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區政府工作報告(2006)

一、2005年工作回顧

2005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區人大、政協的監督和支持下,區政府按照區委四屆四次全會的工作部署,開拓創新,紮實工作,全區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了可喜成績。

 

(一)產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經濟總體上保持平穩健康發展
2004年,全年各項指標完成良好,其中:本區生產總值達1027.03億元,同比增長10.8%;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270.21億元,同比增長16.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66.24億元,同比增長15.4%;轄區外貿出口總額218.43億美元,同比增長32.8%;實際利用外資(商務部口徑)6.42億美元,同比增長29.7%;實際完成地方預算內財政收入30.47億元,同比增長13.6%。受客觀因素影響,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只完成201.18億元,同比下降22.2%。
 ——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迅猛。加快產業置換和產業升級,開展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有力推動了高新技術產業的快速發展。轄區高新技術企業比上年增加65家,全年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34家,有15個項目獲深圳市科技進步獎,全年高新技術產品產值達950億元,同比增長33.8%。轄區有11家企業獲得“中國名牌產品”和“中國馳名商標”。參加第七屆高交會取得豐碩成果,成交64個項目,福田區中小企業集中展位合計成交金額近7000萬美元。
  ——商貿和現代服務業發展形勢喜人。著力發展主力商圈,促進了華強北、中心區、皇崗口岸、梅林以及捷運沿線等商業區域的發展,其中華強北商業圈電子專業市場交易額繼續保持國內龍頭地位,全市第一個捷運商業項目——華聯捷運商業街也已正式開業。商貿業規模不斷擴大,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躍居六區第一位。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會展業和文化產業,全年共舉辦各類展覽70多場。金融業繼續保持領先優勢,增加值占全市的比重已超過一半,規模居全市六區之首。大力發展都市旅遊業,全年全區接待海內外過夜遊客達到174.34萬人次,同比增長28.5%,規模企業旅遊收入達到21.90億元,同比增長28.8%。
  ——外貿出口和利用外資發展強勁。加大對重點外貿企業的服務和資金扶持,支持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外貿進出口總額突破40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加大對CBD和福田投資環境的宣傳力度,引進了一大批跨國公司、金融機構及品牌卓著的大公司落戶福田設立區域總部,全年引進外資項目775個,同比增長21.5%;新增投資福田的世界500強企業3家,共達55家,另外有辦事機構和分支機構逾100家。利用外資進一步增長,外貿出口和利用外資兩項指標均圓滿完成市政府下達的目標任務。
  ——財政和稅收穩步增長。努力挖掘潛力,強化稅收征管手段,化解了稅收收入增長乏力等困難和問題,確保轄區稅收穩步增長。轄區稅收實際完成188.07億元,同比增長13.4%。其中國稅完成63.05億元,同比增長17.8%;地稅完成125.02億元,同比增長11.3%。財政預算執行情況良好,支出結構進一步最佳化,社會管理、文教衛等重點支出得到保障,行政經費在保證黨政機關正常運轉的前提下得到有效控制,並為轄區科技企業提供資金支持,拓寬了民營企業的融資渠道。共資助股份合作公司基礎設施建設1.05億元。
  ——政府投資項目建設順利推進。全年共完成政府投資7.8億元,同比增長19%。體育公園、區圖書館、中醫院二期、區人民醫院和紅嶺中學高中部市政配套等工程進展順利;上沙、景龍中學已竣工交付使用;沙尾工業區已基本完成廠房回購和搬遷工作,並全面開始改造;皇崗河、風塘河、截污工程已全面完成,其他工程進展順利;政府投資代建制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福田科技廣場和紅嶺中學高中部等項目已採取了代建制管理模式管理。
——經濟體制改革深入推進。成立了區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區資產經營公司改制工作已基本完成。錦峰、駕培中心和福田房地產等公司國有股已完成轉讓,國有股退出工作順利完成。金地公司股權分置改革進入實質性操作階段。街道企業改制轉制工作全面完成,受到市首次集體經濟工作會議的充分肯定。對股份合作公司的改革與發展進行了有效指導,股份合作經濟結構進一步最佳化。
  ——市場經濟秩序進一步規範。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產品行為,加大對非法出版物和黑網咖等的查處力度,規範文化市場經營行為。“清無”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查封取締各類無證無照經營戶5563家,自行停止營業1193家,整改辦照6118份。目前,無證無照經營現象已得到明顯遏制,市場經營秩序明顯改善。紮實推進質量興區工作,有效地提高了企業的整體質量水平。
  (二)大力開展文明城市創建活動,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取得成效。紮實開展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各項活動,不斷加強公民思想道德建設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紮實開展以“愛國、守法、誠信、知禮”為主題的現代公民教育活動,開展學習型城區建設和文明社區創建活動,以優異成績通過中央和省檢查組的驗收,為我市榮膺首批全國文明城市做出了積極的貢獻。皇崗股份有限公司被評為“全國文明單位”。
  ——各項社會事業取得新進步。文化體制改革穩步推進,基層民眾文化活動和大型公益文化活動蓬勃開展。舉辦了“首屆企業文化周”、第三屆中國(深圳)標準舞拉丁舞國際公開賽、“多彩福田—激情廣場”民眾歌會等大型文化活動,我區被評為“全國文化先進區”。基礎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有26所中國小分別通過省、市和區一級評估。基層體育工作進一步推進,我區被評為“2001—2004年度全國民眾體育先進單位”,梅林、香蜜湖、蓮花三個街道被評為廣東省體育先進社區,蓮花二村社區全民健身活動(站)點被授予“全國優秀全民健身活動(站)點”稱號。衛生系統重點專科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區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和風濕病專科被評為市重點專科,衛生監督和監測進一步強化,公共衛生應急體系不斷完善。加大外來人口計畫生育基礎管理,在全市率先推行依法徵收“社會撫養費”,創建全國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區活動紮實開展,連續八年獲得省委省政府表彰。就業及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促進了轄區居民就業和再就業,在全市率先實現了轄區有就業願望的“零就業家庭”至少有1人就業的目標,將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13%以內。進一步健全了涵蓋生活、醫療、助學、住房救助的全方位救助體系,我區被市確定為社會救助體系建設示範區。
  ——社區建設邁出新步伐。以開展“社區建設年”活動為載體,下放社區權力、加大社區資金投入,推進“居站分離”工作,全面完成92個社區居委會的換屆選舉工作。加快社區辦公(服務)用房和文化體育等基礎設施的建設步伐,完善區、街道、社區三級服務信息網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和就業服務體系,開展平安和諧社區和安全文明小區創建活動,社區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香蜜湖街道被評為“全國和諧示範街道”,福中社區被省委省政府評為“平安和諧社區”。
 (三)加強城市綜合環境整治,城市管理水平不斷提高
  ——查處違法建築成績顯著。採取強制措施,依法拆除了轄區內一大批違法建築,其中在拆除鑫兆豪汽車交易展場的過程中,開創了我區拆除違建不需要政府強制執行的範例,福田也成為全市第一個再無違法建築搶建區。與市有關部門配合開展重點片區綜合整治行動,使皇崗口岸的綜合環境大為改觀,新洲、沙嘴碼頭的安全隱患得到全面整治。
  ——城中村改造取得新突破。在全市率先開展並完成了城中村改造基礎性調查與改造規劃的編制工作。大力推進城中村改造,漁農村重點改造項目取得重大突破,整體爆破拆除,平穩推進,現已進入了施工建設階段,有效地帶動了其它城中村的改造。崗廈河園片區改造工作也穩步推進,已經完成了改造的基礎性工作。
  ——社會治安和安全生產態勢平穩。建立健全了群體性事件應急處理機制和信訪制度,妥善處理了各類影響社會穩定的群體性事件和涉及上訪糾紛共500多起。建立了全方位的格線控防和社區防範體系,加大對重點地區和敏感時段的治安整治和刑事打擊力度,進一步探索出租屋和外來人口管理長效機制,刑事案件發案率同比下降了10.9%,逮捕數同比上升了38%。嚴厲打擊惡意欠薪等違法行為。進一步強化安全生產責任制,建立健全安全生產控制指標體系,開展“六小”場所和人員密集場所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加強安全監察力度,依法查處安全生產責任事故。確保了社會的安全和穩定。
  ——城市環境進一步改善。在全市率先進行覆蓋全轄區的社區休閒娛樂小公園建設,人居環境質量進一步提高。加快轄區環衛基礎設施建設步伐, 轄區市容環境質量進一步提高,再次奪取“鵬城環衛雙賽杯”。水環境綜合整治取得進展,下沙獲得了廣東省第一個省級生態示範社區稱號,梅林環境噪聲達標區創建工作已完成。
  (四)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提高政府行政能力
  我們認真落實市政府“1+6”的同時,提出並建立起“1+15+N”責任體系,責任意識和執行力不斷提高。自覺接受區人大監督,接受人大對政府領導的述職評議。主動聽取政協以及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參政議政的意見。圓滿完成74件代表意見和178件政協提案的辦理工作。基層基礎工作得到進一步加強,街道和社區工作站作用充分發揮。進一步深化依法行政工作。堅持不懈地推進廉政建設,突出了對“一把手”的監督。開展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繼續完善了科技三項費用、外貿出口發展資金和扶持民營企業發展資金向監察部門備案制度,規範政府投資項目管理,避免國有資產流失。加強統計和經濟審計工作,我區被評為“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國家級先進單位”和“廣東省經濟責任審計先進地區”。進一步健全“五個中心一個制度”建設,加大了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的力度,堅決查處大案要案。推進機關後勤服務社會化,推行電子政務等,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能。全面開展了環境建設年、社區建設年和能力建設年活動。舉辦了“大環境”理論研討會,為實施“大環境”戰略制定了切實可行的措施。分別制定了區和街道加強社區建設的實施方案並加以落實,社區建設進一步加強。大力加強執政能力建設,基層和公務員的執行力不斷提高。我們還全力辦好了“十件實事”,基本完成了在勞動就業、城中村環境、建設公廁和垃圾中轉站、推進“圖書館之區”建設、完善社區文化體育活動設施、提高辦學水平、建立三級服務信息網路、加強重點醫學專科建設、免費婚檢和兩河治理等方面的任務。
 與此同時,民族宗教、台務、僑務、人事、武裝、普法、保密機要、檔案、區志修編等各項工作也有了新的進步。
  各位代表,去年是“十五”計畫的最後一年。“十五”期間,我區完成或超額完成了“十五”計畫確定的各項任務,經濟總量和質量穩步提高,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3.4%;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5.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7.1%;預算內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1.3%。2005年我區每平方公里土地產生的GDP達13.16億元,是全市平均水平的5倍多;每平方公里產生稅收2.41億元,是全市平均水平的6倍。產業結構不斷最佳化,2005年三次產業結構為0.01:31.77:68.22,軟體業、金融業、文化產業、會展業等現代服務業發展迅猛。對外開放實現新突破,外貿出口年均增長36.8%,實際利用外資(商務部口徑)年均增長11.0%。政府投資力度加大,企業改革不斷創新。各項社會事業成效顯著,先後獲得多項國家、省、市級榮譽稱號,人民生活水平實現初步富裕。城區管理與建設成績斐然,城中村改造取得突破性進展。政府管理體制效率提高,民主法制建設不斷推進。這些成就為“十一五”期間我區經濟社會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上述各項成績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區委正確領導,區人大、區政協監督和支持的結果。同時也是轄區駐軍、駐區單位、企業、居民民眾大力支持和配合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區政府,向所有關心、支持福田建設的朋友和同志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取得成績的同時,我區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還存在不少問題和困難:如經濟成長明顯放緩,推進經濟成長的內生動力不強;固定資產投資下滑趨勢加大,對經濟拉動作用減弱;企業核心競爭力不強,自主創新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治安、城中村改造等城市管理工作任務艱巨;基層基礎工作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進入攻關階段等,這些都需要我們在以後的工作中認真面對,努力解決。
  二、關於實施第十一個五年規劃
  2006年至2010年,是國家實施第十一個五年規劃時期,也是福田區現代化建設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關鍵時期,是福田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建設和諧福田效益福田的重要機遇期。在這個時期,我們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全面推進“大經濟、大文化、大環境、大服務”發展戰略,圍繞建設現代化、國際化中心城區的定位,進一步強化全市行政、文化、信息、展覽和商務中心的地位,努力將福田建成國內有重要影響力的中央商務區(CBD)、金融中心、會展名城和購物天堂。
  根據區委關於制定“十一五”規劃的建議,區政府制定了福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計畫到2010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600億元,年均增長9%左右;實現人均GDP14100美元,年均增長6%。萬元GDP建設用地不超過4平方米、能耗不超過420千克標準煤。二、三產業比值達到0.28:0.72,高新技術產品產值達到1400億元,年均增長8%。全區進出口總額達到728億美元,年均增長10%;實際利用外資(商務部口徑)達到9.0億美元,年均增長7%。生態環境持續最佳化,轄區河流綜合治理全面完成,轄區人均公共綠地面積超過16平方米,空氣品質優良率達到90%。城區功能日臻完備,城中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初見成效,城市服務與管理基本實現網路化、信息化,成為綜合環境最優的中心城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2萬元,年均增長6%。全區恩格爾係數降至23%以下。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下,社會保險綜合參保率達到98%以上。轄區居民平均預期壽命78歲。政府教育性支出占預算支出比重達25%。公共文化設施面積達25萬平方米,公共體育用地面積人均0.8平方米;萬人刑事案件立案低於81宗,億元GDP安全事故死亡數低於0.13人。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十一五”規劃的任務艱巨而光榮,在本次大會上提交的《福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總體規劃》(草案),是今後五年我區經濟社會的發展藍圖,是落實區委區政府總體部署,全面貫徹實施“四大”發展戰略,建設現代化國際化中心城區的綱領性檔案,請代表們審議。我們要認真履行政府職責,從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出發,切實採取有力措施,確保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的實現。
  三、2006年的主要工作
  2006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區委四屆五次全會已經明確了今年我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我們要按照全會精神,深入實施“大環境”戰略,強化憂患意識、創新意識和責任意識,在緊約束條件下謀發展,全面推進“1+3”轄區經濟架構建設,推動經濟成長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最佳化,努力實現速度和效益雙贏;大力開展“城市管理年”和“基層基礎年”活動,著力建設公共服務管理、城市安全管理和社區服務“三大體系”,使政府管理服務更加科學、規範和法制化,保證區委制定目標任務在政府層面得到落實,促進我區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綜合考慮各方面意見和各種因素,今年本區生產總值預定為1122億元,同比增長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為290億元,增長7.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523億元,增長12%;出口總額為233.72億美元,增長7%;實際利用外資為6.42億美元,與2005年持平;地方預算內財政收入為31.06億元,同口徑增長16.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為180億元,下降10.5%。區政府今年將著重抓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一)全面推進“1+3”轄區經濟架構建設,在緊約束條件下謀發展
  積極推動建設創新型國家和創新型城市重大戰略在我區的貫徹落實,把實施自主創新戰略與推進“1+3” 轄區經濟架構建設結合起來,推動轄區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經濟成長方式的根本轉變,增強中心城區的核心競爭力。
  1、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努力創建自主創新型城區。
  一是出台和完善各類有利於自主創新的政策措施。積極落實我區今年以區委一號檔案頒發的《關於實施自主創新戰略,努力建設創新型城區的決定》,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和落實服務、支持企業創新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要對全區科技型、創新型企業進行大範圍的地毯式調查,力圖摸清家底,制定分門別類的、針對性強的扶持政策。要建立健全科技擔保風險補償機制和再擔保機制,探索培育“天使”資本市場。我區的科技三項費用、外貿發展資金和民營企業發展專項資金,要重點支持創新型中小企業。要研究制訂出台促進自主創新的人才政策,建立有突出貢獻的創新型人才獎勵制度,形成有利於創新型人才脫穎而出的體制和機制。
  二是不斷完善有利於自主創新的服務體系。在天安數碼城、泰然科技園等高新技術產業聚集區騰出空間,爭取一批深圳市重大公共技術平台落戶福田,完善“福田IC設計園”建設,加快“福田軟體技術平台”建設。成立知識產權局,設立智慧財產權專項資金,促進智慧財產權資產化和資本化,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實施智慧財產權和名牌戰略。要充分利用CBD優勢,吸引國際大型企業進駐福田設立研發中心和培訓基地。引進香港先進的商貿服務體系和中介服務專業人才。搭建溝通橋樑和合作平台,積極推進企校間的技術項目合作。
  三是要加快各類科技園區的規劃和建設。協調組織規劃實施泰然工業區升級改造工程,打造“大天安”科技園區。近期要狠抓泰然工業區的交通環境整治,確保升級改造順利推進。推進皇冠工業小區重建和燃機電廠的廠房再造,拓展都市工業發展空間。完善高新技術創業中心基礎環境建設,加快老工業區升級改造規劃,提高松嶺、彩田、八卦嶺、保稅區、天安創業園等科技企業孵化基地管理服務水平。落實“廠房再造,產業置換”政策,推動八卦嶺工業區、梅林工業區、金地工業區等老工業區向科技園區或工業園區轉型。啟動福田科技廣場的建設,儘快把福田科技廣場建設成為以高科技核心資源聚集平台為中心的、為軟體產業以及中小科技企業服務的“科技之芯”和“孵化基地”。
  2、推動經濟成長方式轉變,推進轄區支柱產業協調發展
  一是加大對深圳CBD的宣傳推介和服務力度。精心策劃組織以CBD為主題的境外招商活動,牽頭組建深圳CBD推介團,赴香港、歐美等地廣泛開展宣傳和招商活動,吸引國際一流企業落戶福田。通過在媒體和機場、火車站等交通樞紐以及各大賓館發放宣傳廣告資料等方式,加大CBD的宣傳推介力度。最佳化適合總部經濟發展的政務環境和社會環境,完善“綠色通道”,提高辦事效率,大力營造中心區的投資大環境。大力扶持中心區內的大型商業城、寫字樓和五星級酒店項目,制定優惠政策,吸引國內外著名的商務服務機構入駐。啟動金融辦公室工作,建立協調服務機制,引進金融服務行業。完善高星級酒店、旅遊、購物和休閒的配套服務設施,增強對“總部經濟”的配套服務功能。
  二是鞏固發展現代商業和物流業。按照市政府把華強北建設成為市級商業區的規劃要求,積極從市、區政府層面推動華強北改造升級,努力把華強北商業區改造升級為全國聞名、特色突出、經濟時尚、人氣旺盛的市級商業區。加快“大華強”商圈的培育,引導其向華強南和紅荔路以北的南北兩側延伸發展,爭取儘快審批上步片區整體改造規劃和交通規劃。同時推動華新村和紅荔村的改造,重點支持中航苑、華強電子、愛華、賽格、新亞洲二期等大型項目的建設。爭取捷運三號線延伸通過華強北,積極配合實施對華強北路地下空間的規劃和開發,儘快落實地下通道建設,支持中信和華強地下商業街項目的建設,切實保障人流、物流、車流順暢。積極研究皇崗口岸周邊的功能定位,做好發展皇崗口岸扇形商圈的規劃。大力培育和扶持特色街區和現代專業市場,整合旅遊資源,發展福田購物旅遊業。
  三是加快扶持文化產業發展。重點發展創意設計產業,加快推動田面“設計之都”項目建設,為創意設計行業及配套機構提供優惠政策,吸引設計大師、設計企業以及著作權代理、產權交易、專利拍賣等配套服務機構入駐。重點扶持轄區內具有較強原創能力、發展前景良好的動漫遊戲企業。制定出台文化產業發展基金管理辦法等有關政策,鼓勵轄區文化企業大力開展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出口。重點將“新世紀國際工藝品文化廣場”、“雅昌藝術館”建設成為文化產品的展覽、展示及交易、出口基地。加快推進中心區、八卦嶺、天安泰然三大文化產業圈建設。
  3、落實政府經濟服務措施,推動各類所有制經濟發展。
  一是積極推進投資體制改革,擴大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建立投資項目備案制,為社會投資者提供便捷服務,刺激社會投資放量增長。從政策和資金上支持城中村改造,為城中村市政及公共配套設施建設項目提供優先審批和限時服務。加強政府投資項目資金的管理,進一步實施“代建制”管理模式。切實抓好區體育公園、區人民醫院、紅嶺中學、區中醫院、福田科技廣場和區政府二期等政府重點投資及改造項目的建設,確保工程的進度和質量。
二是進一步做好外貿進出口工作。繼續鼓勵和支持企業“走出去”,加大對長城國際信息、開發科技、華強三洋等轄區前80家外貿出口重點企業服務力度。進一步最佳化外貿結構,支持和培育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和自主品牌的商品出口,引導加工貿易企業提高出口商品附加值。用好用活外貿發展資金,重點扶持鼓勵發展前景好、效益好的民營外向型加工貿易企業擴大出口。
  三是加強財政收支管理。認真執行第三輪市區財政體制改革方案,千方百計抓好收入,確保收入任務全面完成。最佳化支出結構,強調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繼續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科技、教育、公共衛生、環保等的投入力度,支持企業自主研發和創新。加強支出領域的四項改革,完善部門預算管理制度,積極穩妥推進國庫集中收付改革,完善政府採購的監管措施,全面深化“收支兩條線”管理。強化資金使用效益,堅持和完善部門預算執行情況通報制度,減少臨時性請款,確保財政資金的合理、高效使用。
  四是進一步強化對區集體股份合作公司經濟改革與發展的有效指導。按照全市首次集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做好社區集體股份合作經濟改革與發展的調研,充分發揮區集體股份合作經濟發展專家諮詢委員會的智力扶持作用,探索股份合作公司實現社企分開與完善法人治理結構的現代企業制度。
  五是規範市場經濟秩序,推動民營經濟發展。深入開展“質量興區”活動,加強重點商業街、專業市場的商業誠信品牌建設,嚴厲打擊假冒偽劣等違法經營行為,鞏固“清無”行動成果,構建“清無”工作長效機制。認真開展食品安全、保護智慧財產權專項整治。擴大民企發展專項資金規模,探索建立風險補貼資金和以會員制為主的股份擔保公司,努力降低民營企業貸款門檻。建立中小企業發展社會化服務體系,建立政府——中介——企業三點一線的服務鏈條。
  (二)構建城市安全管理體系,切實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積極回響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城市管理年”活動要求,推進城市安全管理、維穩環境整治等方面的改革創新,構建城市安全管理體系,營造安定和諧的社會環境。
  1、初步建立城市安全管理體系。要推進和探索城市安全管理體系建設,確定體系建設的責任、目標和分工。要貫徹落實安全管理責任倒查制度,充分發揮城區安全管理信息、隊伍和監督網路的作用,健全完善防範突發安全事件、重大自然災害和社會風險的預警應對機制,保障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要認真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大企業安全生產監察執法力度,加強對重點領域的監管和城中村等事故高發、頻發區域的安全管理。要加強各種自然災害預測預報,提高防災減災能力。深化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加強對重大傳染性疾病的預警監測和應急防控能力,推進食品安全工程建設。要完善治安行政管理長效機制,繼續保持嚴打高壓態勢和加強出租屋管理力度,依法嚴厲打擊各種刑事犯罪活動,保護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
  2、建立維護社會穩定的應急管理機制。要認真貫徹落實處置群體性事件實施辦法,健全群體性事件預警、複雜矛盾化解和妥善處理機制,要建立健全公共安全突發性事件工作機制和應急救援、社會動員機制。要加強區應急指揮中心的隊伍建設和工作機制建設,提高預防和處置群體性事件和公共安全突發性事件的能力。要落實定期排查、歸口調處、領導包案、個案督辦等制度,暢通訴求渠道,解決人民民眾最關心的利益問題。要認真貫徹《信訪條例》,落實信訪工作責任制。要完善人民調解、治安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相銜接的工作制度,教育和引導民眾用合法形式表達訴求,努力把各種社會矛盾消除在萌芽狀態,化解在基層一線。
  3、強化城市管理和環境建設功能。要推進城市管理的法制化、規範化、數位化建設,完善城市管理指揮和監督體系,明晰部門管理職責和範圍,理順城市管理執法體制,創新城市管理模式,由街道辦事處履行屬地管理權利並承擔行政執法的屬地管理責任。要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步伐,逐步完善市政配套設施,加大中心區、皇崗口岸等重點地段的環境整治和城市管理力度,繼續保持查處違法建築和違法用地工作的高壓態勢。要深入開展環保宣傳教育活動,不斷加強環境監督管理能力,完善環境污染事故應急處理、對污染源的長效管理和環境綜合治理機制。全面推進水環境綜合整治,圍繞我市創建“全國生態園林城市”目標,加快鳳塘河、皇崗河的清污工程進度。
  4、積極推動城中村改造和環境綜合整治。要建立完善、系統、有效的城中村改造規劃體系,重點展開綜合整治規劃編制,深化規劃在城中村改造和整治中的主導作用。要逐步完善和制定、規範城中村改造的實施細則、準入制度、過程管理、項目採購辦法、運作程式等各個方面制度和辦法。要通過開展基礎性的研究,確保城中村改造的前瞻性和科學性。要實現崗廈改造項目的有效突破,力爭年內完成開發框架協定簽署、改造談判和拆遷補償簽約,年底開始實施拆除。要進一步加大對城中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力度,對沙嘴、沙尾、皇崗、下沙和水圍等村實行重點整治,力爭探索出規範有效、合理可行的管理和運作模式。特別是要進一步統一思想,堅定信心,講究策略、有理有節、依法依規、義無反顧、穩妥有效地繼續做好城中村娛樂場所整治工作,按既定的三步計畫,堅決打贏打好這一仗。
 (三)構建公共服務管理體系,推進各項社會事業發展
  落實區委構建公共服務管理體系的要求,創新公共服務體制,強化政府公共服務功能,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產品,全面推進各項社會事業發展。
  1、認真構建政府公共服務管理體系。以創新公共服務體制和提升政府公共服務功能作為構建公共服務體系的核心內容,根據公共服務的規模和範圍,有效地配置政府資源,進一步劃分區、街、社區的公共服務職責,建立起相互銜接、合理分工、規範高效的社會管理三級框架。切實推進電子政務建設和政務公開,建立順暢高效的政府服務運行機制。加大城市基礎設施公共財政投入力度,擴大公共服務供給,提供最優質的公共服務產品。在某些公共服務領域探索引入企業化經營和管理模式,充分運用企業配置資源的方法,激發政府服務的動力和創造力,提高政府服務的效率和效益。
  2、建立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深化文化管理體制、文化執法體制和文化系統人事制度改革,推動文化事業持續全面發展。繼續完善公共文化設施體系,重點搞好圖書館新館和社區圖書館建設,發揮公共文化場館作用。大力培育民眾文化活動主體,進一步完善三級民眾文化網路,構築文化人才高地。著重打造鋼琴之區、圖書館之區等文化品牌,重點做好第二次全國文化館站評估和首次全國語言文字工作評估迎檢工作,辦好第五屆外來青工才藝大賽、第六屆社區藝術節和第八屆少兒藝術花會暨第三屆學校藝術節等重大文化活動。加強檔案管理工作,加快區志編修進度,發揮好檔案和志書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
  3、大力推進教育和體育事業發展。以改革和創新學校管理制度、構建校本研修制度和推進基礎教育均衡發展為主線,努力形成法人制度健全、辦學行為規範、組織管理科學的學校自我發展機制。進一步創新辦學體制,建立有效的教育資助體系,扶持和規範民辦教育的發展,多渠道解決好外來人口子女的義務教育入學問題。推進技術培訓示範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的建設,打造轄區科普教育品牌。著重構建學校、社區、家庭三位一體的多層次教育體系,發展多樣化的教育辦學模式,努力構建學習型城區。鞏固省體育先進區創建成果,積極探索民眾體育社會化、商業化模式,樹立福田體育產業品牌,帶動全區體育產業發展。積極構建三級全民健身網路體系、服務體系和保障體系,建立體育信息網路平台,滿足人民民眾體育鍛鍊需求。努力提高轄區競技體育水平。
  4、不斷提升衛生和計生健康服務水平。繼續鞏固創建“全國社區衛生服務示範區”的成果,新建8至10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拓展社區衛生服務內容,鞏固和提高轄區社康質量品牌。以提高醫療服務水平和技術水平為重點,大力加強專科業務建設和衛生基本設施建設,提供多層次、多途徑、全方位的醫療衛生保健服務,切實解決看病難問題。加強醫療質量監管、執法監督管理、行業協調管理,建立健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衛生監督執法、疾病預防控制、婦幼保健、慢性病防治、健康教育等體系,促進轄區衛生事業穩步發展。認真落實市政府“1+5”人口管理體系構建任務,加快區計生服務中心升級改造,加強基層計畫生育技術服務網路建設,紮實開展“街道無政策外多孩”和“居民社區無政策外出生”行動月活動,力爭轄區人口計生工作連續第9年受省政府表彰,積極創建全國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區。
  5、建立健全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體系。積極開發公益性就業崗位,妥善安置幫扶轄區困難失業人員就業。引導和幫助轄區戶籍應屆大學畢業生和失業人員自主創業,並在優惠政策和資金保障等方面給予傾斜。擴大勞動監督覆蓋面,對重點行業和企業進行專項監控。建立企業勞動守法誠信管理體系,依法嚴厲查處惡意拖欠、剋扣員工工資和不按規定為員工繳交社會保險等違法行為。積極幫助企業引進急需的技能人才。積極推進養老、醫療、工傷、失業、生育等各項社會保險制度改革,完善社保管理服務體系。加大對殘疾人事業的投入,積極創建全國、全省殘疾人康復社區示範區。認真做好低保工作,積極開展扶貧幫困活動,建立新型的社會救助和社會保障體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