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歐陽文忠公

祭歐陽文忠公

《祭歐陽文忠公》,王安石蘇軾所寫的兩篇祭文, 總結、評論、讚美歐陽修一生人品功業。文章立意超卓, 筆力雄健,為唐宋八大家古文中的名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祭歐陽文忠公
  • 創作年代:宋
  • 作者王安石蘇軾
  • 作品題材:祭文
王安石所作,原文,譯文,蘇軾所作,原文,譯文,人物介紹,歐陽文忠,王安石,蘇軾,相關信息,

王安石所作

原文

夫事有人力之可致,猶不可期,況乎天理之溟漠,又安可得而推!
惟公生有聞於當時,死有傳於後世,苟能如此足矣,而亦又何悲!如公器質之深厚,知識之高遠,而輔學術之精微,故充於文章,見於議論,豪健俊偉怪巧瑰琦。其積於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發於外者,爛如日月之光輝。其清音幽韻淒如飄風急雨之驟至;其雄辭閎辯,快如輕車駿馬之賓士。世之學者,無問識與不識,而讀其文,則其人可知。
嗚呼!自公仕宦四十年,上下往復,感世路之崎嶇;雖屯邅困躓,竄斥流離,而終不可掩者,以其公議之是非。既壓復起,遂顯於世;果敢之氣,剛正之節,至晚而不衰。
方仁宗皇帝臨朝之末年,顧念後事,謂如公者,可寄以社稷之安危;及夫發謀決策,從容指顧,立定大計,謂千載而一時。功名成就,不居而去,其出處進退,又庶乎英魄靈氣,不隨異物腐散,而長在乎箕山之側與穎水之湄。
然天下之無賢不肖,且猶為涕泣而歔欷。而況朝士大夫,平昔游從,又予心之所嚮慕而瞻依!
嗚呼!盛衰興廢之理,自古如此,而臨風想望,不能忘情者,念公之不可復見而其誰與歸!

譯文

人的力量能夠做到的事情,還不一定成功,更何況渺茫不可捉摸的天理,又怎么能把它推測知曉呢!
先生生時,聞名於當代;先生死後,有著述流傳後世。有這樣的成就已經可以了,我們還有什麼可悲切的呢!先生具有那樣深厚的氣質,高遠的見識,加以精微的學術功力,因此作為文章,發為議論,豪放、強勁,英俊、奇偉,神奇、巧妙、燦爛、美好。在心胸中的才力,浩大有如江水的積儲;一旦寫成文章,明亮有如日月的光輝。清亮幽雅的韻調,如同淒淒切切如急雨飄風的突然來到;雄偉宏廣的文辭,好像明快敏捷如輕車駿馬的賓士。世上的學者,不論他是否認識先生,只要讀到他的著作,就能知道他的為人。
唉!先生做官四十年來,升升降降,調出調進,使人感到這世上道路的崎嶇不平。雖然處境艱難困苦,到邊遠州郡流放,但到底不會埋沒無聞,因為是是非非,自有公論。既經壓抑,再又起用,就名聞全國。先生果敢剛正的氣節,到老年還是保持不衰。
當仁宗皇帝在朝的最後幾年,考慮到他身後的事情,曾經說過,像先生這樣的人才,可以把國家的前途委託。後來確定方針,從容行動,當機立斷,輔助今上即位,真可說是千載難逢的大事一朝決定。功成名就,不自居有功而請求退職,從出任官職,到居家隱處,這樣的英靈,想決不會隨著軀體消滅,而長留在箕山之旁與潁水之濱。
現今全國上下的人士,都在為先生的逝去而哭泣哽咽,何況我等同朝的士大夫,長期交遊往來,失去的並且又是我向來仰慕而親近的人呢!
啊!事物興盛衰廢的規律,自古以來就是如此,而佇立風中懷念,情感上不能忘卻,就是因為從此再也見不到先生了,我將還能和誰在一起呢?

蘇軾所作

原文

嗚呼哀哉!公之生於世,六十有六年。民有父母,國有蓍龜;斯文有傳,學者有師;君子有所恃而不恐,小人有所畏而不為。譬如大川喬嶽,不見其運動,而功利之及於物者,蓋不可以數計而周知。今公之沒也,赤子無所仰芘;朝廷無所稽疑;斯文化為異端,而學者至於用夷;君子以為無為為善,而小人沛然自以為得時——譬如深淵大澤,龍亡而虎逝,則變怪雜出,舞鰌鱓而號狐狸。
昔其未用也,天下以為病;而其既用也,則又以為遲;及其釋位而去也莫不冀其復用;至其請老而歸也,莫 不惆悵失望,而猶庶幾於萬一者,幸公之未衰。孰謂公無復有意於斯世也,奄一去而莫予追!豈厭世混濁,潔身而逝乎?將民之無祿,而天莫之遺?
昔我先君懷寶遁世,非公則莫能致;而不肖無狀,因緣出入,受教於門下者,十有六年於茲。聞公之喪,義當匍匐往吊,而懷錄不去,愧古人以忸怩。緘詞千里,以寓一哀而已矣!蓋上以為天下慟,而下以哭其私。嗚呼哀哉!尚享!

譯文

悲痛啊(文言嘆詞)!先生到這世上來,已經有66年了。因為有了先生,百姓有了父母官,國家有了可以象蓍草和龜甲一樣解決疑問的人;文化因而得到傳授,求學的人有了老師;有德行的人有所依仗因此不會害怕,小人因為害怕先生所以還有不敢做的事情。先生就象高山大川,看不到他運動,但受他恩惠的事物,不能夠用數字來衡量、不能全部的知曉。現在先生逝世了,有報復的人沒有了仰仗庇護的人,朝廷沒有了查找疑問的人。文人被說成了異端,學者被用到了邊遠的地方;君子只能以不作為來為朝廷做貢獻(保存實力),小人高興的認為時機來了——就象深淵沼澤,神龍沒有了老虎也離開了,變端和怪異就層出不窮,象鰌鱓飛舞又象狐狸號叫。
以前先生還沒得到朝廷重用的時候,所有人都認為不應該(不重用);等到先生得到重用,大家又恨不能更早一些就重用;到了先生放棄官職的時候,沒有不希望他再次得到起用的;到了先生告老還鄉,沒有不惆悵失望的,又還抱著期望的心情,是因為先生還沒有老去衰弱。誰知道先生不再留戀這世間,就這樣不給我們追趕機會的走了。難道是厭倦了世間的混濁,潔身自好的走了嗎?又難道是百姓沒有這樣的福分,上天不肯留下先生來?
以前我的父親胸懷大略隱居於世,不是先生他就不會被世人所識;而那時沒有才能的我,因為這樣才得以跟隨先生,在先生的門下受到教育,到現在都16年了。聽說先生逝世的訊息,按情理應當跪著前去憑弔,但是身有公務不能前往,我也愧對過世的人而感到不自在。只能從千里之外寫信,來抒發心中的悲哀。這樣做是為天下蒼生感到悲痛,也是我自己對先生的痛哭。悲痛啊(嘆詞),先生您安息吧(嘆詞)。

人物介紹

歐陽文忠

歐陽文忠即歐陽修(1007-1073),字永叔,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漢族,吉安永豐(今屬江西)人,自稱廬陵(今永豐縣沙溪人)。諡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文學家、史學家。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封荊國公。漢族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荊公路鄧家巷人),北宋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存世。官至宰相,主張改革變法。詩作《元日》、《梅花》等最為著名。

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他在文學藝術方面堪稱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代很有影響,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畫學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論畫主張神似。詩文有《東坡七集》等,詞有《東坡樂府》。

相關信息

唐宋八大家人物
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蘇軾蘇洵蘇轍 (蘇軾,蘇洵,蘇轍父子三人稱為三蘇)、歐陽修王安石曾鞏
唐宋八大家由來
明初朱右最初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歐陽修王安石曾鞏八個作家的散文作品編選在一起刊行的《八先生文集》,後唐順之在《文編》一書中也選錄了這八個唐宋作家的作品。明朝中葉古文家茅坤在前基礎上加以整理和編選,取名《八大家文鈔》,共160卷。“唐宋八大家”從此得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