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秀山蟲(新屬、新種)是發現於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溶溪鎮牛欄溪的早奧陶世時期化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秀山秀山蟲(新屬、新種)
- 外文名:Xiushanopsis xiushanensis Lee gen. et sp. nov.
- 形成時代:早奧陶世
- 產地: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溶溪鎮牛欄溪
特徵描述,保存單位,
特徵描述
頭蓋平凸,寬大於長。頭鞍極寬大,微凸,向前緩慢地收縮,從前側角處開始急速向前變狹,前端尖圓。背溝狹且清楚。頭鞍溝3~4對,淺而短,不和背溝相連。頸環略向後拱曲,寬度均勻,中部具一小瘤,前邊緣寬而平坦,起縱長度約為頭鞍長度之1/2,在靠近前緣處略微向上翹起,未見邊緣溝,表面有許多平行於前緣的細線紋。前緣向前強烈拱曲。眼葉長大,向外強烈彎曲作新月形,其長度大於頭鞍長度的一半;眼葉的前端靠近頭鞍背溝,後端幾乎和後邊緣相接,距背溝的距離約為頭鞍基部寬度的1/3。眼脊短,向後傾斜度大。固定頰平,狹,在固定頰的後側有一個作半圓形微凸的葉狀體,這個葉狀體較固定頰的其他部分略低凹。後側翼極狹長。後邊緣狹長,略凸起,由里向外稍變寬,與後側翼之間有一條狹深並橫伸的後邊緣溝為分界。面線前支由眼葉向前向外強烈擴展,與頭部中軸交角55度左右,然後強烈向內彎曲切頭蓋的前側角成一個半圓形曲線;面線後支由眼葉後端強烈向外橫伸,幾乎與後邊緣作平行,然後圓潤地切後緣。頭蓋表面除前邊緣有平行前緣的細線紋之外,其他部位布滿著極細小的粒點,這些小粒點有時積成一線脊。尾部大,半橢圓形,甚寬,長度約為寬度的一半。中軸略凸起,前端寬度約有尾部寬度的1/4,向後急速收縮呈錐形,其長度大約為尾部長度的2/3,被狹而淺但清楚的橫溝分為7個軸環節和一末節。背溝狹而深,如同頭鞍兩側背溝。肋部寬而平,有15個肋節,間肋溝深而清楚,長,向後側伸延,但未達後緣;肋溝極淺且狹,僅在靠近背溝處隱約可見。尾部表面紋飾與頭部相似,在邊緣上有許多同心線紋略與尾緣作平行;在中軸和肋部上布滿許多小瘤點,有的小瘤點聯結成細線脊,此線脊在中軸後部和肋部兩側似乎是平行排列,當表皮層去掉之後,則看見許多細的同心線紋。
保存單位
國家岩礦化石標本資源共享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