曇石山文化陶器

曇石山文化陶器是曇石山文化遺址中、下層出土的陶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曇石山文化陶器
  • 類別:陶瓷
歷史文化,藝術手法,形狀特徵,

歷史文化

曇石山文化是閩江下游地區的一種新石器時代文化。下層據放射性碳素斷代並經校正,年代約為公元前1300年。因首次發現於福建閩侯曇石山而命名。

藝術手法

以細砂紅陶為主,多手制,採用泥條盤築法,有的口部經過輪修。曇石山遺址中層陶器以粗砂繩紋灰陶為主,泥質磨光陶次之,器物胎質比較堅硬、幾何形印紋硬陶比下層有所增加,製作技術已採用輪制。並發現有五座橫穴式陶窯,集中分布在近十平方米的緩坡地段,都是利用緩坡地面直接挖築而成,表明燒窯已具有一定規模。

形狀特徵

器形多為圜底和圈足,有釜、杯、壺、罐、碗、盒、豆等。釜,造型為斜口沿,折腹,圜底比較尖瘦,拍印繩紋。折腹圈足壺和斂口或侈口喇叭形矮圈足豆也很有特色。裝飾除素麵磨光外,有繩紋、凹點紋、劃紋、附加堆紋、同心圓紋、圓圈紋、條紋、方格紋和長方形、半月形的鏤孔裝飾。彩陶多繪紅色條帶、卵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