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中華褶頰蟲(新種)是發現於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溪口鄉玉屏的中寒武世時期化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秀山中華褶頰蟲(新種)
- 外文名:Sinoptychoparia xiushanensis Lee sp. nov.
- 形成時代:中寒武世
- 產地: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溪口鄉玉屏
秀山中華褶頰蟲(新種)是發現於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溪口鄉玉屏的中寒武世時期化石。
秀山中華褶頰蟲(新種)是發現於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溪口鄉玉屏的中寒武世時期化石。特徵描述頭蓋略似方形,背溝狹而淺。頭鞍凸起,向前收縮呈切錐形,前端平圓,具三對淺的頭鞍溝。頸溝寬而淺,兩側略深。固定頰平緩低下,尚向背...
秀山秀山蟲(新屬、新種)是發現於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溶溪鎮牛欄溪的早奧陶世時期化石。特徵描述 頭蓋平凸,寬大於長。頭鞍極寬大,微凸,向前緩慢地收縮,從前側角處開始急速向前變狹,前端尖圓。背溝狹且清楚。頭鞍溝3~4對,淺而短,不和背溝相連。頸環略向後拱曲,寬度均勻,中部具一小瘤,前...
秀山假櫛蟲(新種)是產於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溶溪鎮官家溪口的一件早奧陶世(O₁)化石。特徵描述 頭部半圓形,具有邊緣;頰角無刺,略圓潤。背溝微弱,在頭鞍中後部隱約察見,早眼前模糊不清。頭鞍平凸,中後部強烈地向里收縮,其前部和後部向外擴大,有一對較長而斜的頭鞍溝從眼前端的相對位置向後斜伸...
普通小溶溪蟲(新種)是發現於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的早志留世時期化石。特徵描述 頭蓋三角形。頭鞍平緩凸起,後部強烈收縮,以第1或2鞍溝處最窄,它具3條橫穿鞍溝,第1、2條寬、平,第3條窄而淺;頭鞍前部急劇擴大,圓形,其後部具大瘤點,向前變光滑。頸溝略向前拱曲,頸環寬頻狀,橫向長,略...
小型小褶頰蟲(新種)是發現於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盛灣鎮秀子溝村的中寒武世時期化石。特徵描述 小型三葉蟲。頭鞍寬,微向前收縮,前端截切,它明顯上隆,具十分微弱的鞍溝,後一對明顯,急劇後斜,使後一對鞍葉呈縱向長的三角形基底葉。頸溝清楚,頸環寬(縱向)。內邊緣窄;外邊緣稍寬,上翹,其寬度(縱向...
秀山曲靖頭蟲(新種)是產於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溪口鄉玉屏的一件中寒武世(∈₂)化石。特徵描述 背殼呈橢圓形,較其它種為寬。頭蓋平坦或平凸,略呈方形。背溝中等寬度和深度。頭鞍較寬而大,但較k.yupingensis(新種)的頭鞍略長,呈切錐形。頭鞍溝微弱。頸溝兩側為狹而深,中部為寬而淺。固定頰平凸,...
玉屏曲靖頭蟲(新種)是產於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溪口鄉玉屏的一件中寒武世(∈₂)化石。特徵描述 背殼橢圓形。頭鞍平凸。頭鞍寬而短,基部的寬度大於長度,前端略平圓,呈切錐形。頭鞍溝三對,較淺。頸溝較寬,水平伸展;頸環中部向後擴大。固定頰平坦或平凸,約為頭鞍基部寬度的1/2。後側翼長(縱向)而寬...
點肌痕刺頭蟲(新種)是發現於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的早志留世時期化石。特徵描述 頭鞍棒狀,後部近柱形,3條橫穿鞍溝,以第2鞍溝處最窄,鞍溝寬而淺,3條鞍溝寬度(縱向)一致,鞍葉寬度(縱向)與鞍溝相近,每個鞍葉上的瘤點不超過5顆,前1鞍葉瘤點稍大;頭鞍前葉亞圓,平凸,其上具瘤點,...
四川多股殼蟲(新種)是發現於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溶溪鎮的早奧陶世時期化石。特徵描述 背殼長橢圓形。頭部半圓形。背溝深,中等寬度。頭鞍大,向前擴大,前端強烈向前拱曲,抵達前邊緣。具三對頭鞍側溝:第一對頭鞍側溝較淺及狹,在頭鞍前側角的前部平伸;第二和第三對頭鞍側溝直,深而寬,呈...
白頰小樹蛙已被列入《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形態描述 舌較窄長;吻尖長,呈三角形;沒有犁骨齒;皮膚背面光滑,背部有很小的小黑點;上眼瞼有少數較大疣粒;顳褶細而清晰,一直達到肩上方;四肢很細微的小痣粒;前後肢的背面有較大的黑點,全身大部分區域被深棕色淺紋所覆蓋;腹面...
費梁等(1990)《中國兩棲動物檢索》一書已經將側褶蛙屬(Pelophylax)恢復為有效屬,所以福建側褶蛙的拉丁學名由Rana fukienensis變為Pelophylax fukienensis。形態特徵 成體 雄蛙體長47毫米,雌蛙體長65毫米左右。頭長略大於頭寬;吻端鈍圓,略突出於下唇,吻棱不顯;頰部略向外傾斜,頰面略凹陷;鼻孔近吻端...
四川(成都、南江、廣元、青川、彭州、都江堰、天全、滎經、雷波、馬邊、屏山、筠連、長寧、高縣、合江、峨眉、洪雅、峨邊、越西、平武、南充、岳池、興文、內江、瀘州、瀘縣、納溪、古藺、安縣、萬源、宜賓、敘永、雙流)、重慶(潼南、合川、渝北、長壽、永川、江津、城口、大足、萬州、南川、巫山、巫溪、奉節、秀山...
(15)中華龍甲 (16)謝氏龍甲 Ⅲ 硯甲族 5 齒硯甲屬 (17)齒硯甲 6 硯甲屬 (18)中華硯甲 (19)肩脊硯甲 (20)短脊硯甲 7 索硯甲屬 (21)細頸索硯甲 (22)拉薩索硯甲 (23)格氏索硯甲 (24)卡氏索硯甲 Ⅳ 鱉甲族 8 胖鱉甲屬 (25)西藏胖鱉甲 (26)阿胖鱉甲 (27)三角胖鱉甲 (28)喜馬胖鱉甲 9...
該蛙捕食螞蝗、蜈蚣、蝗蟲、蝽象、螟蛾、蠅、蚊、金龜子、葉甲蟲、螢火蟲、叩頭蟲、天牛等害蟲。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重慶(秀山)、雲南(河口、綠春)、貴州(雷山和江口梵淨山)、安徽(休寧、歙縣、祁門、黟縣)、浙江(開化、龍泉、天台、溫嶺、江山、樂清、永嘉、泰順、麗水、縉雲、雲和、遂昌、慶元、建德、...
黑克斯蟲科Hicksiidae Hupe,1953 掘頭蟲超科Oryctocephalacea Beecher,1 897 掘頭蟲科Oryctocephalidae Beecher,1 897 蘭卡斯特蟲亞科Lancastrinae Kobayashi,l 935 似手尾蟲科Cheiruroideidae Chang,1963 褶頰蟲目Ptychopafiida Swinnerton,1915 褶頰蟲亞目Ptychopariina Richter,1933...
棘腹蛙分布於中國山西(永濟、運城、垣曲、晉城、沁水、陽城、陵川)、陝西(佛坪)、甘肅(康縣)、四川(青川、萬源、南充、岳池、都江堰、汶川、彭州、邛崍、天全、峨眉、洪雅、峨邊、寶興、雅安、榮經、宜賓、屏山、興文、古藺、筠連、沐川)、重慶(巫山、城口、江津、豐都、南川、秀山、酉陽)、雲南(河口、...
《鄂爾多斯地台西緣及南緣寒武紀地層及三葉蟲動物群》是2016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袁金良、張文堂、朱兆玲。內容簡介 鄂爾多斯地台屬於華北地台的西區,寒武系第三統徐莊階的非球接子類三葉蟲十分繁盛,在世界寒武紀三葉蟲動物群中實屬少見,是研究寒武紀三葉蟲,特別是研究褶頰蟲類三葉蟲的起源、演化和滅絕必不可...
館藏標本中不乏如金絲猴、懶猴、大熊貓、黑頸鶴、胡兀鷲、白尾梢虹雉、海龜、凹甲陸龜、中華鱘、金斑喙鳳蝶等珍稀種類,凸顯了昆明動物博物館在收集世界生物多樣性熱點區域的中國西南地區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標本的優勢和特色。館藏標本也有不少採自其他地區。立足西南、覆蓋全國、面向東南亞。昆明動物博物館標展示館陳列...
寧陝齒突蟾學名是Scutiger ningshanensis,為角蟾科齒突蟾屬的兩棲動物,是中國特有物種。本種吻端具有一塊近似長方形的藍色斑塊,頭部兩眼間有一近方形的暗色斑紋伸達枕部。背部皮膚較光滑,有4行斷續排列的縱行膚褶;泄殖腔兩側有一對銀白色的隆起。舌末端微具缺刻。分布於陝西、河南等地。形態特徵 伏牛山居群...
貓兒山林蛙,蛙科林蛙屬物種,生活于海拔1980m左右的山區。形態特徵 雄蛙體長44.9~54.4mm,雌蛙體長52.1~57.6mm。頭長小於頭寬;吻端鈍尖,突出於下唇;吻棱清楚,瞳孔橫橢圓形;鼓膜圓形,約為眼徑的1/2;犁骨齒呈兩短斜行。皮膚較光滑,有的個體肩上方有“∧”形疣粒;背側褶粗在顳部上方略向外側...
指、趾末端鈍;背側褶細;鼓膜顯著。體多為淺褐色或綠黃色,鼓膜部位有深色三角斑。雄性第一指背面具婚墊,婚墊分為3-4團。蝌蚪下唇乳突1排完整,上唇齒2排以上;出水孔左側,無游離管;肛孔位尾基右側,無游離管。卵粒有色素,卵徑1.5-2.0毫米,個別種達3毫米。成體以陸棲為主,生活於森林、灌叢或...
鼢鼠亞科Myospalacinae,是適應地下生活的嚙齒類,尾短,眼睛很小,視力差,外耳退化,僅是小的皮褶。鼢鼠主要分布於我國,也見於蒙古和西伯利亞,棲息於森林邊遠、草原和農田,白天居住在地洞中,晚上偶爾會到地面活動,以植物的根、莖、種子為食,在洞穴中儲存大量食物。鼢鼠挖洞速度極快,洞穴系統複雜,分支多,...
生活時體背顏色為深綠色、黃綠色、綠色至近黃色;上唇白色,下唇和咽喉邊緣為銀灰到白色;顳褶綠色;體側有一條白色線紋,與白色上唇相連線,白色線紋下方為深紫色。腹面灰白色,肛下部白色。瞳孔黑色,虹彩黃色。生活于海拔1000米以下之農耕地。除了晚間配對時會降到地面產卵外,其他時間經常棲息於樹上。具單一鳴囊...
咽喉部具顯著橫膚褶;軀幹背面拭具橫膚褶,有的不甚明顯,而兩側各有一波狀縱膚褶,僅少數不顯。貴南沙蜥雄性成體頭、頸、軀幹、四肢和尾背面為棕褐色,且具有弱棕色(或紅色)斑點;頭、頸、軀幹和尾側面為淺黑色並伴有白灰色斑點;腹部中心有黑斑,腹部黑斑周緣呈磚紅色;尾腹面為灰白色,尾尖黑色;前肢腹面...
無跗褶。體和四肢背麵皮膚光滑。鼓膜光滑,其後有細小疣粒;頜腺豆形;上唇緣有白色鋸齒狀乳突;背側褶細窄而平直,在眼後方靠近鼓膜邊緣,向後直達胯部;體後端、體側及股後方小疣稀疏;腹麵皮膚光滑。胸骨上胸骨和劍胸骨發達,後者達腹中部,游離於皮膚和腹直肌之間。生活時背面顏色變異較大,多為橄欖褐色、淺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