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谷鎮

秀谷鎮

秀谷鎮是江西省金谿縣縣城所在地,位於金谿縣中部,總面積179平方公里,下轄7個社區居委會、15個行政村、166個村小組,常住人口89527人(2017年),城區面積12平方公里。

地處206國道和316國道交匯處,交通條件十分便利,四通八達。該鎮黨委、政府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施行“一招三化”主戰略,努力打好全民創業新戰役,鎮域經濟長足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先後30多次受到省、市、縣表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秀谷鎮
  • 外文名稱:Xiugu Town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中國華東
  • 下轄地區:轄15個行政村
  • 電話區號:0794
  • 郵政區碼:344899
  • 地理位置:贛東
  • 面積:179平方公里
  • 人口:89527人(2017年)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竹橋古村
  • 火車站撫州站
  • 車牌代碼:贛F
歷史沿革,區劃人口,經濟建設,社會事業,經濟特產,黃梔子,金溪蜜梨,名勝古蹟,仰山書院,水門廟,竹橋古村,

歷史沿革

秀谷鎮,唐朝時稱上幕鎮,五代十國的南唐時,鎮改場,因東門有山產,水色如金,故稱金溪場,宋淳化五年(994年)建縣,稱金谿縣,縣治千年以來一直設於此。宋王安石有《送黃吉甫歸金溪》詩云:“還家一笑即芳辰,好與名山作主人。邂逅五湖乘興往,相邀錦秀谷中春。”從此又得秀谷鎮之名。環秀谷鎮皆山脈丘陵,城亦依山丘而建,高處為錦秀墩,太子嶺等。秀谷鎮是金谿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氣候宜人,四季分明。
秀谷鎮,設定於唐寶曆元年(公元825年),當時稱作上幕鎮,建縣後一直為縣府駐地,宋大中祥符年間(公元1008-1016)築有護城牆,周長約2里,高5尺,後來又經過多次擴建。到了民國期間,護城牆被拆除,城內僅有一條礦渣鋪設的街道,彎曲起伏,裡面的店面都十分的簡陋,生意蕭條。經過解放後36年的建設,古鎮換上了新貌,面積擴大到19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19839人,新建各式房屋16.9萬平方米。2004年轄金山路社區(一居)、勝利路社區(二居)、象山路社區(五居)、春生路社區(六居)、雲林路社區(七居)、錦繡路社區(八居)、豐收村、北門村、五里村、楊坊村、冠峰村、塘山村、港東村、陶家村、聯樂村、褐源村、里吳村、芳源村、先峰村、翠雲排村。
秀谷鎮秀谷鎮

區劃人口

轄15個村委會(里吳、五里、豐收、北門、冠峰、翠雲排、合源、聯樂、塘山、楊坊、先鋒、芳源、馬街、陶家、港東)、7個社區居委會(金山社區、仰山社區、勝利社區、象山社區、春生社區、雲林社區、錦繡社區),常住人口89527人(2017年)。

經濟建設

秀谷鎮經濟總量增長較快。2004年,該鎮實現國民生產總值32511萬元,比2003年增長10%。其中第一產業實現6209萬元,第二產業12408萬元,第三產業13200萬元;財政收入實現619萬元,比2003年增長6%;農民人均純收入3107元,比2003年增長1000元。秀谷鎮注重招商引資,先後引進興來超市、恆通化工、四季花苑、金冠眼鏡等12家客商企業,實際進資6000餘萬元,形成了食品、化工、建材等主體產業工業格局,2004年客商企業創利稅400餘萬元。位於該鎮黃金地段的“錦繡華城工業園區”現已開發平整土地3000餘畝,為外商投資辦廠構建起強大的載體與平台。該鎮最佳化了農業產業結構,黃梔子蜜梨、訂單優質稻等主導產業初具規模,面積分別達20000、10000和37000畝;商品蔬菜、花卉苗木、特色養殖等種養業不斷擴大。其中,商品蔬菜面積達8000畝、花卉苗木2000畝、波爾山羊達2000多頭、獺兔3000餘只、水產養殖6000畝。
秀谷鎮秀谷鎮
2006年以來,該鎮把握區位優勢、精心組織,大張旗鼓地搞好18個自然村新農村建設。3年來,鎮黨委、政府緊緊圍繞“五新一好”的要求,堅持政府主導、農民主體、社會參與,注重因地制宜、科學規劃、突出特色,先後配套投入500多萬元,村民投勞幾萬個用於新農村建設,較好推進“三清六改四普及”,同時,培育了600餘名具有種養致富一技之長的新型農民,建好南豐蜜桔、商品蔬菜、黃梔子等16個“一村一品”示範村,成型了“農家山莊、生態環保、秀色城郊”等新村亮點,廣大農村人過上城市人“樓上樓下、電腦電話”的美好生活。
2011年,全鎮GDP、財稅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為11.5億元、6260萬元、7716元,同比增長20%、92%、12%,獲得“全縣綜合考評第一名”、“全市十強經濟發展鄉鎮”(第二鎮)、“全市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教育活動先進單位”、“全省省級生態鄉鎮”等十多項榮譽稱號。2012年6月,榮獲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

社會事業

秀谷鎮注重加強便民服務,便民服務中心建築面積1243平方米,內設綜治辦、經管站、教辦、財政所、民政所、司法所、農醫所、土管所、訴求中心、計畫所等10個辦公室。各個辦公室配備了比較高檔的辦公桌凳及檔案櫃,擁有微機5台,各項規章制度、服務項目運作流程、崗位職責、工作目標、文明用語等規範張貼上牆。秀谷鎮“便民服務中心”自運行以來,使該鎮居民基本上做到了小事不出門,大事不出鎮,簡化了辦事程式,提高了辦理效率,改進了基層站所工作作風,進一步密切了農村黨群、幹群關係。
秀谷鎮注重發展社會事業,城市品位明顯提高。社區居委會的服務職能不斷強化,建成2處高標準的文化活動廣場和3條衛生文明街。在支持和配合縣委、縣政府開展的爭創省級文明城市活動中,進一步亮化、美化、綠化、淨化了城市,拉大了城市建設框架,完善了城市整體功能,改善了人居環境。該鎮深入開展“三級聯創”活動,推進“三培兩帶”工程。2004年至2005年上半年,發展壯大黨員民眾經濟聯合體15個,有效地實現了黨建工作與經濟工作的良性互動,帶動80%的農民進入產、供、銷一體化,產生直接經濟效益1000多萬元。同時,積極實施好“民心工程”,建設了10個農民新村,對4個村全面進行“改水改廁”建設,修建村級水泥公路10餘公里,改善9所村國小教學設施,維修了3座小二型水庫和6條農用灌渠,新建了4座鋼筋水泥便民橋。

經濟特產

黃梔子

又名山梔子,茜草科,常綠灌木。原產於我國長江流域以南各省區,主產於撫河中游秀谷鎮一帶。這一帶屬於亞熱帶濕潤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陽光充足,土壤深厚,有機質含量較高,特別適宜黃梔子的種植,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野生黃梔子的主要產地。 黃梔子樹高可達2米,莖多分枝,樹冠圓球形,花大,白色,有香氣,單生於枝端或葉腋,花冠開放後呈腳碟狀,果實倒卵形,熟時橙黃色,種子多為鮮黃色,花期5-6月,果期7-11月,果熟期11月,喜溫暖濕潤氣候,又耐寒,較耐旱,耐肥,耐修剪,喜光照,適生於肥沃,濕潤,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忌積水,鹽鹼地。黃梔子成熟乾果是傳統中藥材,內含京尼平甙,梔子甙等,味苦性寒,具有瀉火除煩,清熱利尿,涼血解毒,散瘀血等功效。

金溪蜜梨

金谿縣秀谷鎮盛產南方優質早熟梨,又稱金溪蜜梨。金溪蜜梨香甜爽口,風味獨特,品種主要為翠冠、黃花、新世紀等。金溪蜜梨產果期主要集中在6—8月份,通過使用新技術、引進新品種後,產果期已成功延長至5—10月份。其成熟期早,風味獨特,經檢測,金溪蜜梨本身具有保鮮、貯藏之功能,並可以工成梨汁或蜜梨罐頭。已成為秀谷鎮頗具規模的特色產業,遠銷國內外。

名勝古蹟

城鎮中尚余多處古樸的明清建築,如東門蔡家的官廳、進士第,蔡上翔的東墅書屋,東嶽府、西門的王氏宗祠,王家巷的清代連片民居,街中的尊勝寺等等,均可遊覽,但現存主要的風景名勝是:仰山書院水門廟翠雲山風景區竹橋古村

仰山書院

坐落在秀谷鎮王家巷中,是金溪人民紀念南宋理學家陸象山先生的場所。建於清代乾隆二年(1737年),嘉慶年間擴大規模,請江西學政王鼎題寫匾額,光緒末年改為官學堂,民國又改為縣立高等國小。一直是金溪培育人才的地方。書院原先環境幽雅,有池塘、竹山,可惜現在無存了,但書院本身建築保存完整,占地1000多平方米,正廳右側為“先儒祠”,是學子們春秋兩季開學時祭祀先儒陸象山先生的地方;正廳左側為居室廚房等,是學生和先生們歇息、用膳的地方。現在正廳為“陸九淵紀念館”,安放著象山先生半身塑像,陳列著象山先生生平圖片。上堂還辟有金溪歷史人物展廳、書畫和石刻展室等。書院現由金谿縣文物管理所管理,省、縣都曾撥出專款維修書院。1996年7月中共金谿縣委批准仰山書院為縣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0年7月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為江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仰山書院仰山書院

水門廟

水門廟坐落在秀谷鎮水門巷,始建於北宋金溪建縣之時,為當時百姓祛災祈福的地方。後來據說有一年黑蟒作怪,吸乾泉水,天干地坼,有一年青農夫在蛤蟆菩薩的指引幫助下,除掉了黑蟒,天降甘霖,解除了旱情。該農民也變成了一隻神蛙。從此水門廟除供奉如來觀音外,還在進門的供桌上,特製一頂浮雕漆金小轎,轎內一個錫制荷葉盆,盆內放淨水,水裡放一張小巧玲瓏的檀木軟椅,椅上、水中供奉著幾隻青蛙。這就是“蛤蟆菩薩”,又稱“青蛙使者”,老百姓尊之為“佛老爺”。也有說金溪開縣建衙取土時,在幾米深處得一蛤蟆,此蛙身呈青色,背上有七點金星,目光炯炯,毫不怕人。有術士高人便稱此物乃青蛙使者,掌管邑中瘟疫,供奉祀拜便可消災免難,從此水門廟便供奉蛤蟆菩薩。蛤蟆菩薩不是泥塑木雕的神像,而是活生生的數隻翠綠青蛙(人有說是“雨蛙”),它們時來時去,來去無蹤,還會吸酒,這在全國也是少見的,極富地方特色,很值一看。
青蛙大仙青蛙大仙

竹橋古村

竹橋古村位於江西省撫州市金谿縣縣城北十公里,古代金溪至東鄉大路挨村而過,村前一溪如帶,良田萬頃,村口仍有四人合抱老樟樹一株,下有錫福廟,再下首仍有紫瀾閣遺址,村後樹竹繁茂,鳥嗚樹幽。村有總門樓遠案崇麓嶺,近案黃婆崗,始建於元末明初,為風水師廖禹先生後人所定,總門樓前有“品”字形排列,而周圍都有石欄桿圍成的多邊形古井三口,寓意喝了這“品”字井的井水,不管是為人、為學、經商都要講究品德,門樓內房舍儼然,宅櫛鄰比,戶近兩百,從超千丁,村內有水塘七方,全由石塊砌成,中間為一月塘,形成七星伴月之象,俯瞰全村,形似一柄巨扇,誠為當代金溪一個古風猶存的保存較好的古代村落。
竹橋古村竹橋古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