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器(《禮記》篇名)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禮記》篇名。篇中多有記陳設器用之處,故劉向作《別錄》將其列入“制度”類。鄭玄的《三禮目錄》認為,本篇記禮使人成器之義,故名《禮器》。然據《禮記》通例,當是篇首有“禮器”二字,故取之為篇名。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禮器
  • 作品出處:《禮記
本篇極言禮作為修身之器的重要性。認為禮的作用是能消除人的邪僻之心,增加人的質性之美,使盛德充盈於內,猶如松柏之心;用禮處事,則己身正而諸事通達,使盛德能表現於外,猶如竹的青皮,四時不改其色。君子有禮,則外諧而內無怨。關於忠信和義理的關係,被比做“本”和“文”,即核心和外在形式的關係。忠信是存在於君子內心的,而義理則是表現於外的。無本則禮不能立,無文則禮不能行。作者認為,禮以致敬為本,而不在於物品的豐厚或難覓。因此,禮的大法要根據國土的廣狹和出產來制定;禮的厚薄要根據年成的豐歉來變化。要根據這兩方面的情況來決定一國的賦稅。君王制禮有節,即使是凶欠之年,民眾也不會感到恐懼。禮的要點是時(天時)、順(人倫)、體(社稷、山川、鬼神之體)、義(喪祭或交際所宜用的財物)、稱(祭品分配得當)。篇中又詳述禮數在不同場合的不同要求:廟數、食禮之豆數,饔餼的牢數,筵席的重數等,以多為貴;天子、諸侯的副介數、祭天及社稷的用牲數等,以少為貴;宮室、器皿、棺槨、墳丘等,以大為貴;宗廟之祭所用酒器等,則以小為貴;天子、諸侯的堂、台門等,以高為貴;放酒尊用的底座等,以低為貴;袞冕等以有紋飾為貴;大圭、越席等以素為貴。它們所含的意義各不相同,都是禮的外在表現。
本篇自“孔子曰:‘禮不可不省也’”以下,文辭繁複,條理不貫,當是後儒釋經之文所竄入者。前儒多認為本篇與《禮運》篇互為表里,《禮運》論道之運,《禮器》論器之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