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古籍修復技藝

季氏古籍修復技藝

季氏古籍修復技藝是一種傳統技藝,安徽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季氏古籍修復技藝
  • 非遺級別:省級
  • 非遺類別:傳統技藝
  • 非遺批次:第五批
歷史淵源,傳承保護,

歷史淵源

古籍修復歷史悠久,漢唐時期便有龍鱗裝裱技藝,到宋代,隨著印刷術的發展,古籍修復也開始繁盛起來,逐漸成為一門專門技藝。晚清至民國時期,古籍修復達至鼎盛,門派眾多,有滬派、蘇派、揚派、京派、蜀派、徽派、嶺南派、魯派、津派等。各派雖然在修復技巧上有些差別,但總體來說,傳承大致相同。派別的繁盛也促進了古籍修復這一行業的大發展。
季氏古籍修復歷史可追溯至清朝光緒年間傳承至今擁有120餘年的歷史,獨創季氏漿糊製作工藝,擅長運用"飛托法"針對絮化古籍進行修復。第一代傳承人季克功先生,清光緒年間秀才;第二代傳承人季雲章先生製作修書漿糊時,擅長用無根之水,寒冬之雪,輔以家傳特製中藥材,用桑材小火熬制,制好後,挖坑藏之去火,以除爆性。季氏修書用紙亦甚為講究,所修古籍全部採用手工紙張,採用中藥染紙,隨試隨染,方使紙張古樸自然。傳承至今仍藏有百餘種不同產地、不同質地、不同色澤、不同年代的手工紙。

傳承保護

第三代傳承人季洪民,在艱苦條件下堅守古籍修復技藝。第四代傳承人季玉方先生在原有家傳漿糊製作的基礎上,創新性增加幾味特選中藥材,使得漿糊無爆性,黏性適中,經久不腐,無異味,防蟲防蛀效果更佳。當前季氏古籍修復技藝共傳承五代,主要分布於河南開封,安徽合肥兩地,浙江杭州亦有分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