沿用玻利維亞共和國時期的國旗。

設計要素

旗幟圖案

多民族玻利維亞國國旗呈長方形,長寬比為22∶15,旗面由自上而下的紅、黃、綠三種顏色的橫長方形相連組成,三個橫長方形面積相等;通常政府等官方機構所使用的國旗在旗面黃色長方形中央部分繪有多民族玻利維亞國國徽圖案,國徽圖案為橢圓形,橢圓面中央為由里科山和梅諾爾山組成的波托西山,前方的梅諾爾山頂有一座耶穌聖心祈禱室,山前綠地左邊為一隻白色羊駝,中間矗立著一捆麥子,右邊是油橄欖樹,波托西山後是升起的太陽和繚繞的祥雲,環繞國徽的天藍色橢圓形上部寫有金色的西班牙文“BOLIVIA”(玻利維亞),下部是十顆金色五角星,國徽兩旁各有三面玻利維亞國旗,一門大炮,兩支步槍,左側掛有弗里吉亞帽,右邊有一柄印加斧,國徽上方為一展翅欲飛的安第斯雄鷹,雄鷹後左邊的月桂枝和右邊的橄欖枝相交叉組成冠狀;民間用旗一般使用不帶有國徽圖案的國旗;官方用旗和民間用旗的長寬比和顏色比例相同。
多民族玻利維亞國國旗
奧魯羅的孔丘帕塔燈塔,第一個升起玻利維亞紅黃綠三色國旗的地方

顏色標準

多民族玻利維亞國國旗的顏色標準
顏色模型
紅色
黃色
綠色
彩通色卡(Pantone)
485-C
Process Yellow
356-C
印刷四分色模式色卡(CMYK)
(0,100,100,0)
(0,0,100,0)
(100,0,57,53)
三原色光模式色卡(RGB)
(191,4,17)
(254,238,0)
(0,121,52)
#D52B1E
#F9E300
#007934
資料來源:

象徵意義

玻利維亞共和國國旗誕生後,政府對紅黃綠三色旗的象徵意義進行了詮釋,三色旗象徵玻利維亞自然界的三種資源,即動物資源(紅色)、礦產資源(黃色)、植物資源(綠色);三大地理區域間的團結與和睦;玻利維亞國家發展的三部曲:過去為解放和自由戰鬥而為國獻身的英雄烈士們的鮮血(紅色)、當下各個種族和文化所做的開創性努力,對國家下一代富有希望未來的期盼(黃色)、神聖不可侵犯的領土(綠色)。
2009年8月5日,玻利維亞政府頒布第241號最高政令,對國旗色彩做了新的官方詮釋;紅色象徵建立與保護共和國、鞏固多民族玻利維亞國家的英雄們所灑下的鮮血;黃色象徵著玻利維亞人民的礦產和地下資源;綠色象徵著自然資源和作為社會基本價值的希望。多民族玻利維亞國國旗中,官方用旗旗面上的多民族玻利維亞國國徽是玻利維亞國家主權和民族精神的象徵。
多民族玻利維亞國國旗
參加閱兵式的玻利維亞官兵高舉玻利維亞國旗

使用原則

法律法規

1888年7月14日,玻利維亞政府頒布法令,規定玻利維亞軍隊、玻利維亞境內的政府機關,玻利維亞的駐外使領館等公共建築物所使用的國旗都應該帶有國徽圖案,在公共節日和愛國活動中,公民應當將帶有國徽的國旗豎在自己所居住的建築物上。
多民族玻利維亞國國旗
穆里略廣場上空飄揚的玻利維亞國旗
2004年7月19日,玻利維亞政府頒布的第27630號法令以法律的形式,確認了民間用旗使用不帶有玻利維亞共和國國徽的玻利維亞共和國國旗。
2009年8月5日,玻利維亞總統埃沃·莫拉萊斯頒布第241號最高法令,規定帶有國徽的官方用旗和不帶有國徽的民間用旗在建築物上需要同時懸掛使用;在政府機關等正式場合,國旗需要和七彩方格旗——維帕拉旗同時升起,維帕拉旗居於左側,國旗居於右側。

使用場景

多民族玻利維亞國境內的政府機關、司法機關、立法機關、軍事基地、學校和廣場等公共場所需要全天懸掛多民族玻利維亞國國旗,國家邊境地帶也需要懸掛國旗以表示領土主權,駐外機構亦需要全天懸掛國旗。在一些特定的公共節日,如海洋日(3月23日,玻利維亞的專屬海洋日,為紀念在1879年—1883年太平洋戰爭期間失去的太平洋沿岸土地)、國慶日(8月6日)、國旗日(8月17日)等,公共和私人建築上也需要懸掛國旗。
多民族玻利維亞國國旗
總統府克馬多宮懸掛的玻利維亞國旗
多民族玻利維亞國國旗的圖像可以用作玻利維亞國家獎項榮譽的要素或紋章基礎,以及各種官方機構的旗幟、徽章及紋章標誌等。

文化特色

多民族玻利維亞國國旗擁有專屬的國旗歌,國旗歌由曼努埃爾·貝納文特作曲,里卡多·穆希亞作詞;玻利維亞國旗亦擁有專屬的致敬誓詞。
玻利維亞的國旗日為8月17日(同瓜地馬拉國旗日相同),1825年8月17日,玻利維亞國會通過法令,確定了第一面國旗的樣式。
2008年8月5日,參加北京奧運會的玻利維亞奧運代表團在北京2008年奧運會運動員村舉行了升旗儀式,升旗手升起了玻利維亞國旗。
2018年3月10日,數以萬計的玻利維亞民眾公開展示了一面長達近200公里的旗幟,以展現這個內陸國家對獲取出海口的渴望。玻利維亞民眾舉著這面呈緞帶狀、底色為亮藍色的“求海旗”,從最大城市拉巴斯郊外的阿帕切塔沿著公路一直延伸到奧魯羅省首府奧魯羅。旗幟上包含有玻利維亞國旗、玻利維亞原住民的維帕拉旗和象徵該國九個省的九顆五角星。
多民族玻利維亞國國旗
揮舞玻利維亞國旗的民眾

設計者

曼努埃爾·伊西多羅·貝爾蘇(Manuel Isidoro Belzu,1808年4月14日—1865年3月23日),玻利維亞政治家、軍事家。貝爾蘇早年在拉巴斯城的聖弗朗西斯科修道院學習,1823年起開始從軍,玻利維亞獨立後前往秘魯擔任軍事指揮官,1828年返回玻利維亞並加入國家軍隊,並在軍隊中擔任要職,1835年—1836年跟隨玻利維亞總統安德烈斯·聖克魯斯遠征秘魯,之後晉升為少校並出任聖克魯斯總統的軍事助理,1839年秘魯-玻利維亞邦聯解體後宣布效忠玻利維亞的丘基薩卡政府,1841年跟隨玻利維亞軍隊參加因加維戰役,立下戰功,獲得上校軍銜,1848年出任戰爭部長,同時獲得上將軍銜,同年12月發動政變,奪取政權,出任玻利維亞總統,總統任內實行重商主義政策,保護國內各種產業發展,發展教育事業,頒布1851年憲法,同時殘酷鎮壓反對派,1855年離職,之後前往歐洲出任外交公使,1864年返回玻利維亞,1865年3月23日去世。
多民族玻利維亞國國旗
曼努埃爾·伊西多羅·貝爾蘇
貝爾蘇的妻子是胡安娜·曼努埃拉·戈里蒂(1818年—1892年,她是阿根廷著名女作家,是阿根廷薩爾塔省長何塞·伊格納西奧·戈里蒂的女兒),兩人共有2個女兒,分別是:梅賽德斯·貝爾蘇·戈里蒂和艾德爾米拉·貝爾蘇·戈里蒂。

相關旗幟

多民族玻利維亞國的其他相關旗幟
多民族玻利維亞國國旗
維帕拉旗
根據《多民族玻利維亞國政治憲法》第六條規定,七彩方格旗維帕拉旗(Wiphala)為玻利維亞國家的象徵標誌之一,“維帕拉”源於艾瑪拉語,意為“旗”,維帕拉旗是七色正方形安第斯旗,起源於印加帝國的正方形旗幟,由紅、橙、黃、白、綠、藍、紫七種顏色的方格拼綴而成,每種顏色占七個方格,沿左上——右下角的旗面對角線交錯分布,總計49個方格,七彩方格旗對角線上的七個同色方格存在白、黃、紅、綠四種變化,分別代表印加帝國的四個大區,白色代表玻利維亞所屬的科利亞蘇約;維帕拉旗代表組織、和諧、團結與平等,是玻利維亞印第安人的象徵。維帕拉旗與紅黃綠三色國旗存在聯繫,暗含著七彩中的三種色彩融合之意,維帕拉旗在政府機關等正式場合,需要與國旗一同懸掛;2010年,維帕拉旗又被授予戰旗的地位。
武裝部隊軍旗、陸軍軍旗、警察用旗、戰旗
武裝部隊軍旗(玻利維亞陸軍軍旗)、警察用旗、戰旗
玻利維亞武裝部隊、玻利維亞陸軍使用的軍旗,是玻利維亞國家警察的警旗,同時也是戰旗,在戰爭狀態下使用;由國旗和國徽組成,國徽位於黃色橫長方形中央,國徽下方左邊的橄欖枝和右邊的月桂枝交叉環繞。
多民族玻利維亞國國旗
海軍軍旗、海事索賠旗(亦稱求海旗)
玻利維亞海軍軍旗啟用於1966年4月13日,海軍軍旗底色為藍色,旗面左上角為玻利維亞紅黃綠三色國旗,國旗周圍有九顆金色五角星環繞,旗面右下方有一顆比國旗周圍金色五角星面積要大的金色五角星,九顆五角星象徵著玻利維亞全國當前的九個省,藍色象徵著太平洋,右下方的黃色五角星象徵著原玻利維亞的海岸省,2013年,海軍軍旗被玻利維亞政府定為海事索賠旗,並在海軍軍旗上的玻利維亞國旗右側增加了維帕拉旗。
多民族玻利維亞國國旗
多民族玻利維亞國國旗
海軍艦首旗
玻利維亞海軍和玻利維亞國籍的船隻所懸掛的艦首旗,由自外向內的紅、黃、綠三種顏色的正方形相連組成。
多民族玻利維亞國國旗
海岸省省旗
1829年,玻利維亞總統安德烈斯·聖克魯斯在玻利維亞太平洋沿岸地區設立了海岸省,該省西鄰太平洋,東臨阿根廷,南臨智利,北臨秘魯,面積為15.4393萬平方千米,擁有400多公里長的海岸線,1879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海岸省被智利軍隊所占領,後玻利維亞戰敗,於1884年4月4日同智利在瓦爾帕萊索簽訂《停戰條約》,實際上承認了智利對玻利維亞太平洋沿岸領土的占領,1904年10月20日,玻利維亞同智利簽訂《玻利維亞—智利和平友好條約》,正式將太平洋沿岸領土割讓給智利,從此玻利維亞無論在事實上還是法律上都成為了一個沒有出海口的內陸國家。
多民族玻利維亞國國旗
資料來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