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肉衛生

禽肉衛生

禽肉衛生(poultry meat hygiene),禽肉污染沙門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其他致病菌後,如在食用前未充分加熱,可引起食物中毒。禽肉如污染能在低溫下生長繁殖的假單胞菌等,可引起禽肉的感官改變甚至腐敗變質。

基本介紹

  • 作者:鄭志傑
  • 職稱:院長
  • 單位:上海交通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心血管內科
  • 貢獻:審核
禽肉的主要衛生問題,禽肉的衛生管理,

禽肉的主要衛生問題

1.禽肉的微生物污染
在污染禽類的微生物中,二類為病原微生物,如沙門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其他致病菌,當侵人禽類肌肉的深部時,如果食前未充分加熱,便可引起食物中毒;另一類為假單胞菌等腐敗菌,能在低溫下生長繁殖,引起禽肉感官的改變,甚至腐敗變質,可使禽肉表面產生各種色斑。
2.禽流感
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簡稱,是一種由甲型流感病毒的亞型(也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傳染性疾病,被國際獸疫局定為甲類傳染病。按病原體類型的不同,禽流感分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禽流感三大類。非致病性禽流感不會引起明顯的症狀,僅使染病的禽體內產生病毒抗體;低致病性禽流感可使禽類出現輕度呼吸道症狀,食量減少,產蛋量下降,出現零星死亡;高致病性禽流感最為嚴重,發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人與禽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人流感和禽流感最有效的根本措施,易感人群和高危人群應在流感發生前1個月接種。

禽肉的衛生管理

為了保證禽肉的質量,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加強衛生檢驗
宰殺前及時發現並隔離、急宰病禽。宰後嚴格衛生檢驗,若發現病禽肉屍應根據情況及時進行無害化處理。
2.合理宰殺
宰殺前24小時禁食,充分餵水以清洗腸道。宰殺過程為:吊掛、放血、浸燙(50~54℃或者56~65℃)、拔毛、通過排泄腔取出內臟,儘量減少內臟破裂造成的污染。
3.宰後保存
宰後的禽肉應在-25到-30℃、相對濕度80%~90%的條件下冷凍保存,保存期可達半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