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區域台網

福建省區域台網建立於1995年2月,為了在福建建立一個與台灣地震觀測網路相協調的數位化地震台網,開展兩岸聯合監測海峽地震活動,推進地震科技交流與合作,省地震局向福建省人民政府提交《關於加快閩台地震科技交流申請建設福建沿海數字地震台網的請示》。3月7日,由省科委上報國家科委,1995年5月29日,省科委和省地震局又上報國家地震局。1995年12月20日,國家地震局批覆《福建沿海數位化地震台網總體技術方案》。這期間省人民政府兩次召開專題會議,明確將項目列入省財政計畫,由省人民政府、國家科委、國家地震局共同投資。1996年9月,《福建省沿海數位化地震台網可行性研究報告》通過省計委組織的專家審定論證,12月,制定數字地震台網實施方案。1997年3月開始,派人參加技術培訓,落實設備選型,進行台址測試,改造台網中心、中繼站和22個子台的擺房或觀測房修繕工作,7月19日,第一批設備開始安裝調試,1998年4月10日,全省22個測震台站和台網中心的儀器全部安裝調試完畢,10月14日,通過國家地震局組織的專家驗收,成為中國大陸第一個全省性數位化遙測地震台網,12月1日,正式投入觀測並取代測震人工值守台網和福州模擬遙測台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福建省區域台網
  • 創建時間:1995年2月
  • 地區:福建
  • 目的:監測海峽地震活動等
整體布局,監測能力,儀器設備,電源設備,傳輸方式,

整體布局

福建省數字遙測地震台網由22個數字地震台,2個無線中繼站,2個有線中繼站,一個台網處理中心組成。主要是將原有14個測震人工值守台站的模擬記錄,4個無線模擬記錄的子台更換為數字記錄,把信號直接傳至台網中心,並在惠安、平和、小陶、永定新建4個無人值守數字地震台。

監測能力

台網內每兩個台站最小距離為62公里,網內、網緣地震監控能力為ML2.0級。閩南和沿海地區地震監控能力可達1.5級,鄰省及台灣地區的近震ML>3.0級以上的地震也能較好的監控。大大高於原有模擬台站的地震監控能力(見表3-4)。

儀器設備

15個台採用JC-V100-3D短周期地震計。7個台採用FBS-3D寬頻帶地震計,均使用16位EDAS-3數字採集器。5個台復接SLJ-100地震加速度計。每個台均採用GPS同步時鐘授時提供UTC/UNSO標準時間。台網中心配有數據匯集、數據處理、脫機處理、後台處理伺服器及多台微機對地震事件進行實時處理分析。

電源設備

台站全部採用無人值守設備,電源用太陽能電池板和免維護蓄電池,保證陰雨天能連續供電20天以上。台網中心配有2套APS型UPS不間斷電源,保證中心停電使用。

傳輸方式

18個台有17條採用電信局DDN傳輸線路,數據機採用NTU558型和TIN1496型與3286型。4個台採用Airlink64smp、AirPro64s型擴頻微波。其中連江台用擴頻微波異步4800傳至董鳳山中繼站後傳至台網中心。惠安台、永春台用擴頻微波異步4800bps傳至壺公山中繼站,經壺公山中繼站復接為異步9600bps經擴頻微波傳至莆田台,與莆田台速度型地震儀信號復接後用19.2kbps的DDN專線傳至台網中心,其他台均直接將信號傳至台網中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