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概況
福建工程學院建築與城鄉規劃學院前身為福建建築高等專科學校城鄉建設系。2002年8月組建福建工程學院後設有建築學和城市規劃(五年制)、園林風景(五年制)、
藝術設計等4個本科專業,截止2011年底在校生1426人,其中建築學專業學生570人、城市規劃專業學生320人、藝術設計專業學生536人。幾年來,畢業生普遍受到用人單位的好評,就業率達96%以上。
校園風光 全院教職工101人,其中專任教師87人(含建築學專業28人、城市規劃專業25人、藝術設計專業27人、測量教研室7人),輔導員4人,行政人員8人,圖書資料室2人。專任教師職稱構成:正高6人、副高22人、講師42人,助教17人,高級職稱占總人數的32.2%。具有國家
一級註冊建築師8人、國家
註冊城市規劃師8人、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2人、中國建築學會室內設計協會會員4人、
中國包裝聯合會設計委員會委員1人。學歷構成:博士6人、在讀博士生4人,碩士66人,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教師占總人數的82.8%。年齡構成:45歲以上教師15人,占17.2%,35歲以下教師41人,占47.1%。截止2011年底有9名客座教授,其中:全國高等院校城市規劃專業指導(評估)委員會委員3人,全國高等院校建築學專業指導(評估)委員會委員3人,藝術設計學科知名教授3人。
建築與城鄉規劃學院擁有“城市規劃”和“建築學”等2門省級特色專業,“建築類套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為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城市規劃原理”等4門省級精品課程,“建築設計及其理論”和“城市規劃與設計”校級重點學科,建築學專業和城市規劃專業遴選為校級教學團隊。設有1個專業圖書資料室,1個實驗中心(建築創作與圖像技術實驗室,基礎造型實驗室,模型實驗室,裝飾藝術實驗室,陶瓷藝術實驗室;建築物理實驗室;測量與地理信息實驗室),2個產業機構(福建工程學院規劃設計研究院、福建工大測繪技術中心),2個校級研究所(建築文化研究所、城市與建築研究所),3個專業教學團隊和測量教研室。建築系館占地面積為2085.9m2,總建築面積10672m2,由1#、2#樓通過連廊組成,主體建築為6層,建築總高為23.85m,設有專用繪圖教室、實驗室、合班教室、多媒體教室、多功能報告廳及辦公科研用房等。
教師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開展教研與科研工作。2007-2011年間,獲得校級以上60項科研課題和11項教研課題,其中套用型本科院校“十一五”國家課題“我國高校套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子課題1項,福建省社會科學規劃項目1項,福建省科技計畫項目2項,福建省教育廳基金資助項目A類6項、B類8項,福建省科協決策諮詢研究課題6項。發表學術論文238篇,其中
EI收錄6篇,出版專(編)著4部。獲得全國城市規劃專業基礎教學研討會優秀論文評選佳作獎1項,福建工程學院教學成果一等獎3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2項,教育科學研究優秀論文三等獎1項。獲得福建省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三等獎1項,福建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推進兩個先行區建設百項建言”三等獎2項,閩台地緣關係研討會論文二等獎1項。獲得福建省優秀城市規劃設計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5項、優秀獎4項,福建省村鎮規劃編制三等獎2項等。
(百科名片圖片來源,正文圖片來源,圖冊資料來源)
師資隊伍
教師簡介
教師姓名及職稱
| 教師姓名及職稱
|
---|
| |
張國坤 教授
| 余 明 教授
|
張祖柱 教授級高工
| 王永釗 教授
|
黃東海 副教授
| 嚴世宏 副教授
|
唐春媛 副教授
| 林幼丹 副教授
|
潘敏文 副教授
| 張春英 副教授
|
卓德雄 副教授
| 李積權 副教授
|
林兆武 副教授
| 吳聰慧 副教授
|
楊昌新 副教授
| 劉 丹 副教授
|
楊芙蓉 副教授
| 曾曉紅 副教授
|
鐘旭東 副教授
| 吳先德 副教授
|
孫 群 副教授
| 蔡碧新 副教授
|
魏峰 副教授
| 林曦 副教授
|
資料來源
|
教師姓名及職稱
| 教師姓名及職稱
|
---|
張祖柱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國家註冊城市規劃師
| 余志紅 碩士 講師 一級註冊建築師
|
卓德雄 副教授高級工程師 碩士 註冊城市規劃師
| 葉猛 碩士 講師 一級註冊建築師 一級註冊建造師
|
林兆武 高級工程師、註冊城市規劃師
| 吳征 碩士 講師 一級註冊建築師
|
楊昌新 副教授 高級工程師、註冊城市規劃師
| 葉青 碩士 講師 註冊一級建築師
|
楊芙蓉 副教授 高級工程師、一級註冊建築師
| 邱永謙 碩士 助教 國家註冊城市規劃師
|
嚴世宏 高級工程師 註冊城市規劃師 註冊(投資)諮詢工程師
| 許為一 碩士 助教 國家註冊規劃師
|
李積權 副教授 高級工程師 一級註冊建築師
| 蔡碧新 高級工程師
|
劉丹 副教授 高級工程師 國家二級註冊建築師
| 徐正楠 高級工藝美術師
|
吳先德 副教授 高級工程師、一級註冊建築師
| 李冬雲 高級講師
|
資料來源
|
職稱構成
|
專任教師87人,其中教授6人,副高職稱22人,高級職稱占現任教師的比例為32.2%。中級職稱42,初級職稱17人,高中初級比例為:1:1.5:0.6。
|
學歷構成
|
專任教師中,博士學位6人,碩士學位66人。碩士以上學位占現任教師的比例為82.8%。在讀博士生4人。
|
年齡構成
|
45歲以上教師15人,占17.2%,35歲以下教師41人,占47.1%。
|
資料來源
|
教學團隊
建築學教學團隊
建築學教學團隊由建築歷史與理論、建築設計及其理論和建築技術科學等3個二級學科組成。2007年9月教學團隊由21人組成,2010年4月增至27人,其中教授1人,副高職稱6人,講師12人,副高以上職稱占總人數的25.9%。博士1人,碩士21人,碩士學位以上占總人數的84.5%。具有國家一級註冊建築師6名,具有工程師以上職稱12人,
雙師型教師占總人數的44.5%。教學團隊總體年齡和學歷結構合理。
| | | | | |
---|
序號
| 姓 名
| 性別
| 職 稱
| 最高學位
| 職 責
|
1
| 戴志堅
| 男
| 教授/工程師
| 博 士
| 團隊帶頭人
|
2
| 李積權
| 男
| 副教授/一級註冊建築師
| 碩 士
| 骨幹教師
|
3
| 吳聰慧
| 男
| 副教授/二級註冊建築師
| 學 士
| 骨幹教師
|
4
| 劉 丹
| 女
| 副教授/二級註冊建築師
| 碩 士
| 骨幹教師
|
5
| 曾曉紅
| 女
| 副教授
| 學 士
| 骨幹教師
|
6
| 蔡碧新
| 女
| 高 工
| 碩 士
| 骨幹教師
|
7
| 吳先德
| 男
| 高工/一級註冊建築師
| 學士在碩
| 骨幹教師
|
8
| 李華珍
| 女
| 講 師
| 碩 士
| 骨幹教師
|
9
| 高 鵬
| 女
| 講 師
| 碩 士
| 主講教師
|
10
| 余志紅
| 女
| 講師/一級註冊建築師
| 碩 士
| 主講教師
|
11
| 吳 征
| 男
| 講師/一級註冊建築師
| 碩 士
| 主講教師
|
12
| 葉 青
| 女
| 講師/一級註冊建築師
| 碩 士
| 主講教師
|
13
| 葉 猛
| 男
| 講師/一級註冊建築師
| 碩 士
| 主講教師
|
14
| 陳聖疆
| 男
| 講 師
| 碩 士
| 主講教師
|
15
| 謝澤斌
| 男
| 講 師
| 碩 士
| 主講教師
|
16
| 黃常華
| 女
| 講 師
| 碩 士
| 主講教師
|
17
| 杜 峰
| 男
| 講 師
| 碩 士
| 主講教師
|
18
| 李兆燦
| 男
| 講 師/工程師
| 學 士
| 主講教師
|
19
| 林曉枝
| 女
| 講 師/造價工程師
| 碩 士
| 助 教
|
20
| 田梅霞
| 女
| 助 教
| 碩 士
| 助 教
|
21
| 林 雲
| 女
| 助 教
| 學 士
| 助 教
|
22
| 劉 輝
| 女
| 助 教
| 碩 士
| 助 教
|
23
| 陳 芬
| 女
| 助 教
| 碩 士
| 助 教
|
24
| 劉華傑
| 男
| 助 教
| 碩 士
| 助 教
|
25
| 周麗彬
| 女
| 助 教
| 碩 士
| 助 教
|
26
| 徐 偉
| 男
| 助 教
| 碩 士
| 助 教
|
27
| 陳 睿
| 女
| 助 教
| 碩 士
| 助 教
|
資料來源
|
城市規劃教學團隊
城市規劃教學團隊由城市規劃與設計、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等2個二級學科組成。2008年9月教學團隊由17人組成,2010年4月增至23人,其中教授2人,副高職稱7人,講師10人,副高以上職稱占總人數的39.1%。博士3人,在讀博士3人,碩士14人,碩士學位以上占總人數的73.9%。具有國家註冊城市規劃師8名,國家一級註冊建築師1名,具有工程師以上職稱13人,雙師型人員占總人數的56.5%。教學團隊總體年齡和學歷結構合理。
序號
| 姓名
| 性別
| 職稱
| 最高學位
| 職責
|
---|
1
| 林從華
| 男
| 教 授/工程師
| 博士(後)
| 團隊帶頭人
|
2
| 張國坤
| 男
| 副教授
| 博 士
| 骨幹教師
|
3
| 唐春媛
| 女
| 副教授/註冊城市規劃師
| 碩 士
| 骨幹教師
|
4
| 潘敏文
| 女
| 副教授/工程師
| 碩 士
| 骨幹教師
|
5
| 林兆武
| 男
| 高工/註冊城市規劃師
| 碩 士
| 骨幹教師
|
6
| 楊芙蓉
| 女
| 高工/一級註冊建築師
| 碩 士
| 骨幹教師
|
7
| 嚴世宏
| 男
| 高工/註冊城市規劃師
| 學士在碩
| 骨幹教師
|
8
| 楊昌新
| 男
| 高工/註冊城市規劃師
| 碩士在博
| 骨幹教師
|
9
| 張春英
| 女
| 講 師
| 博 士
| 主講教師
|
10
| 於蘇建
| 男
| 講 師
| 碩士在博
| 主講教師
|
11
| 沈員萍
| 女
| 講 師
| 碩士在博
| 主講教師
|
12
| 卓德雄
| 男
| 工程師/註冊城市規劃師
| 學士在碩
| 主講教師
|
13
| 柯美紅
| 女
| 講 師
| 碩 士
| 主講教師
|
14
| 翁彧泓
| 女
| 講 師/工程師
| 學 士
| 主講教師
|
15
| 林幼丹
| 女
| 講 師/工程師
| 碩 士
| 主講教師
|
16
| 黃莉芸
| 女
| 講 師
| 碩 士
| 主講教師
|
17
| 陳 芝
| 女
| 講 師/工程師
| 學士在碩
| 主講教師
|
18
| 龔海鋼
| 男
| 講 師
| 學士在碩
| 主講教師
|
19
| 邱永謙
| 男
| 助教/註冊城市規劃師
| 碩 士
| 助 教
|
20
| 趙家亮
| 男
| 助 教
| 碩 士
| 助 教
|
21
| 張 建
| 男
| 助 教
| 碩 士
| 助 教
|
22
| 張祖柱
| 男
| 教授級高工/註冊城市規劃師
| 學 士
| 教輔人員
|
23
| 許為一
| 男
| 助教/註冊城市規劃師
| 碩 士
| 教輔人員
|
資料來源
|
專業設定
建築學
建築學專業始於1987年9月,原福建建築高等專科學校招生建築設計專業(大專),2002年起招收建築學本科專業,學制五年,畢業生授予工學學士學位,至2011年底向全國8個省輸送畢業生1800餘人。已畢業學生428人,有26名同學錄取為
碩士研究生。學生參加由全國高等建築學學科專業指導委員會組織的全國建築學專業院校作業觀摩:2008 年獲三年級“優秀作業”1項,2009 年獲三年級“優秀作業”2項;3位同學獲得由中國建築學會主辦的“2006中國手繪建築畫大賽”獎(刊載建築學報2007年第8期),其中一等獎、二等獎和三等獎各1名。2007~2008年在榕高校學生建築設計作業評比中,獲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2009年福建省村鎮住宅設計方案競賽,獲二等獎3項、三等獎4項、鼓勵獎5項。
(圖冊資料來源)
建築學專業獲得福建省特色專業建設點,《
建築設計》和《
建築裝飾構造》課程獲得福建省精品課程稱號,《建築物理》和《
建築構造》課程獲得校級精品課程稱號,建築學專業遴選為校級教學團隊。《建築創作與圖像技術研究及實踐》和《房屋建築學》獲福建工程學院教學成果一、二等獎。《緣與源~閩台傳統建築與歷史淵源》獲第八屆福建省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三等獎,《閩台傳統建築類型與文化特徵》榮獲福建省民政廳頒發的閩台地緣關係研討會論文二等獎。
建築學專業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德智體全面發展,適應建設、管理、服務基層一線需要的具備良好的建築師理論素養,掌握建築學專業技能,具有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富有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套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開設主要課程有:建築學概論、建築設計基礎、建築設計、公共建築設計原理、建築製圖與表達、
中國建築史、外國建築史、城市規劃原理、建築物理、建築設備、
工程力學、結構力學、建築結構與選型和建築構造。
城市規劃
城市規劃專業始於1979年9月,原福建建築工程學校招生城市規劃專業(中專),1984年起招收城鎮建設專業(大專),2003年起招收城市規劃本科專業,學制五年,畢業生授予
工學學士學位,至今向全國16個省輸送畢業生3000餘人。城市規劃專業分城市規劃與風景園林等2個方向,已畢業學生222人,有17名同學錄取為碩士研究生。學生參加由全國高等城市規劃學科專業指導委員會組織的全國城市規劃專業院校作業觀摩:2006 年獲社會綜合實踐調查報告作業“佳作獎”1項,2007年獲規劃設計作業“佳作獎”2項,2008年獲規劃設計作業“佳作獎”4項,2009年獲規劃設計作業“二等獎”1項,第五屆景觀畢業設計“榮譽獎”1項,2010年獲規劃設計作業“佳作獎”3項;2007~2008年在榕高校學生城市規劃論文(調查報告)或城市規劃設計作業評比中,獲一等獎2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5項,3份社會調查報告刊載在2009年第2期《福建建築》。
城市規劃專業獲得福建省特色專業建設點,《城市規劃原理》和《
測量學》課程獲得福建省精品課程稱號,《城市規劃概論》課程獲得校級精品課程稱號,城市規劃專業遴選為校級教學團隊。《城市規劃本科實踐教學研究與創新》和《套用型本科院校城市規劃專業辦學特色探索與實踐》、《城市規劃專業以工程實踐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創新》、《我校城市規劃設計課程組教學改革與實踐》等4項獲得校級教學成果獎一、二、三等獎,《“五年制”不是城市規劃專業本科教育的唯一選項》獲福建工程學院教育科學研究優秀論文三等獎。城市規劃專業培養方案以福建工程學院規劃設計研究院為創新平台,突出工程實踐能力培養,辦出特色。
城市規劃專業面向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需要,培養基礎紮實,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創新精神,具有良好的城市規劃理論素養、紮實的城市規劃專業技能的套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畢業生能在城市規劃設計、城市規劃管理、建築設計、
房地產開發等部門從事城市規劃設計、管理和研究工作,並具有參與區域規劃、土地利用規劃、交通與市政工程規劃、景園設計以及城市社會經濟發展規劃、城市開發與房地產等相關工作的基本能力。
開設主要課程有:城市規劃原理、
城市規劃設計、建築設計、城市道路交通、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學、城市經濟學、中外城市發展與規劃史、城市規劃管理與法規、城市規劃系統工程學、風景區規劃設計概論和城市園林綠地規劃。
藝術設計
藝術設計專業辦學基礎是城市規劃專業(
風景園林)和建築學專業(室內設計),2005年起招收(藝術類招生)藝術設計本科專業,學制四年,畢業生授予
文學學士學位,至今向全國4個省輸送畢業生600餘人。藝術設計專業分室內設計和環境藝術設計等2個方向,已畢業學生176人,有2名同學錄取為碩士研究生。藝術設計專業學生作品獲得國家級獎項15項、省級獎項20餘項。
藝術設計專業面向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需要,培養基礎紮實,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創新精神,具有良好的室內設計和環境藝術設計理論素養、紮實的專業技能的套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畢業生能在室內設計和環境藝術設計領域從事設計、管理、教育、科研、諮詢等方面的工作,並具有參加室內設計、環境藝術設計以及運用建築裝飾新材料、新工藝進行設計與施工的基本能力。
開設主要課程有:構成設計,
人體工程學,設計思維與表達,設計概論,建築設計,建築裝飾材料,室內設計原理,室內設計,壁畫設計,環境雕塑設計,中國民間美術,施工組織與管理,植物景觀設計,家具與陳設設計。
現任領導
姓名
| 職務
| 職稱
| 分管工作
|
---|
何其秋
| 院黨總支書記
| 副研究員
| 主管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
| 院長
| 教 授
| 主管院行政工作
|
阮文玲
| 院黨總支副書記
| 講 師
| 分管學生和工會工作
|
黃東海
| 副院長
| 副教授
| 分管教學工作
|
張國坤
| 副院長
| 教 授
| 分管科研、學科建設工作
|
資料來源
|
組織機構
行政機構
實行院長負責制,機構人員為:院長→專業負責人→教研室(教師)三級組成。
決策機構
由院黨總支委員會和院行政領導班子全面負責系內各項重大事務和執行學校的工作安排,檢查督促教學執行情況和各項學生工作,有關重大問題由黨政聯席會議討論研究決定。
學術組織
(1)學術委員會
負責審議系重點學科、重點專業建設規劃方案,審議實驗室建設發展規劃,對學科建設、專業建設進行指導檢查。審議科學研究計畫方案和科研項目申報,評審推薦科研成果。審查教學質量工程項目,檢查、督促各項目的執行和完成情況。
(2)學位委員會
負責對學院學位授權專業有關學士學位申請人員的初審,根據學位授予條件,逐個、全面地審查其政治思想表現、課程考試成績以及論文答辯和學術水平等材料,提出擬授予學士學位和不授予學士學位的畢業生名單。向學校學位評定委員會反映有關學位授予工作中的問題和意見,並提出處理建議。處理學校學位評定委員會授權辦理的有關學位事宜。
(3)教學委員會
負責討論和決策重大教學問題。審議本科專業設定與調整、人才培養方案與培養計畫;審查教學改革和課程建設項目;檢查與指導實驗室建設和實踐教學環節;評議、推薦校級重點課程和精品課程;審議、申報校級教學研究項目,推薦和評審優秀老師和優秀教學成果獎。
學子風采
考研學子
(圖片資料來源,更多信息可進入參考資料詳細查閱)
學生作品
圖片來源
學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