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禮器
- 作品出處:《禮記》
禮器,是古代中國貴族在舉行祭祀、宴饗、征伐及喪葬等禮儀活動中使用的器物。用來表明使用者的身份、等級與權力。禮器是在原始社會晚期隨著氏族貴族的出現而產生的 。如在山西襄汾陶寺遺址的龍山文化大墓中,出土有彩繪龍盤及鼉鼓,在良...
《禮記》篇名。篇中多有記陳設器用之處,故劉向作《別錄》將其列入“制度”類。鄭玄的《三禮目錄》認為,本篇記禮使人成器之義,故名《禮器》。然據《禮記》通例,當是篇首有“禮器”二字,故取之為篇名。本篇極言禮作為...
《禮記·禮器》是《禮記》的第十篇,作者是戴勝,屬於文學術語。原文 禮器是故大備。大備,盛德也。禮釋回,增美質;措則正,施則行。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貫四時而不改柯易葉。
青銅禮器,是古代禮器的一種。西周制定出整套禮制,規定了森嚴的等級差別,以維護統治秩序。由於禮制的加強,一些用於祭祀和宴飲的器物,被賦予特殊的意義,成為禮制的體現,這就是所謂“藏禮於器”。這類器物叫作“青銅禮器”,簡稱“...
禮器是陳設在宗廟或宮殿中的器物,常在祭祀、朝聘、宴饗以及各種典禮儀式上使用,此外禮器還被用來顯示使用者的身份和等級。中國古代的禮器很多,食器如鼎、簋、甗、鬲、俎、豆、簠等,樂器如鐘、鐃、鼓、鉦、磐等,酒器如爵、角、...
罍是中國古代大型盛酒器和禮器。流行於商晚期至春秋中期。體量略小於彝,罍有方形和圓形兩種,方形罍出現於商代晚期,而圓形罍在商代和周代初期都有。從商到周,罍的形式逐漸由瘦高轉為矮粗,繁縟的圖案漸少,變得素雅。罍的簡介 《...
銅鼎是從陶製的三足鼎演變而來的,最初用來烹煮食物,後主要用於祭祀和宴享,是商周時期最重要的禮器之一。資料 引言 鼎,古代原是飪食器,後來變為統治階級政治權利的重要象徵,視為鎮國之寶和傳國之寶,也是“明貴賤,別上下”等級...
古代盛放熟食的器具,也指祭祀盛肉食的禮器。《詩經·大雅·生民》:“?盛於豆,於豆於登。”《爾雅·釋器》:“瓦豆謂之登。”《儀禮·公食大夫禮》:“實於鐙。”鄭玄註:“瓦豆謂之鐙。”按祭祀時所用的登多用金屬製成,...
九錫(jiǔ xī),是中國古代皇帝賜給諸侯、大臣有殊勛者的九種禮器,是最高禮遇的表示。詳解 錫,在先秦作為“賜”的通用字使用,與之同音;但是,漢以後的文獻里取“賜”之意的“錫”字,一般還是讀如其本音xī。九種特賜用物...
漢代用各種玉料製作的禮器、裝飾品和美術品。中國的工藝源遠流長,漢代繼續有所發展。西漢初年的玉器繼承了戰國時代的傳統,但開始有了變化。西漢中期以後變化更大。根據器形和用途的不同,漢代玉器可分為4大類:①儀禮上使用的玉器;...
玉璜、玉琮、玉璧、玉圭、玉璋、玉琥等,被《周禮》一書稱為是“六器禮天地四方”的玉禮器。六器之中的玉璜、玉琮、玉璧、玉圭等四種玉器,歷史最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已出現。內容簡介 中國古代玉器中,禮器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陶禮器,龍山文化時期作品,桓台前埠遺址出土。禮制是文明形成的重要標誌。龍山文化時期正處在國家形成之初的城邦時代,家庭私有制逐漸取代氏族公有制,為維護等級制度和貴族特權,禮製得以逐步發展和完善。對精美陶器,特別是蛋殼陶的占有和...
M26青銅禮器 M26青銅禮器是在安陽殷墟郭家莊M26出土的青銅器,發掘於1995年。在這座墓葬中發現了67件青銅器,除了55件武器、樂器和工具外,共發掘出青銅容禮器12件。
考古發現表明,我國最早的禮器出現在夏商周時期,主要以青銅製品為主。禮器是陳設在宗廟或者是宮殿中的器物,常在祭祀、朝聘、宴饗以及各種典禮儀式上使用,除此之外,禮器還用來顯示使用者的身份和等級。在後來的宋、明、清三代,統治者...
《皇朝禮器圖式》,十八卷,目錄一卷。清允祿、蔣溥等奉敕初纂,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完成;清福隆安、王際華等奉敕補纂。版式 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武英殿刻本。版框21.8cm×16.2cm。半頁11行,行20字,白口,單魚尾,四周...
毛血盤是禮器的一種,青銅鑄造而成的,古代漢族貴族在舉行祭祀、宴饗、征伐及喪葬等禮儀活動中使用的器物,用來裝牲血。禮器:禮器是古代漢族貴族在舉行祭祀、宴饗、征伐及喪葬等禮儀活動中使用的器物。用來表明使用者的身份、等級與權力...
簋,漢語二級字,讀作guǐ,其本意為代青銅或陶製盛食物的容器,圓口,兩耳或四耳,也是重要的禮器,在祭祀和宴饗時,它和鼎配合使用,敞口、束頸、鼓腹、雙耳,該文字在《周禮·舍人》和《易·損》等文獻均有記載。字源演變 詳...
玉琮(Cóng)是一種內圓外方筒型玉器,是古代人們用於祭祀神祇的一種禮器。距今約5100年至新石器中晚期,玉琮在江浙一帶的良渚文化、廣東石峽文化、山西陶寺文化中大量出現,良渚文化的玉琮最發達,出土與傳世的數量很多。最早的玉琮見於...
甗是一種古代文物。原為烹飪用的廚具,後作為禮器流行於商至漢代。 簡介 造型分上下兩部分。上部用以盛放食物,稱為甑,甑底是一有穿孔的箅,以利於蒸汽通過;下部是鬲,用以煮水,高足間可燒火加熱。商代甗多為圓形,直耳,侈口...
斝是古代中國先民用於溫酒的酒器,也被用作禮器,通常用青銅鑄造,三足,一鋬(耳),兩柱,圓口呈喇叭形。商湯王打敗夏桀之後,定為御用的酒杯,諸侯則用角。簡介 斝(拼音:jiǎ ,音同“甲”)山西襄汾出土過一個陶斝,時間比大...
簋,漢字,讀作:guǐ。簋,是古代中國用於盛放煮熟飯食的器皿,也用作禮器,圓口,雙耳。流行於商朝至東周,是中國青銅器時代標誌性青銅器具之一。引證解釋 古代盛食物的器皿,也可用來盛放祭品,圓形。《詩經·秦風·權輿》:“於我...
銅禁是西周禮器,名禁,周天子只賜予周王室同姓的諸侯王及三公。殷商無禁器。《儀禮·士冠禮》註:“名之為禁者,因為酒戒也。”“禁”這一禮制器,作於周武王滅商之後。周公旦以周成王之命作《尚書·酒誥》,告誡初封殷故都朝歌的...
禮儀玉是祭祀天地等時所使用的玉器禮器。 專指璧、琮、圭、璋、璜、琥這六種玉器,簡稱”六器“。《周禮·春官·大宗伯》記載:“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壁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
鼎,最早是古代用於烹煮食物的器具;是古代禮器中的主要器物;是各級貴族的專用品;是古代禮治社會政治、經濟權力的象徵。傳說大禹鑄九鼎,是一統天下、建立夏朝的標誌。簋,古代盛食物的器具,圓口,雙耳。自商代開始出現,延續到戰國時期...
青銅器爵實際上就是祭祀時盛酒的禮器,可用於加熱,以供神享用。其形狀為“圓腹前有傾酒用的流,後有尾,旁有把手。相關的酒器還有角、觚、觶、觥等。 “角”亦是酒器,但其形似爵,前後都有尾,無兩柱。有的有蓋。觚與觶(...
觶是古代飲酒用的器皿。青銅製。形似尊而小,或有蓋。是中國古代傳統禮器中的一種,做盛酒用。流行於商朝晚期和西周早期。器型外觀 觶,從字形特徵不難看出,這類酒具大多源於上古獸角製作的水器。《禮記·禮器》“尊者舉觶,卑者舉...
這此重要禮器的存在,表明大墓主人是執掌祭祀和軍事的部落顯貴 。甘肅武威皇娘娘台 M48 出土有 83 件石璧,遠超出裝飾的需要,應是顯示地位、權勢的禮器 。在長江流域,崧澤文化時期已出現了隨葬品多寡不一的現象。如江蘇吳縣張陵山的 ...
古代使用的大中型盛酒器和禮器。流行於商周時期,春秋後期偶有所見。尊與彝一樣,原是成組禮器的共稱,宋朝之後開始專指一類器物。尊的基本造型是侈口,長頸,圓腹或方腹,高圈足。商早中期,尊均有肩,圈足上多帶“十”字孔,...
西周早期的典範之作,相當於今天的碗,是商周時期的盛飯工具。文獻中說是用來盛黍稷稻粱的器皿,容量為一升或二升,用途已明。青銅簋出現在商代早期,但數量較少,商晚期逐漸增加。商周時期,簋是重要的禮器。特別是在西周時代,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