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樂刑政,是一個漢語成語,
拼音:lǐ yuè xíng zhèng,
指禮法、樂教、刑罰以及各項政令等。
出自宋·王安石《上皇帝萬言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禮樂刑政
- 拼音:lǐ yuè xíng zhèng
- 釋義:禮法、樂教、刑罰以及各項政令
- 出處:《上皇帝萬言書》
禮樂刑政,是一個漢語成語,
拼音:lǐ yuè xíng zhèng,
指禮法、樂教、刑罰以及各項政令等。
出自宋·王安石《上皇帝萬言書》。
禮樂刑政,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lǐ yuè xíng zhèng,指禮法、樂教、刑罰以及各項政令等。出自宋·王安石《上皇帝萬言書》。...
樂和民聲是《樂記》用語。指用樂調和人們的聲音。《樂記·樂本》:“禮節民心,樂和民聲,致以行之,形以防之。禮樂刑政,四達而不悖,則王道備矣。”繼承儒家以...
一種統治和施政的手段,如“禮樂刑政,其極一也”; 符合禮儀的道德和修養,如“政者正也,子帥以政,孰敢不正”; 朝廷中君主和大臣們進行的政務活動,如“其...
朝廷禮樂刑政之事皆在於學,士所觀而習者,皆先王之法言德行治天下之意,其材亦可以為天下國家之用。苟不可以為天下國家之用,則不教也,苟可以為天下國家之用...
立不息之體,則本之精神心術之微;推不息之用,則達於禮樂刑政之著。聖人之所以為聖人者,猶天地之所以為天地也。道之在天地間者,常久而不息;聖人之於道,其...
禮樂刑政,四達而不悖,則王道備矣。”此及前二句講禮樂文化與政治人生密不可分,乃西周政治文明、道德倫理之核心理念。19、庶物有體,人而無誠!人而無誠,何止...
聖人立教,以禮樂刑政施於天下,使社會安定,人們“體安而氣平”,萬物各得其宜。所以聖人之道是有為之道。聖人之道,源於中國,由來久遠,代代相傳,“書之於策,...
畢沅:時金有國七十年,禮樂政刑,因遼、宋舊制,雜亂無貫,金主欲更定修正,為一代法,其儀式條約,多守貞裁定,故明昌之治,號稱清明。 [17] ...
在中國古代,“政”一般表示:朝代的制度和秩序,例如“大亂宋國之政”一種統治和施政的手段,如“禮樂刑政,其極一也”符合禮儀的道德和修養,如“政者正也,子帥...
不過,黎嵩指出丁朝未能為後世從國家制度、社會文化等方面,樹立完善的楷模,“宗廟未立,學校未建,設鼎養虎,以為刑獄之具。遺犀納象,徒為貢獻之勞。禮樂刑政之...
故禮以導其志,樂以和其聲,政以壹其行,刑以防其奸。禮樂刑政,其極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動於中,故形於聲,聲成文謂之音...
(如個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學方法、學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會、禮制與刑律)、美學思想(如物動心感說、禮樂中和說),是研究先秦社會的重要資料 ...
百官廢職服大刑,而天下大服。是故,夏礿,秋嘗,冬烝,春社,秋省,而遂大蜡...君臣未嘗相弒也,禮樂刑法政俗未嘗相變也,天下以為有道之國,是故天下資禮樂焉...
漢初儒家吸取了刑名之學的思想,認識到禮樂刑政具有相輔相成的關係,主張將仁政與法治結合起來,以德為主,以刑為輔,重視道德教化,較妥善地處置了德與刑的關係,...
《金華耆舊補》卷十九謂:“仲友邃於經學,通性命之理,下至天文地理、兵農、禮樂刑政、陰陽度數、郊社學校、井地封野,探索考訂,體該本末,一一可見諸用。登...
韓愈將禮樂刑政並提,做為治國之方。他奉“六經”又通百家,是文人又兼官僚,修文事也治軍事,因此,在治國問題上,他主張儒經與法律兼顧,刑政與教化並重。...
宋代王銍《兩漢紀後序》亦稱《漢紀》“於朝廷紀綱,禮樂刑政,治亂成敗,忠邪...荀悅作為東漢末年的政論家和史學家,其人性思想在吸收、綜合前人的人性學說的...
使聖人與其先祖父而皆人也,則未及其生,未及其長,其被蟲蛇、禽獸、寒飢、木土之害而夭死者固已久矣,又烏能為之禮樂刑政以為他人防備患害也哉?老子道其勝...
“哲自濠所宴飲歸,以病暴卒,時以為濠毒之雲”。江西副使胡世寧上疏彈劾朱宸濠:“江西患非盜賊。寧府威日張,不逞之徒群聚而導以非法……禮樂刑政漸不自...
昔周公居攝,道致昇平,禮樂刑政皆自己出。以德言之,周公大聖,以年言之,成王幼弱,猶復遽避君位,復子明辭。漢之霍光,大勛赫然,孝宣年未二十,亦反萬機。...
元張養浩 《贈劉仲憲》詩:“吾元 有國天所資, 世祖 躬歷艱難熟,未遑禮樂刑政頒,首辟司農惟穡督。”詞條標籤: 語言, 字詞 圖集 穡督圖冊 V百科往期回顧...
公元前11世紀,周公姬旦為了鞏固剛剛建立的周政權,參酌夏商兩朝的禮儀,為新興的周政權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以“敬天、孝祖、保民”為核心,以禮樂刑政為具體內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