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內心擺脫世俗 創建圓滿的生命和人格
本書是“世界的禪者”日本當代禪宗大德鈴木大拙先生所著禪學經典著作之一,主要探討禪的本質。以“宗教體驗的禪是什麼,禪在佛教及東方文化中的位置,引導讀者思考禪在當今世界的存在價值”為主要內容。鈴木先生以自身對禪的深切體會為基礎,藉助西方現代思想方法深入透徹地解答了“禪是什麼”,有助於現代讀者走出心靈的困境、擺脫俗世的紛擾,找到最真實的自己。禪帶給漂泊無依的現代人一個溫馨的精神歸宿,使我們騷動不安的內心結束流浪,回歸它的“故鄉”。
基本介紹
- 書名:禪是什麼
- 作者:[日] 鈴木大拙
- 譯者:張喬
- ISBN:9787544366519
- 類別:佛學文化
- 頁數:188
- 定價:32
-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年8月3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作者簡介
目錄
新版序 // 003
序 // 005
第一編 宗教體驗的禪 // 001
第一講 什麼是宗教體驗
我想談談觀察宗教的角度和立場 / 004
那么,宗教體驗是什麼呢?/ 006
宗教意識是如何產生的 / 008
宗教的真正價值在哪裡 / 009
理性宗教與感性宗教 / 010
第二講 什麼是佛教生活
禪宗是佛教嗎?——禪宗可以稱為佛教 / 013
佛教到底是什麼?/ 015
什麼是佛教生活 / 023
佛教生活的內容有什麼 / 025
第三講 佛教的一些基本概念
佛教是理性的,但又離不開修行實踐 / 033
若沒有情感,宗教就無法發揮作用 / 036
成佛不是一生就能成就的 / 038
菩薩與羅漢 / 040
佛教終歸要回歸到家宗 / 042
大智大悲是佛教的真正目的 / 045
第四講 證三菩提的禪
何謂“三菩提”/ 052
知的三菩提 / 054
為什麼宗教離不開直覺?/ 057
印度禪與中國禪的關係 / 060
宗教一直引導人類開拓屬於自己的世界 / 062
第五講 從心理學角度看禪
從禪在中國的起源與發展來看禪 / 065
禪的極致一定在心理上 / 071
禪以心理為基礎,而非邏輯 / 074
第二編 禪在佛教中的位置 // 079
第一講 宗教經驗的諸多要素
經驗,是人類獨有的特權 / 081
從宗教不安中產生宗教經驗 / 083
如何看待自己當下的宗教體驗 / 091
個人的宗教體驗包括三大要素 / 092
宗教教育可培育我們對宗教的感知與情感 / 094
傳承宗教是要傳承精神而非儀式 / 096
第二講 宗教體驗的各種形態
宗教最初的表現形式大多是儀式 / 101
思考使宗教的知性因素進入頭腦 / 102
佛教中的“分別”會產生什麼結果?/ 104
宗教總會伴隨著迷信 / 110
宗教不單單包含感情,還有知性的元素 / 112
努力尋找宗教被誤解的方法 / 115
第三講 作為宗教的佛教
只有加入神秘情感,宗教才具有鮮活的生命 / 117
佛教中還應加入情感的因素 / 120
真宗強調情感,而禪宗則強調智慧 / 124
宗教的被動性 / 130
宗教行動上展現出的個人色彩 / 133
第四講 《楞伽經》大意
——楞伽經與禪宗在歷史和內容方面的關係
《楞伽經》的大義及其版本 / 137
這部經書是如何傳承的呢?/ 140
《楞伽經》為何與禪宗有如此緊密的關係?/ 146
第五講 神秘主義的禪
達摩來中國後傳播的禪到底是什麼?/ 153
日本禪與中國禪有什麼不同?/ 164
從禪宗“十牛圖”得到的啟發 / 166
解說 // 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