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農林大學植物保護學博士後流動站

福建農林大學植物保護學博士後流動站成立於1999年,依託於福建農林大學植物保護學院。植物保護學院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1940年6月在福建省立農學院農業生物系創建的植物病蟲害組,同年9月成立植物病蟲害系;1958年更名為植物保護學系;2001年建立植物保護學院,現已發展成集本科、研究生(博士、碩士)培養與植物病蟲害研究為一體的學術機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福建農林大學植物保護學博士後流動站
  • 外文名:無
  • 時間:1999年
  • 單位:福建農林大學植物保護學院
基本情況,合作導師,管理人員,

基本情況

植物保護學院現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國家突出貢獻專家2人、全國優秀教師3人、國家教育部骨幹教師1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2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3人、“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獲得者1人、福建省優秀專家6人、省優秀教師3人、省屬普通高校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4人、“閩江學者計畫”特聘教授3人、省“百千萬人才工程”7人、省高校新世紀優秀人才資助計畫人選7人。
學院現設有:3個系(本科專業):植物保護、製藥工程、生物安全;4個研究所:植物病毒研究所、作物病蟲生物防治研究所、套用生態研究所、益蟲研究所;5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生物農藥與化學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亞熱帶農業生物災害與治理重點開放實驗室、福建省植物病毒學重點實驗室、福建省病毒工程與病原生物學重點實驗室、福建省昆蟲生態公共實驗室;2個研究中心:福建植物病毒工程研究中心、福建食品生物安全研究中心;1個一級學科博(碩)士學位點:植物保護學;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植物保護學;8個二級學科博(碩)士學位點: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植物病理學、農藥學、生物防治、植物檢疫、生態安全、植保經濟、經濟昆蟲。其中“植物病理學”為國家重點學科和農業部重點學科,“植物病理學與昆蟲學”為福建省“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植物病理學”、“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和“農藥學”為福建省高等學校重點學科。
學院還主辦2個學術刊物:《華東昆蟲學報》、《武夷科學》。
植物保護學博士後流動站自建站以來,致力於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植物病毒、植物病原生物、分子植物病理、生物農藥、昆蟲分類、生物防治、昆蟲生態、有害生物綜合治理等研究,在這些領域優勢明顯,科研綜合實力突出。同時,注重新興學科的交叉與拓展,積極推進高新技術和套用技術的研究,在分子生物學技術、遺傳工程技術、系統分析技術、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技術、環境評價和污染治理技術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

合作導師

謝聯輝院士:植物病毒學、天然產物活性、植病經濟學
尤民生教授:害蟲生態控制、生物入侵與生態安全、害蟲治理與食品安全
陳家驊教授:害蟲生物防治、寄生蜂分類
林奇英研究員:植物病毒學、天然產物活性
林乃銓教授: 害蟲綜合治理、生物防治、寄生蜂分類
趙士熙教授:農業昆蟲、昆蟲生態與害蟲綜合治理
黃建教授:寄生蜂分類、害蟲生物防治與綜合治理
胡方平教授:細菌分類和鑑定、植病生防、植物內生細菌、植物細菌病害
張紹升教授:植物線蟲學、植物檢疫、植物病害生物防治
關雄教授:生物農藥
王宗華研究員:分子植物病理學、真菌遺傳學、分子免疫學
歐陽明安研究員:天然產物化學及套用
吳珍泉研究員:有害生物(含衛生害蟲)生物防治、昆蟲行為學
范青海教授:蟎類進化與分類、農業害蟲防治

管理人員

分管領導:魯國東。
具體管理人員:林品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