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曇石山遺址

福建曇石山遺址

曇石山文化遺址位於福建省閩侯縣甘蔗鎮曇石村,發現於1954年1月,先後進行8次發掘,發掘面積達2000平方米,共發現墓葬89座、陶窯9座、壕溝2條,出土大批陶器、石器、骨器和玉器。以曇石山遺址命名的曇石山文化,分布於閩江下游,直達沿海地區,具有鮮明的海洋文化特色,是先秦時期閩台兩岸海洋文化的源頭。

曇石山文化遺址基本上是一處4000~5000年前原始社會晚期的公共氏族墓地,其上層疊壓著3000多年前的黃土侖文化遺物。2001年,曇石山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曇石山文化遺址揭示了曇石山人的社會意識,曇石山文化的源流及與海峽對岸新石器時代文化的緊密聯繫,反映了曇石山文化在中國新石器時代文化中的地位,在福建閩越文化中所留下的不可磨滅的烙印,對史前海峽兩岸文化交流、閩台古文化淵源以及南島語族的起源等課題研究所具有的重要意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福建曇石山遺址
由省文化廳、省文物局主辦,福建省曇石山遺址博物館承辦的“紀念福建曇石山遺址發現60周年文物特展”“紀念福建曇石山遺址發現60周年座談會”舉行。特展共展出反映曇石山文化特色的文物176件、陶片標本39件,分別來自福建博物院和福建省曇石山遺址博物館,展出將持續至2月8日。
紀念福建曇石山遺址發現60周年學術研討會暨史前遺址博物館專業委員會第13屆研討會同時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博物館專家學者就“遺址博物館的保護和發展”展開學術交流。
據介紹,相關單位共對該遺址進行了10次正式科學的考古發掘,目前,遺址發掘面積達2000餘平方米,是福建史前遺址中發掘面積最大、成果最豐碩的遺址。曇石山文化是我省首個被定名的考古學文化,它以曇石山遺址中層堆積為代表,集中分布於閩江下游流域,延及東部沿海地區,幾乎覆蓋福建全境,並連線閩台兩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