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場嚇村

禾場嚇村,位於坑梓街道東南部,距街道辦事處約1千米。相鄰自然村有草堆嶺村、城內村及金沙社區東聯村。地處深圳東北部低山丘陵地帶。始建於清朝,因維琰公黃氏宗祠位於梓興路旁的三個禾場下面,“禾場”為村民的曬穀場,“嚇”與“下”諧音,故名禾場嚇村。禾場嚇原屬秀嶺,20世紀70年代從秀嶺分出,獨立為禾場嚇生產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禾場嚇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深圳市坪山區坑梓街道秀新社區
  • 地理位置:坑梓街道東南部
清朝,屬歸善縣。1912年,屬惠陽縣。1949年10月,屬惠陽縣第四區;1957年12月,屬坪山鄉;1958年11月,屬寶安縣坪山公社;1961年7月,屬坑梓農場;1963年1月,屬坪山公社;1979年1月,屬深圳市葵涌區坪山公社;1981年10月,屬深圳市寶安縣坪山公社;1983年7月,屬坪山區;1986年10月,屬坑梓鎮;1993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坑梓鎮;2004年,屬坑梓街道;2009年6月至今,屬深圳市坪山新區坑梓街道秀新社區。
世居村民主要為黃姓,為黃振清後裔。2015年末,戶籍人口127人,其中男性59人,女性68人;80歲以上4人,最年長者87歲(2女)。非戶籍外來人口約6800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約300人,主要分布在美國、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家。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傳統經營以農業為主,主要種植水稻、番薯、花生、甘蔗等。20世紀80年代初期,引進“三來一補”企業,村經濟開始轉型。2004年8月村改居時,禾場嚇村民成為城市居民,原村集體經濟組織改制為深圳市秀新股份合作公司禾場嚇分公司。現村集體經濟以廠房出租為主。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村集體分紅、房屋出租、商業經營、工資性收入、財產性收入等。
傳統(節慶)食品有喜粄、印粄、艾包、蘿蔔粄、圓籠粄、糍粑、紅團、砵仔粄、斂粄、米餅等。秀新路、秀嶺路、梓興路經過該村。1972年通電,1986年通自來水,1990年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通電話,2000年通網際網路。1997年,村里開始規劃建設占地面積約4.8萬平方米的禾場嚇住宅區,共建有村民住宅樓70餘棟,居住人口1000多人。住宅區建有籃球場、網球場、桌球場及健身路徑等,另設雞欄、菜園。維琰公黃氏宗祠前為深潭,原建有一座古麻石橋,名為深潭橋,坍塌後在原址重建了一座秀新橋。
村民黃杰宗作為副主編主持編修了《深圳坑梓黃氏族譜》。
維琰公黃氏宗祠,位於阿婆叫瀝河中游的深潭邊,始建於清乾隆年間,地勢前低後高,面寬約73米,進深約40米,占地面積近3000平方米。由兩堂四橫、一禾坪、一月池等組成,土木結構、灰瓦頂。宗祠格局為“兩進一天井”,屋頂造型呈硬山頂“人”字形,牆基由三合土夯築而成,牆體以泥磚為主,青磚和麻石為輔。門額上有“黃氏宗祠”石匾,門聯為“績著循良第一;家傳孝友無雙”,拉力桁雕刻“千祥雲集”。第一進是長輩議事和節慶設宴的場所,樑上雕刻“集福迎祥”;天井為“四水歸堂”,寓意為四面聚財,作採光、通風和排水之用;第二進是祖堂,是祭祀祖宗和舉辦家族紅白大事的重要場所,棟的下方有兩條“子孫桁”,壽梁雕刻“長命富貴”,丁梁雕刻“百子千孫”。祖堂堂聯“祖德源流千秋盛;宗枝奕葉萬年興”,橫批為“蘭桂騰芳”;正上方掛“江夏堂”金字匾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