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失求諸野》由張石山和魯順民結成對話兩方,圍繞鄉野民間久遠流傳並且依然活體傳承的廣義的風俗、傳統、禮儀、規矩,從生老病死到婚喪娶嫁,從生產方式到生活起居,操作出的一套對話體的長篇文字。這部著作,不惟對當代讀者有所提醒、啟示、確認的意義,它還應該具備曉諭後人的民俗文化史料性的價值。
基本介紹
- 書名:禮失求諸野
- 出版社:北嶽文藝出版社
- 頁數:331頁
- 開本:16
- 定價:39.80
- 作者:張石山 魯順民
- 出版日期:2013年8月30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37838992, 9787537838993
- 品牌:北嶽文藝
內容簡介
1.厚重的文化著作。圍繞鄉野民間久遠流傳並且依然活體傳承的廣義的風俗、傳統、禮儀、規矩,從敬神祭祖到婚喪娶嫁,從生產方式到生活起居,作家張石山、魯順民以對話的方式精彩呈現。
2.民俗文化史料性價值。它是對民間文化的一次巡禮,某種意義上講,是對文明片斷的撿拾、尋找、歸類、總結。這部著作對當代人有提醒、啟示、確認的意義,而且曉諭後人。
作者簡介
魯順民,中國作協會員,《山西文學》主編,著有散文、報告文學多部,曾獲趙樹理文學獎。報告文學《送84位烈士回家》獲遼寧省“五個一工程”獎,據此改編的廣播劇《英烈回家》獲2012年全國“五個一工程”獎
圖書目錄
無廟不成村003
接引乾隆與“活酹牲”006
拐腿老龍王009
春祈與秋報011
行業神祇與山川崇拜012
從台駘到大禹015
崇拜與禁忌同在018
中國的廟宇和西方的教堂019
偉大的東方理性024
第2回—生生不已
催生與慶生029
關乎生命的禮儀033
開鎖拿事035
男兒十五奪父志038
官名、小名與綽號040
鄉土文明的教化功能043
化民成俗046
童謠與遊戲048
神奇的常青樹054
第3回—新冬舊年
新冬舊年,殺豬臥羊059
祭灶迎年062
除夕守歲064
債不隔年069
走親串戚新正月073
酒歌、傘頭秧歌與柳林盤子077
正月里鬧元宵080
第4回—買房置地
耕者有其田087
老契老屋089
房子是種出來的091
太公在此,上樑大吉095
求田問舍098
民居的禮法秩序100
買房置地,天經地義103
“耕者有其田”的千年夢想106
第5回—娶婦迎親
仁者二人113
打問人家115
“骨血倒流”與婚嫁禁忌117
“門當戶對”的觀念變遷121
青廬紅氈拜天地125
花轎迎親129
大婚禮單130
全和人與送女客134
鬧洞房與性教育137
第6回—遠親近鄰
三族六親143
親戚老禮146
人主人主,就是給人做主148
地緣親鄰151
斬不斷的血緣156
乾親與拜識157
親不親,故鄉人160
……
第7回—壽終正寢165
第8回—三年之喪195
第9回—尊師重教217
第10回—結社集會245
第11回—鄉規民約273
第12回—文化淵藪301
序言
作家張石山和魯順民,圍繞鄉野民間久遠流傳並且依然活體傳承的廣義的風俗、傳統、禮儀、規矩,從敬神祭祖到婚喪娶嫁,從生產方式到生活起居,完成了這部對話體的文化著作《禮失求諸野》。它是對民間文化的一次巡禮,某種意義上講,是對文明片斷的撿拾、尋找、歸類、總結。不惟對當代讀者有所提醒、啟示、確認的意義,它還應該具備曉諭後人的民俗文化史料性價值。
“文武之道,未墜於地。”相對於現代文明,數千載傳承不絕的華夏傳統文明是我們絕對無法漠視的強韌而巨大的存在。它不是封存在典籍中的皇皇巨著、高頭講章,它是活生生的文明之河,它是茲生茲育的文明母體。
任何人都無法自外於我們生於斯長於斯的傳統文明。傳統文明,是有形的,抑或是無形的?也許,猶如人們時時呼吸於空氣中卻往往忘記了空氣的存在。
審視、撿拾、重新理性認識我們的傳統文明,其意義毋庸贅言。
在我們理解的鄉野民間,究竟還存活著多少所謂的古禮(傳統習俗、日常規矩、禮儀制度)?
這些古禮,在人們的生活中還具體起著怎樣的作用?它們是否確實還在規範著人們的言行、約束著人們的行為舉止?這些古禮,是否存活在我們經常所言說的“體用”之中?自生自滅的古禮,面對種種變故、種種人為破壞和不可阻擋的現代化進程的衝擊,又在做著怎樣的自我調適與更新?換言之,古禮為什麼能夠衰而不亡、它們又怎樣贏得了艱難的生存?
這些古禮,會在現代化的不可遏止的進程中消亡嗎?歷史證明,數千載兼收並蓄綿延不絕的華夏文明經歷過無數衝擊與考驗,大地在、山河在、人民在,傳統不會消亡。那么,作為當代文化人,就應該當仁不讓、毅然肩起養護傳統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