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屬歸善縣。1912年,屬惠陽縣。1949年10月,屬惠陽縣第四區;1957年12月,屬坪山鄉;1958年11月,屬寶安縣坪山公社;1961年7月,屬坑梓農場;1963年1月,屬坪山公社;1979年1月,屬深圳市葵涌區坪山公社;1981年10月,屬深圳市寶安縣坪山公社;1983年7月,屬坪山區;1986年10月,屬坑梓鎮;1993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坑梓鎮;2004年,屬坑梓街道;2009年6月至今,屬深圳市坪山新區坑梓街道老坑社區。
世居村民為黃姓,先祖黃大昌自禾場嚇(現屬秀新社區)遷入井水龍開基立祠。2015年末,戶籍人口81人,其中男性40人,女性41人:80歲以上4人,最年長者89歲(男)。非戶籍外來人口3000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18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約100人,主要分布在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家。歸僑1人。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傳統經營以農業為主,主要種植水稻、番薯、花生、甘蔗等。20世紀80年代初期,引進“三來一補”企業,村經濟開始轉型。1999年3月,成立井水龍經濟合作社。2004年實行村改居,井水龍村設為井水龍居民小組,村民成為城市居民。現村集體經濟以廠房出租為主。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村集體分紅、房屋出租、商業經營、工資性收入、財產性收入等。特色農產品有桂味荔枝、三月紅荔枝。
瀋海高速G15線、省道S356線橫坪公路、光祖南路、吉康路穿村而過。1972年通電,20世紀80年代通電話,1985年通自來水,1992年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1997年通網際網路。村內建有坑梓電影院、戶外健身路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旅居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的華僑曾出資在該村魚塘邊建有一口井,後因村內通自來水,此井便被封閉不再使用。
代表性傳統民居為井水龍大圍,建於清朝末年,占地面積約5000平方米。大圍前有禾坪和月池,外牆與角樓均用三合土築成;圍內廳、堂、屋用磚砌築,天井、水溝鋪以花崗岩條石。屋、門均較低矮,中間房屋的頂檐呈牛角造型。二進三開間,朝向東北。圍內建有井水龍祠堂,占地面積約100平方米。井水龍大圍為黃大昌(奕敏公)後人的主要聚居之所,至20世紀90年代初,仍有人在此居住,後因其逐漸破敗,村民搬至新居生活。
每年農曆八月第一個星期六或星期日,井水龍村黃氏族人會到龍田墓園舉行祭祖儀式。
傳統技藝“六虎紙牌”,又稱六胡牌、六符牌、六和牌、六糊牌、客家牌、貓公牌,形成年代不詳,是流傳於客家人中的一種紙牌遊戲。可有三至四名玩家,每局分多回合,每回合由各人輪流出牌或墊牌。六虎紙牌有三十六張、三十七張及三十八張之分,該村較多使用三十八張紙牌遊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後較流行,現該村僅有老年人以此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