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古籍修復技藝

福建古籍修復技藝

福建古籍修復技藝,福建省古籍保護中心傳統技藝,福建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古籍,作為上千年中華文明的見證和載體,流傳中較多損毀,不少古籍亟待修復。2007年9月,經福建省政府批准,福建省古籍保護中心成立,掛靠在福建省圖書館。據介紹,福建古籍修復技藝同時傳承了中國北派、南派的古籍修復技術,修復工作中始終秉承“可逆性”“整舊如舊”“最少干預”原則。

2017年1月11日,福建省古籍保護中心申報的“福建古籍修復技藝”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福建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Ⅷ-20。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福建古籍修復技藝
  • 批准時間:2017年1月11日
  • 遺產級別:省級
  • 遺產類別:傳統技藝
  • 保護單位:福建省古籍保護中心
  • 申報單位:福建省古籍保護中心
  • 項目編號:Ⅷ-20
歷史淵源,工藝特徵,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狀況,傳承人物,保護措施,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福建省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夏季高溫高濕、梅雨季節濕度大,不利於古籍的保存。且大多數收藏古籍的庫房條件達不到古籍特藏書庫標準(溫度十六至二十二攝氏度、濕度百分之四十五至六十)。破損的古籍除了正常翻閱所造成的磨損外,更多的是時間久遠、保存不當造成的,常見的破損類型有蟲蛀、霉蝕、鼠齧。約有百分之三十的古籍損壞嚴重,達到一級破損,如不採取保護措施,及時修復,這些古籍將損毀殆盡。
福建省圖書館裱褙組成立於1962年,2007年9月福建省古籍保護中心成立後,更名為古籍修復組。福建省古籍保護中心位於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湖東路227號的福建省圖書館內。福建省古籍保護中心傳承延續已歷經三代。
福建省古籍修復組不僅擔負著館藏古籍修復的任務,還負責福建省、縣、市各級圖書館、博物館、高校圖書館、寺院等公藏單位的古籍修復、保護的指導。

工藝特徵

福建省古籍修復組傳承了中國北派、南派的古籍修復技術。修復組在修復工作中始終秉承“可逆性”“整舊如舊”“最少干預”原則,根據古籍的破損類型、破損程度來制定符合修復原則的不同修複方案。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古籍作為文明的重要載體,在文化傳承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前人為大家留下的精神財富和歷史見證。修復、保護好現存古籍,有利於福建省珍貴的古代典籍的保護和傳承。

傳承狀況

福建省有數量龐大的待修古籍,僅各級公藏館(機構)古籍藏量就達五十萬冊,其中逾百分之七十以上是需要修復的。但是,福建省古籍修復人才數量嚴重不足,制約了古籍修復工作的開展。

傳承人物

林鳳,女,1972年12月生,福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福建古籍修復技藝”第四批省級代表性傳承人。
宋麗欽,女,1974年5月生,福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福建古籍修復技藝”第五批省級代表性傳承人。

保護措施

 2016年10月,國家級古籍修復技藝傳習中心——福建傳習所,在福建省圖書館成立。福建省古籍保護中心依託福建傳習所開展古籍修復工作,通過舉辦“古籍修復技藝進校園”“裝訂古籍”及傳拓等活動,為福建的古籍保護作出了積極貢獻。
2016年,福建省圖書館(福建省古籍保護中心)與福建藝術職業學院達成合作框架協定,在福建藝術職業學院社會文化系開設“文物修復與保護專業”,聘請“福建古籍修復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林鳳擔任客座副教授,為該專業學生傳授古籍修復技藝課程。
為了增進青少年對“福建古籍修復技藝”的興趣和了解、弘揚傳統文化,福建省圖書館(福建省古籍保護中心)先後多次走進高中、大學校園,舉辦古籍修復技藝相關講座與互動體驗活動。例如,2015年和2016年在福州第三中學開展“巧線穿經籍”活動;2019年和2021年先後兩次在三明學院舉辦“古籍修復常識”“傳承傳統文化 走進古籍修復”講座。

社會影響

主要成果
福建省古籍保護中心已修復的重要作品有《春草堂琴譜》《紫陽堂朱氏家乘》《熙朝徽足篇》《蕉庵琴譜》《西湖社詩存》《演炮圖說輯要》《大藏經大般涅槃經疏·卷二》《大藏經涅槃經·玄義發源機要三》《數學類編》《麻沙張氏宗譜》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