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和子

禪和子

,謂和尚。宋蘇軾《戲頌》:“已熟之肉,無復活理,投在東坡無礙羹釜中,有何不可!問天下禪和子,且道是肉、是素?喫得、是喫不得?是大奇大奇。一盌羹,勘破天下禪和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禪和子
  • 國籍:中國
  • 民族:不詳
  • 職業:參佛人
  • 信仰:佛教
內容簡介,材料引用,古代詩作,人物說禪,

內容簡介

和,謂和尚。宋蘇軾《禪戲頌》:“已熟之肉,無復活理,投在東坡無礙羹釜中,有何不可!問天下禪和子,且道是肉、是素?喫得、是喫不得?是大奇大奇。一盌羹,勘破天下禪和子。”
禪和子坐禪禪和子坐禪

材料引用

《水滸傳》第五十八回:“當日便收拾腰包行李,魯智深只做禪和子打扮,武松裝做隨侍行者。”《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馮京﹞雖讀儒書,卻又酷好佛典,敬重釋門,時常瞑目打坐,學那禪和子的模樣。”

古代詩作

七夕示內六首
宵來不獨上層樓,嫁得黔婁緩問憂。歲歲飄零人易老,朝朝落拓豈無愁。療飢空有詩成卷,入夢難尋酒滿甌。世態朦朧休更看,今宵伴汝兩悠悠。
從來身世似浮舟,江水茫茫依舊流。自笑何如嘲俊骨,人言不復問灰頭。倉皇有淚書高閣,責難無能逐智謀。抑鬱難消憑紙筆,紅凋綠瘦作吟謳
自信曾經天地寬,銀河疏淺奈秋寒。窮愁怕問無醫藥,日月難言驚跳丸。古笛宵吹成怪澀,寸心低語願平安。與君同讀東坡傳,話到滄桑忍淚看。
七月有風風漸寒,鵲橋飛渡認漫漫。燈迷形影渾非我,蛙唱池河盡屬官。夜色依人聽落木,秋聲催夢仰高竿。世間棋局知無分,博弈如何更不看。
百年何處不淹留,逝水悠悠載去舟。豈作君情惟夢裡,須知我意滿心頭。自當貧賤生慚疚,總是飄零怕憤羞。囊問相煩勞苦事,依依執手淚輕流
百年何事不相關,守得朝朝須盡歡。好夢能成呼美酒,心期未阻笑青山。他年且許陶朱富,此日先如張敞還。鵲影秋風應有問,人間歲歲話團圝
城市之燈次韻牧齋《燈屏詞十二首》
星光疏淡月傾斜,燈火高樓籠碧紗。舞得霓虹人似醉,中宵誰更放煙花。
花樹路旁誰剪枝,月隨燈影漫相移。嗟予不識茫茫意,依舊如人學蹙眉。
城中七月夜依稀,車載行人皆錦衣。燈火朦朧誰正唱?三更才去五更歸。
歡聲相伴笑聲多,疑是鏗鏘瀉九河。燈火闌珊何處是,美人公子正高歌。
林立叢樓一角天,路燈如眼不思眠。有人燈下昏昏睡,影落花間年復年。
車去無聲勿復猜,車來不語不徘徊。一門旋轉人何在?只見車來車又回。
燈明燦燦醉流霞,樓市朦朦塵與沙。或有詩人吟不盡,輕輕吐舌綻如花
巷繞街環九曲回,城中處處有樓台。高牆鐵柵燈明處,寂寂無聲誰又來。
燈下誰人唱竹枝,燈旁草樹又紛披。新開棋局高樓里,莫問誰人各執詞
疏月明燈俱在堂,陽台一唱意軒昂。因何俯瞰長街上,戲院深更正散場。
簾密遮深仲夏夜,鵬游蝶夢雲旗。知他簾外燈如燦,笑我樓中弄楚絲
明月青山燈火遙,陽台獨坐又吹簫。那年那月渾如夢,唯有城中高架橋。
看人插花四絕句
丁香芍藥各清姿,淡淡斜依青綠枝。明月窗前扶不住,薄寒風起亂撩時。
瓶花淡看問花心,何事纏綿作默吟。素手撩人渾不語,痴痴怯怯竟難禁。
青瓷渲染向花叢,淺淡扶疏造化工。燈影誰疑流水色,此時情思正瓶中。
人自清疏花自閒,嬋娟對影更誰憐。憑君寫入插花譜,人與花枝俱騁妍
詠雁詩四首
誰向蒼穹刺杳冥,千山暮雪未能停。斜陽已墜留殘碧,古樹斜飛認舊青。一片閒愁憑感觸,此身遺恨怕鐫銘。百年傳誦問情句,到底幾人真問情。
隻影西風行路難,驚弓幾度意闌珊。雲層浮渺仙人夢,汀草陰森獵手歡。說得音書常自喜,想來風味又何堪。梧桐撿盡棲何處,合把蒼涼遣汝看。
水流聲冷幾人過,罘網良弓空揣摩。斂翅無聲歡夢杳,悵懷何事默思多。曾經天闊書成字,到底夜長愁作疴。肯問天公難自許,他生立命欲如何。
雨掃雲沉東復東,雨停虹霽又驚風。青冥如此無邊遠,紅日於斯不盡空。寒暖曾存揮寫興,去來難問逸勞功。勁飛無奈常棲落,夜色汀沙恐懼中。

人物說禪

您知道「禪和子」的老祖宗是誰嗎?沒錯!就是釋迦牟尼佛。您知道釋迦牟尼佛在還未成道之前,曾參學過嗎?確實是!他曾經以六年的時間,到雪山上去參訪各式各樣的苦行修道人,也曾經歷過最苦的修行法門,每日只食一麻一麥,色身只剩下皮包骨的情況。但是經過之後,他發現這不是解決生命答案的究竟的方法,於是洗淨了身體,也洗淨了身體上的污垢,接受了乳糜的供養,恢復了元氣。坐在菩提樹下修行禪觀思惟,他對自己說,不搞一個清楚的話他不起座。不知經過了多少的時間過去了,就在有一天凌晨之時,東方升起了一顆啟明星,佛陀睹明星而徹悟。
圖書圖書
以他累積無量劫以來修行的功德力,而於這一世在娑婆世界成道,完成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佛果。佛陀證道之後,說了一句:「法爾如是」,但是對於障重垢重的眾生,除了悲憫之外,他感覺到實在沒辦法說;因為說了,不會被人理解,而且沒有辦法接受。這個時候,幸而有梵天諸神請佛陀住世說法,請佛說法來度眾生,佛陀才開始針對不同根器的眾生,說不同的法門,這些都收集在佛教的三藏十二部經典當中;但除此之外,佛陀還有做一次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的印心法門,說:「吾有正法眼藏,涅盤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阿難副二。」這就是靈山會上,佛陀拈花迦葉微笑的公案,也就是後世禪宗的由來
心心相印,而法的旨意卻絲毫不差,這是要憑修養才能辦得到的,所以禪宗首先要打破的,就是自我意識的執著,只要有絲毫的自我意識就是「魔」,而不是「覺悟」。所以古德常說:「直心是佛」,舍直心是佛者成魔,後世學佛的修行者,會把畢生投入禪之旅,為的是要體驗佛陀的修行歷程及心境體悟,才能完成相通於佛的證悟,否則如何完成燈燈不滅、薪火不斷的傳承呢?
這種專門從事於靜慮法門的修行者,我們稱之為「禪行者」,也可以稱他們為「禪和子」。和是和氣的和,因為這種修行人最隨和,也可以說佛門行人中,禪和子通常是一個大修行人,不管文事武功,他都具備一身真功夫。禪和子在修行路上,對自己的要求相當高,緣於他們以禪道佛心為己任,由於這類禪和,必須是上上根器者,必須在三藏十二部文字之餘,所謂禪通三藏,他還必須直契、直了佛陀的本懷。
所以說,於禪道佛心是真的,我們稱之為禪和,不是的話,那就叫做「禪混」了。被叫做禪混是很丟人的,所以一位禪師可真要具備真修養的,那是千錘百鏈才成就的。禪門裡面流行一句話說:「臘月三十一到,能否灑脫自在、來去自如呢?」什麼是臘月三十?這是一種象徵性的說法,指的就是人生要咽氣的那個時刻,真正禪和子的修養是灑脫自在的,他早就已具有了像羅漢尊者一樣的境界,舍報自在、來去自如,不同的是他們雖同於有尊者的修養,卻是道道地地的菩薩行者,以眾生為念,身系娑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