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屬歸善縣。1912年,屬惠陽縣。1949年10月,屬惠陽縣第四區;1957年12月,屬坪山鄉;1958年11月,屬寶安縣坪山公社;1961年7月,屬坑梓農場;1963年1月,屬坪山公社;1979年1月,屬深圳市葵涌區坪山公社;1981年10月,屬深圳市寶安縣坪山公社;1983年7月,屬坪山區;1986年10月,屬坑梓鎮;1993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坑梓鎮;2004年,屬坑梓街道;2009年6月至今,屬深圳市坪山新區坑梓街道秀新社區。
世居村民主要為黃姓。明末,黃姓先祖從嘉應州興寧(今廣東梅州)遷移至惠州府歸善縣白馬碗窯,再從白馬碗窯遷居坪山高寨子,後又遷到坪山江邊村;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從坪山江邊村遷移至坑梓;清乾隆年間遷至此地。
2015年末,戶籍人口125人,其中男性50人,女性75人;80歲以上6人,最年長者91歲(男)。非戶籍外來人口5700餘人。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傳統經營以農業為主,主要種植水稻、花生、番薯、甘蔗,20世紀80年代開始引進“三來一補”企業,村經濟開始轉型。現村集體經濟經營主要以工業區廠房出租為主,兼有少量的土地出租。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商業經營、工資性收入、村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等。傳統(節慶)食品有糍粑、客家茶果等。
秀新路、秀嶺路、梓興路、雙秀路等經過該村。1972年通電,1988年通自來水,1990年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通電話,2000年通網際網路。村內建有黨群活動中心、籃球場。
村中保存較為完整的傳統民居為秀嶺世居,由黃氏四世祖黃瑞鋐和黃瑞鐘聯手於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前後創建,為三堂兩橫四角樓一圍龍式建築。正面開四門,左中右三個門可進出圍屋,兩側的角樓已毀。最前是下堂,一般用來存放農機具,平時供兒童和老人休息娛樂;中堂在三堂中進深最長、面積最大,常用作家族大型活動時設宴場所或召開家族會議的會場;上堂為祖堂,用於供奉祖宗牌位,是舉行祭祖、婚喪等家族活動的場所。秀嶺世居建造華美,廳堂兩側的木雕十分精美,於圍屋中不常見,木雕多為龍、鳳、魚、蝠。圍屋外是開闊的禾坪和一大汪月池,已看不到四周碉樓。屋內的廳、堂、房、井、廊院布局錯落有致。有門聯“績著循良第一;家傳孝友無雙”;匾額為“秀嶺世居”,書於清乾隆五十九年。該世居最大特點為左右兩大門各自獨立成單元,右側為清同治八年(1869年)重修,左側為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重建。同一世居於不同年代分別重修兩個大門的做法,秀嶺世居也是獨例。
秀嶺世居內的左右祠堂為草堆嶺現僅存的宗祠。一座為黃瑞鋐宗祠,一座為黃瑞鐘宗祠,均建於清乾隆五十九年,“占地面積均約1000平方米。清同治年間“大五房同立”重修的右側祠堂完整。清道光年間“三房同立”重修的左側祠堂,因疏於維護,雖保持許多舊時痕跡,但殘垣斷壁的祠堂中僅留下“江夏堂”匾額高高懸掛。每年清明或九月重陽,該村村民會自行到祠堂祭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